來源:膠東在線
2019-07-10 19:24:07
原標題:“文聚民心 藝興鄉村” 海陽大秧歌亮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享活動
煙臺時刻7月10日訊(融媒體記者 劉文瓊 劉妙)7月10日,2019中國文化館年會在煙臺開幕。
10日下午,為了進一步促進典型經驗交流,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中國文化館協會主辦的“文聚民心 藝興鄉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享活動成功舉辦,來自部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領導、文化館業界代表、專家齊聚一堂,分享各類型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創建經驗。其中,煙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陽大秧歌亞壓軸亮相分享活動,來自煙臺民間專業秧歌隊的精彩表演,為活動現場平添喜慶、歡快的文化氛圍,展現煙臺非遺項目獨特魅力。
海陽大秧歌亮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享活動
海陽大秧歌亮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享活動
海陽大秧歌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集歌、舞、戲于一體,屬于山東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間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東海陽市一帶。1983年,即被北京舞蹈學院列為中國漢族民間舞蹈必修課程。
海陽市扶持基層秧歌發展,現有基層秧歌隊600多支,專業表演隊伍20多支,參與群眾遍布城鄉。在景區定時、定點地開展大秧歌展演,提高大秧歌的產業價值。以“秧歌賀年會”“祭海”“跑燈官”等非遺品牌,促進文旅融合。
江蘇省文化館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戴珩主持
海陽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于國光交流分享
活動現場,海陽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于國光就海陽大秧歌傳承與創新,實踐探索與經驗與大家進行分享交流。于國光說:“在煙臺,海陽大秧歌群眾基礎好,尤其是逢年過節,海陽大秧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它傳承著古代儒家禮樂文化,值得去進一步探索和挖掘。”近年來,海陽大秧歌憑借極高的傳播度,取得驕人成績,其文化元素大量融入到影視劇,獲得觀眾的認可和點贊。“對于海陽大秧歌今后的發展,秉承重傳承,永創新的工作原則,我們以海陽大秧歌為主題做了大量文創產品,讓大家感受到大秧歌背后的文化魅力,現階段我們為此仍一直努力和探索。”
分享活動現場
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昆曲展示:《小放牛》
昆山巴城鎮書法家邱惠元進行民間書畫展示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文化和旅游部設立的群眾文化品牌項目。除海陽大秧歌外,傳統民俗代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會船、民間藝術代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楊柳青木版年畫、地方特產代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撫松鎮人參文化、民間工藝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鎮繡球、傳統音樂代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侗族大歌作為重點交流分享對象紛紛亮相,通過視頻展播、現場展演、嘉賓訪談、經驗介紹、專家點評等多種形式于一體,充分展示第四批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創建成果,令人嘆為觀止,耳目一新,通過“引進經驗,交流碰撞”,讓大家進一步認識了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解決目前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活動指導處尹壽松現場點評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活動指導處尹壽松處長用六個“新”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建設提出了寶貴建議。把握新內涵,抓住新機遇。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從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繪就美好畫卷,更好地推動文旅融合;樹立新理念,注入新動力。將文化與基層群眾建立緊密聯系,引入社會和市場力量參與中國文化藝術之鄉建設;運用新技術,開辟新領域。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浪潮涌起,中國文化藝術之鄉更要緊跟時代步伐,用互聯網思維弘揚正能量,讓民間文化藝術具有更多可能性。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分享活動的舉辦,為2019中國文化館年華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活動深入探討民間文化藝術的時代價值,從而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更深入地做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