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3-04 05:41:03
原標題:山東威海:公益創投撬動鄉村文化大發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山東省威海市2019年啟動了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聚焦全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短板與弱項,通過發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改變以往鄉村文化服務“大水漫灌”“對焦不準”“撒芝麻鹽”式的情況,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兩年來,威海在鄉村實施的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成為點燃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熱情的“引信”,也讓鄉村文化振興落到了“活躍精神文化生活,激活鄉村文化陣地活力”的實處。
葛家鎮“魯繡技能推廣促進鄉村發展”文化公益創投項目
張村鎮王家疃村“留住傳統留住美”傳統藝術公益課堂
張村鎮王家疃村“留住傳統留住美”傳統藝術公益課堂
威海市公益創投項目進鄉村現場
聚焦一個 “問” 字,從鄉親的需求出發
我們村雖然有不少文藝團隊,但只是自唱自跳,除了文藝匯演也不知道有哪些更好的途徑為村民服務。”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俚島鎮中我島村婦女主任、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玉紅說。
2019年,威海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開始起步,“問需于民”是該項目實施的先決條件和必要保障。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的社會組織進村入戶,在中我島村了解該村村民的實際文化需求。
經過詳細分析、梳理和研判后,在群眾文化領域表現比較突出的優秀社會組織被指定為中我島村的指導團隊。指導團隊從接到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通知起,每隔一個月到中我島村去一趟,具體任務包括安排專業文藝工作者輔導村民、及時了解村民新的需求和學習進展、年底形成完整的調研報告匯報相關輔導成效等。
兩年過去了,中我島村的文藝團隊“舊貌換新顏”。因為有了專業人員的輔導,村民的舞蹈動作更加標準;因為有專業人員的督促和組織,村民參與文藝活動的熱情更加高漲,村里陸續舉辦了文藝晚會、文藝隊伍擂臺賽、文化廣場大宣講等活動。
中我島村的文藝新風貌是威海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成效的縮影,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一個主要環節就是做好“問”字文章,在最開始就把百姓的需求搞清楚、弄明白。
威海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啟動后,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深入全市500個村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研,發放調查問卷1.5萬份,統計分析威海當前鄉村居民最緊迫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根據群眾需求設置主要服務項目。
服務項目主要包括文化傳播、文化保護、傳承創新三個類別。其中,文化傳播類項目利用現有儒學講堂等場所,策劃閱讀推廣服務,開展經典文化誦讀、道德實踐、國學教育普及、德音雅樂藝術欣賞、紅色文化傳承等活動;文化保護類項目則涉及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民風民俗梳理、文物古跡保護、傳統手工技藝傳承、民間美術與作品展示、傳統戲劇展演等活動;傳承創新類項目主要是通過盤活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資源,開展各類文化講座、城鄉特色品牌文化活動,以及其他城鄉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秉持一個 “專” 字,讓鄉村文藝辦出特色和水平
威海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工作關鍵在一個“專”字。“專”就是專業,在提升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積極性的基礎上,把活動和服務內容辦得更精致,改變以往“有啥玩啥”的粗放狀態。
張村鎮王家疃村的“留住傳統留住美”課堂如今在周邊的影響力很大。2019年,威海將該村列為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示范點,針對該村群眾反映的“記住鄉愁不容易”的問題,推出了這門鄉土課程。課程由社會組織找尋非遺、文物、地理等方面的專業老師,到村莊為群眾尤其是孩子講述家鄉之美。張村鎮的王丹說,如今,她周末最盼望的事兒,就是帶著孩子去王家疃村的“留住傳統留住美”課堂。“那是一種在田園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的寶貴經歷。”她說。
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主要指的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整合多方資源,通過文化創意投標、項目化運作、第三方評估等,為文化類社會組織提供資金資助、資源鏈接、平臺支撐、能力建設等支持,引導其進入鄉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破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中人才、組織、資源不足的困境,促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精準化、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做法。
在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于2019年首期打造8個鄉村社區文化中心公益創投示范點,通過公益創投方式引導全市多家文化類社會組織通過競爭方式獲得資助,進入鄉村實施16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0年初,威海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實施意見》,在全市層面以制度化形式更大范圍推開了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工作。52個社會組織、100多人深入鄉村進行調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村民的迫切需求,通過設計、培訓、優化、路演、評審等環節,選出了涵蓋文化傳播、傳統文化保護的25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確保實現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化、精準化供給。
