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2-22 11:02:02
原標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山東怎么干?專家學者來“把脈”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十三五”時期,是山東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推進九大改革攻堅,培育“十強”優勢產業,全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甚至轉折性變化。2月20日-22日,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推出“專家學者看山東”欄目,連續刊發3篇文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通過知名專家學者視角,深入分析探討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路徑、經驗做法,為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系列文章干貨滿滿、直擊關鍵,快來學習,重點幫你畫好了——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費洪平: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
山東把創新、改革、開放作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三大動力”,經過不斷努力,這“三大動力”明顯突出塑強。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堅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統領,高水平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濟南國家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創平臺,積極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四不像”研發機構,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緊扣動能轉換的痛點難點堵點,開展“九大改革攻堅行動”,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國企“倒計時”改革、“畝產效益”評價、擴權強縣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
高水平對外開放
山東經濟外向度從2017年的28.3%上升到2020年的30.1%;2020年全省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7.3%,分別高于全國5.6個和13.3個百分點;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1%,高于全國15.6個百分點。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已進入“接續期”“攻堅期”,要繼續鉚足勁、抓落實,乘勢而上求突破,實現“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標。
北京大學中國新興產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東敏:創新求變,成就信息技術產業新高地
作為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山東的產業結構在全國有代表性,在探索推進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方案與路徑值得關注。
工業互聯網賦能
首批國家級十大“雙跨”平臺山東有兩個,工業互聯網賦能經驗對全國有借鑒意義。山東出臺優化基礎網絡建設、打造多級網絡平臺、強化技術創新攻關等10條措施,加快培育具有山東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抓住“數字紅利”
引導企業抓住、用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帶來的“數字紅利”,這也是山東的標志性做法。去年山東又出臺了全國首個工業設備上云指導意見,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價值設備,實施化工裝置、煉鐵高爐、工業鍋爐、智能裝備等11大上云工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正進一步走向縱深。
軟件產業作為戰略支點
將軟件產業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支點,山東著力打造“兩名城帶多名園、百名企育千名品”發展格局,高端軟件“四名”布局縱深推進。
政策扶持、基金助力、智力支撐下,山東匯聚起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強大合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引領,能看到,山東新動能正加速集聚,新經濟正穩步提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聚焦生態精準智能融合,推進海洋牧場有序發展
作為海洋大省,山東把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作為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省的有力抓手,截至2020年底,已建設海洋牧場7.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4個,占全國近40%。2020年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超過2500億元。
海洋牧場建設全面發力
在山東,不僅海洋牧場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其信息化、裝備化和智能化水平也顯著提升,所有試點牧場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且對漁業經濟、海洋二三產業的帶動能力大幅提高,規模效應顯現,綜合產出增加,漁民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問題仍舊存在
但山東現代海洋牧場建設存在著低水平、同質化的現象,且先進的技術、裝備、設施多被西方發達國家壟斷,還需依賴進口。
修煉兩大“內功”
理念是堅持的方向,科技是支撐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必須要修煉好這兩大內功,推動以“生態、精準、智能、融合”為特征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科學有序發展。
在不斷提升海洋牧場環境保護功能的基礎上,還要著力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場新業態,實施海洋牧場與新能源、海洋牧場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朱子鈺 王彤彤 整理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