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1-30 17:59:01
原標題:山東壽光:關鍵“三招”鞏固農業“領頭羊”優勢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1月28日電 題:山東壽光:關鍵“三招”鞏固農業“領頭羊”優勢
新華社記者楊守勇、張志龍
近年來,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面對農業發展普遍存在的發展障礙,通過全力提升科技育種能力水平、掀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會戰、用信息化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農業發展“領頭羊”優勢越發穩固。
科技育種: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硅谷
壽光高端蔬菜種子曾長期受制于外。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說,20世紀90年代,蔬菜種子研發領域世界排名前十的企業就紛紛進駐壽光。高峰時期,西紅柿、無刺黃瓜等洋種子占據七八成市場份額,經常隨意提價,菜農有苦難言。
種業是蔬菜產業核心,種業強則農業強。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說,為打破國外種子壟斷局面,壽光通過“內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硅谷。
近年來,本地育種企業迅速發展。壽光市三木種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森自主研發的粉番茄、鮮食大辣椒等種苗逐漸和國外產品相媲美。劉樹森說,“當年500多元一袋的外國西紅柿種子,我們自主研發的替代品種只要150元。”
“我們不僅培育做強本地育種企業,還通過招才引智借力發展,先后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十多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合作。”王立新說,壽光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從10年前的40%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
目前,壽光成為全國最大的種苗繁育基地。在壽光種子銷售公司,黃瓜、豇豆等蔬菜品種,國產種子占九成以上份額;粉果西紅柿,國產率達70%-80%。全市種子種苗企業已達300多家,自主知識產權蔬菜新品種69個,年育苗量17億株。
農田水利:全力補齊短板
壽光十年九旱,但受臺風影響,又易旱澇急轉。“多年不見的農田水利建設場面再次重現。”壽光市水利局局長燕黎明說,近年來,壽光投資90多億元,先后掀起兩輪冬春水利會戰,通過“新建、提升、整治”補齊了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大會戰讓壽光農業“旱能澆、澇能排”。壽光大棚排澇提升工程專家組組長、山東省水利設計院專家林洪鵬說:“通過疏通田間管網,形成積水‘棚入管、管入渠、渠入溝、溝入河、河入海’,如紀臺大棚區7.5萬畝農田,可實現‘來水即排’。”
新時代新要求,壽光市高標準規劃農田水利設施,彌河、丹河、小清河等重要河道達到50年一遇標準。如丹河防洪治理提升工程,通過河槽清淤擴挖、新筑加固堤防、新建改建橋涵閘等方式,將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
田柳鎮劉家莊子村與彌河河道僅“一堤之隔”,74歲的村民劉發明說,“以前這里地勢低,上游來水一大就危險,很容易被河水漫過。現在壩高了1米多,坡也厚實了,看著就踏實。”
記者看到,彌河大堤河道兩側用漿砌石等構筑了護坡,多處路口均堆放著防汛物資。新堤壩柏油路30米一盞路燈,每750米就安裝一套監控設備。
智能方案:“鎖定”新高端
品牌早已成為壽光優勢,質量也已達標,壽光蔬菜如何突破高原邁向高峰?
如今,越來越多的壽光農民用物聯網體系種植蔬菜,用區塊鏈技術全程追溯,將產、供、銷各環節無縫鏈接。目前,全市智能管控大棚達到1.6萬個,新建設大棚物聯網應用率80%以上。
在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記者走進AI人工智能蔬菜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等傳感器進行維護。“我們利用人工智能先進算法實時監控大棚,尋找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因素組合。”壽光鄉村電氣化示范縣建設專班人員張曦說。在壽光,科技賦予了農業新形態,一個蔬菜大棚就是一個智能化工廠車間,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
蔬菜生產的質量標準體系逐步形成。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黨組副書記付樂啟說:“日光溫室番茄和黃瓜這兩項設施蔬菜標準源自‘壽光經驗’,首次制定了從種苗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標準,發布以后填補了行業空白。”
2018年,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戶壽光,目前完成了蔬菜質量標準數據庫建設,已收集梳理2310條產業鏈相關標準,成立了國家蔬菜質量標準化創新聯盟,舉辦了兩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高峰論壇。
壽光還先后推廣了立體栽培、無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種新模式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熊蜂授粉等300多項國內外新技術,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如今,壽光市常年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在全國各地指導蔬菜生產,向全國26個省區市提供了農業問題集成解決方案,全國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