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9-10-21 10:11:10
魯網10月21日訊 看到數百只鴻雁、灰雁成群結隊飛出優美的陣型,游客張女士直呼震撼。在東營黃河口生態旅游區,鳥類放飛表演成為三大特色景觀之一,河海交匯和新生濕地是景區的另外兩個特色景觀。東營是黃河的入海口所在地,目前東營正在圍繞黃河入海文化打造旅游目的地。
未來有望坐氣墊船
覽“黃藍交匯”奇觀
“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最著名的就是河海交匯景觀,由于藍色的渤海水和黃色的黃河水密度不同,它們是不相容的,就會產生這么一條非常壯觀的線。”9月27日,東營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的工作人員成夢飛介紹,河海交匯是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最吸引游客的自然奇觀之一,黃色的河水在奔流入海時,與蔚藍色的大海形成鮮明對比,給游客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原生態大河入海口,黃藍交匯的景觀雖然壯觀,可觀看時還要按照天氣及水量等多方面外在因素,選擇合適的出海時間。目前,受黃河流量、河口攔門沙等自然條件限制,游客能看到這一奇觀的機會,簡直少之又少。
“如何讓游客看到黃藍交匯奇觀,是提升景區品質的重要工作。”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中心主任張葆明告訴記者,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正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式,力圖解決這一難題。“目前,氣墊船碼頭正在建設當中,此外,我們還新購進了豪華雙層游船,這樣一來,黃河豐水期,通過黃河游船能觀看河海交匯,而到了黃河水量小的時候,不受水深影響的氣墊船就派上用場了,游客乘坐氣墊船同樣能夠看到黃藍交匯。”
另外,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正在研究通過黃河北岸現有河道疏通和低空飛行觀看河海交匯的項目,屆時,在豐富景區游客體驗項目的同時,還可以有效保護生態。
讓濕地從旅游區
走進城市公園
黃河千年的流淌與沉淀,在其入海口處——東營市形成了中國最年輕、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特有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更是區域綠色發展、生態宜居的重要保障。
在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記者看到,泛著金黃色的成片蘆葦正隨風飄蕩,金燦燦的蘆葦如羽毛一般輕盈靈動,蘆花白茫茫如雪,蘆葦蕩和赤堿蓬交相在這片濕地上生長,層次不同的植物帶來了視覺的震撼,濕地美景煥發著勃勃生機。
如今,除了生態旅游區的濕地修復和保護,東營也正在嘗試讓濕地從生態旅游區走進城區。據悉,到2020年,東營市計劃新增濕地保護面積60萬畝,實施77項濕地保護工程,形成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
“濕地是東營的立市之本、發展之基。”東營市文化和旅游局調研員陳際錦說,除了以濕地為主的城市公園,東營還構建起“九橫十縱”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環城水系,將濕地景觀和城市空間結合在一起。
目前,東營成立了相關項目專班,開展了濕地修復項目研究,對中心城現狀濕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庫、坑塘、藕田等水面濕地進行改造提升。結合當前濕地現狀,東營市正在積極打造“三縱三橫”,辛安水庫片區、耿井水庫片區、現代漁業示范區、生態新城片區、勝利街道北部片區等5個濕地特色風貌景觀片區,織密中心城生態濕地布局網,提高濕地覆蓋率,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各類濕地美景。
游客將有機會
近距離接觸野生鳥類
除了“黃藍交匯”之外,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的另一大亮點景觀就是數以萬計的野生鳥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游客近距離地了解和接觸黃河三角洲特有的候鳥景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啟動了由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丹頂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蓑羽鶴帶來的放飛表演。同時,為了豐富旅游產品,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目前又組織了由鴻雁和灰雁組成的放飛表演。
9月27日,還不到下午3點,工作人員正在準備放飛的前期工作。在水面中間的觀賞棧橋下,放好了大雁的食物,等待它們前來覓食,游客們已圍站在觀賞棧橋上,準備觀看大雁放飛的美景,許多攝影愛好者也準備好相機,希望將這一景觀定格。
下午3點一到,在工作人員哨聲指引下,100多只鴻雁、灰雁放飛鳥群向棧橋飛來,大雁們成群結隊,飛出優美陣型,場面十分浩浩蕩蕩。“以前也看見過大雁,但這么多只一起放飛,真是第一次見,實在是太震撼了。”游客張女士說。
以往,由于受自然保護區相關法規的約束,游客很難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和接觸野生鳥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處獲悉,目前,自然保護區正在聯合國家、省林業部門相關專家對景區內準備新開通的“觀鳥路線”進行環境評估,未來游客可通過特殊的車輛,置身候鳥聚集的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從而擁有與野生鳥類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據齊魯壹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