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05 08:47:01
原標題:“對標德國制造”,山東制造的雄心和決心!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制造業主戰場,對標德國制造,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具有強烈的信號意義。
德國制造業高度發達,“德國制造”享譽世界。“對標德國制造”的提出,彰顯了山東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的雄心和決心。
“德國制造”如何煉成
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經驗,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面。
強調制造業重要地位,明確工業4.0發展方向。德國從19世紀30年代工業革命之初就確立了工業在國家經濟中的核心地位,百年來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國家發展戰略。隨著新一輪技術浪潮的到來及國際科技競爭的加劇,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概念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塑造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革新產業結構、促進新興和尖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以隱形冠軍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發達,大中小企業間分工合作緊密。除了少數知名大企業外,大量中小企業為德國貢獻了60%-70%的出口。這些中小企業或許不為人所知,但其市場份額能占所在行業世界份額排名的第一或第二,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這類企業往往只生產單一的專業產品,在其專業領域內遙遙領先,經營范圍覆蓋全球。德國很多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分工合作關系,其中的中小型企業多是所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多元主體的創新體系奠定制造業持續發展的技術基礎。德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包括聯邦和州政府、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及企業研究機構和基金會等各類行為體。德國政府大力支持產學研相結合,建立了大量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園和技術孵化中心。政府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資助,鼓勵這些大學和研究所將研究成果產業化,鼓勵人才到企業發展,為企業輸出大批高端專業人才。德國企業也高度重視自主創新,80%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獨立研發機構。
“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提供人才保障。“雙元制”職業教育由企業與非全日制職業學校合作,受訓者以學徒的身份在企業中學習職業技能,同時以學生的身份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文化基礎知識。企業與學校的學習交替進行,為企業培養高水平的產業技術人員。“雙元制”職業教育面向企業實際需求,注重實踐,突出技能培訓,為德國企業輸送了大量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術過硬且富有一定創造力的熟練工人,為“德國制造”積累了豐富的工匠資源。
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了紐帶橋梁作用。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行業協會或商會的作用。工商聯合會承擔了部分政府職能,在經濟和法律、政治方面發表廣泛的、原則性的意見,在特殊場合充當法院和當局的鑒定人。德國幾乎每一個行業都有行業協會,對本行業發展進行指導、監督和協助,同時在政府政策制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山東制造”如何打造
山東工業門類齊全,結構體系完備,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省,但還不是制造業強省。
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實施以來,山東制造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制造業結構重、能耗大、技術創新和品牌質量不夠突出等問題仍有待改進。
德國制造業的發展經驗,對于正在加快實現由“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轉變的山東來說,具有非常突出的借鑒意義。在打造制造業強省方面,德國經驗可以為山東提供借鑒參考。
大力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深入厘清行業“卡脖子”技術,根據技術難點分類施策。對當前處于跟跑或局部領跑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采用“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資源促進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實現領跑。
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靈活的科研人才管理機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創新人才鼓勵和激勵機制,通過項目補助、平臺資助、人才獎勵等方式激發科研人才創造力。強化協同創新,充分借鑒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的體制機制優勢,聚焦十強產業建立搭建產學研創新合作交流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以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為總抓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深入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在優勢產業集群中加快形成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應用,形成一批應用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創新平臺,增強信息技術對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撐滲透能力。
推動行業龍頭企業或有條件的企業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推出更加精準的服務措施,優化中小企業數字賦能生態,加快創新發展。
依托產業集群,構建配套完善的產業生態鏈。
聚焦“十強”產業,建立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構建大小企業協調發展、配套服務發展成熟、資源人才充分集聚的產業生態。
支持制造業產業鏈中的龍頭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在項目建設用地、稅收優惠、市場拓展、投融資、產業政策、資產重組、增資擴產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扶持配套產業鏈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配套專家”,在財政、稅收、融資、創新創業等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幫扶,促進其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發揮“鏈長制”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形成更具活力的產業生態。
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制造業高效供給。
產業的根本落腳點是產品,只有產品高端化,才能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國際性知名品牌,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標準,增強主導產業技術標準話語權。鼓勵中小微企業加強產品升級,逐步實現品牌高端化。推廣產品追溯信息電子化,把質量作為制造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突出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智能裝備、新型材料、綠色產品等中高端產品的有效供給。
以部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為契機,加大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以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為導向,著力提高技術工人的信息化和關鍵工序操作技能,為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提供更多技術人才和技術工匠。
推動職業院校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模式(如德國雙元制),系統學習其教育理念、方法及各項職業標準。鼓勵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形成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完善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措施,激勵更多人成為高技能人才。
(作者:朱曉靜,系山東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