把握一個 “精” 字,注重科學分工和監管
公益創投在威海文化領域的破冰,有效整合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更好地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專業、精準對接、多元服務,對加快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城鄉統籌和均等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隋建波說,當然,項目的順利運行,需要相關部門的機制保障,其中包括黨委領導下的多元參與、規范申報流程、全程性評估監管等做法。
在威海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過程中,威海市始終堅持黨委、政府主導公共文化發展方向不動搖的方針,以市、區兩級文旅部門主導牽頭發起,由專業的社會組織孵化中心作為承辦單位,具體負責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活動的策劃設計、組織實施,對項目進行考察、督導、監管,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并為獲選實施項目的文化類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和能力建設支持等綜合服務。實施單位則是在黨委、政府領導,承辦單位指導下,開展項目實施的具體工作。黨委領導下,多方公共文化服務參與主體科學細致的分工,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規范流程是科學管理的重要表現形式。根據項目管理科學性要求,威海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申報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項目發布之后,文化類社會組織進入試點鄉村進行需求調研,并在獲得鄉村居民真實需求基礎上進行項目設計和申報。經過嚴格的初評、培訓、優化、終審等各個環節,試點鄉村中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分別獲得小額公益創投資金支持。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相關專家團隊研究制定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書面評審指標體系表》等配套管理文件,這些標準和配套文件的出臺為項目實施提供了政策支持。
為了更好地提升威海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效能,評估和監管措施全程貫穿于威海市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全過程,以保證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公益創投活動得到了文化類社會組織所在地的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積極配合,保障項目能按計劃實施。孵化中心則每周及時跟蹤、指導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以確保項目良性運行。根據項目進程,孵化中心需要在主辦方和高校第三方科研機構監督和指導下,分別對公益創投實施單位開展中期和結項評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辦方、承辦方、高校第三方始終密切關注各組織是否嚴格執行財務管理法律法規,是否根據項目計劃如期完成相關指標、任務。
收獲一個 “好” 字,為文化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截至目前,威海在公共文化領域的公益創投實踐,探索了多個項目。比如,環翠區張村鎮王家疃村“留住傳統留住美”傳統藝術公益課堂項目、王家疃村“溯源與變遷——村史記錄項目”等。參與這些項目的社會組織普遍獲得成長,建立了完善的財務制度、確立了長期發展目標,隊伍的專業性也獲得極大提升。
同時,在公益創投項目實施過程中,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將全民閱讀推廣、歷史文化挖掘、傳統手工技藝傳承等服務精準對接引入多個鄉村。為實施項目的鄉村培育起一支支舞蹈隊、秧歌隊、合唱隊,一個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活”起來,鄉村“美學堂”建起來,鄉村劇社唱起來。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美麗介紹,項目實施以來,威海共開展服務項目41個,服務時長13120小時,建設基層文化團隊90余支,培訓基層文藝骨干1600余名,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讓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自我發展、自我培育、自我服務,不斷滿足鄉村居民文化新期待。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通過2019年至2020年兩年持續實施的威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威海市利用120萬元,撬動了鄉村公共文化大發展,建立起了政府和文化類社會組織合作共贏的新機制,節省了公共文化服務成本,創新了黨委領導下的多元主體參與文化治理新模式。特別是在不增加行政成本的同時,降低了服務的供給成本,服務成效顯著,提升了文化和旅游部門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能力,促進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當前,威海市大量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正在源源不斷地向鄉村匯聚和下沉,并取得良好成效。威海市在全國率先采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推進了政府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職能轉型,破解了鄉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門打不開、人進不來、服務單一等公共文化服務困境。
業內有專家評價,目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由于缺乏專項基金和專干人才,基層文化資源零散,整合困難,基層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特殊化的公共文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威海市在全國創新開展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工作,對更好地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專業化、精準化水平提供了借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