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2-10 19:14:02
原標題:中青年成大棚種植主力軍
來源:大眾日報
□ 本 報 記 者 楊國勝 石如寬
本報通訊員 任 杰
在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1989年出生的李萬慶目前種植著3個彩椒溫室大棚,年收入過百萬元。李萬慶大學畢業之后干過汽修、做過技術工人,2013年,他回村建起了大棚,“父母都不同意我回家種棚,我壓力很大。但是我年輕嘛,就是這一次失敗了,也可以從頭再來。”
回鄉第一年,李萬慶種植的彩椒毛收入就超過20萬元,是他在外打工收入的四五倍。“俺原想不讓下一代再種地受累,但孩子喜歡,也干出了名堂,比我們發展得更好了。”李萬慶的父親李德福說。
2019年,李萬慶投資60多萬元建成了260米長的溫室大棚,正常情況下,兩年就能回本。洛城街道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現在村里“90后”菜農已經達到了17人,“80后”達到了130人,“70后”超過了300人,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采訪中,不少返鄉種菜的年輕人都說,現在菜農種菜早已擺脫了繁復的勞作,日常管理主要靠手機,即便最費人力的采摘和包裝,也是在市場雇傭外來勞動力解決。“像我們現在種的這個大棚,安裝了自動卷簾、防風、控溫,還有水肥一體機,就是一個蔬菜工廠,管理起來既省時又省力。”李萬慶說。
作為農業大市,壽光一直在“留才、引才”上大做文章,讓敢想、敢干的新型農民回到農村、投身農業。如今在壽光,中青年已成為種菜管棚的主力軍。
“原先做菜農們很累,現在也沒有那么累了。現代化的設備都很齊全,比較省工省力。”壽光古城街道前疃村村民張鵬說。
原先,壽光市古城街道前疃村張鵬、楊曉麗夫婦在壽光市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2016年,他們聽說村里整體規劃園區,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返鄉創業。自己的積蓄加上父母支持,建起了現在的大棚,當年就收回了成本。再加上現在村里的配套服務好,從買苗到賣菜都不用出村。“種棚雖然受點累,但是手里確實有錢了。這兩年建了兩個棚,家里也蓋上了新房子,日子確實是越來越好了。”楊曉麗說。
蔬菜是壽光的金字招牌、支柱產業,在品牌優勢以及諸多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化龍鎮二十里鋪村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的崔坤堂也懷揣著農業夢想回到家鄉,種起了特菜菊苣。近期,菊苣收割上市,供不應求的市場以及每斤10多塊錢的行情也更加讓崔坤堂堅定了當初的選擇。“以后,我想做水培,常年生產,通過自媒體讓咱們壽光的菊苣,走向全國各地。”崔坤堂說。
正是這些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投身蔬菜產業,才讓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得到更快速的推廣,也進一步加快了壽光蔬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
“近年來,我市把提高農民素質、培養職業農民緊緊抓在手上,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蔬菜產業優勢,通過‘校園’把涉農專業學生培育成‘準新型職業農民’,通過‘田園’把傳統農民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說,目前,壽光開展了30萬農民科技大輪訓工程,全市技術農民達到2.5萬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