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3-08 09:35:03
原標題:三年砥礪深耕,三載春華秋實,鄉村振興齊魯畫卷徐徐展開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2018年6月,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再次強調,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三年砥礪深耕,三載春華秋實。2018年以來,山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狠抓落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現重要進展,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在全省近7萬個村莊希望的田野上,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改革創新 落地落實
奮力走在鄉村振興前列
眼下,在濰坊市寒亭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中,郭牌西瓜已長到拳頭大小,再過幾個月將成熟上市。與“躺”在地里的西瓜不同,它們“站”在藤蔓上。“立式種植模式讓西瓜能均勻獲取光照、水分,品質大大提高,一個西瓜可以賣到100元。”濰坊郭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猛說,在這里,企業投資建設大棚,并提供種苗、技術、銷售渠道,農戶承包種植,一個棚一年能收入15萬元。
不僅在山東省內,郭牌農業還將發展模式推廣到新疆、內蒙古、遼寧、海南等地,帶動8000多個農戶在西瓜產業鏈條上增收致富。
探出路子、形成經驗、復制推廣,小西瓜成為聯農帶農富農的大產業。這是山東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下實功、出實招、見實效的縮影。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強化農業大省擔當,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出臺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力以赴抓落實落地、開花結果:
——堅持黨的領導。建立健全省負總責、市抓落實、縣為主體、鄉(鎮)村為基礎的工作體系,五級書記一起抓,成立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工作專班,推動相關工作有序運轉、有效落實。
——堅持規劃先行。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出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同步制定“五個振興”工作方案,出臺系列專項文件,配套形成“1+1+5+N”規劃體系,搭建起推進鄉村振興的“四梁八柱”。
——堅持制度創新。出臺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研究制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標準體系,設立32項指標加強鄉村振興進程和水平監測,“政策保障、標準引領、動態監測、考核評價”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堅持示范帶動。搭建一批鄉村振興典型示范平臺,省級推動開展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美麗村居建設“四一三”行動、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等,建設了一批典型縣、鎮、村及片區,帶動整體工作提升。
2018年,突出頂層設計,落地開篇;2019年,強化擔當作為,狠抓落實;2020年,聚力攻堅克難,成效顯現……三年來,山東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積極探索、扎實推進,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流向鄉村、潤澤鄉村、振興鄉村。
為解決涉農資金多頭管理、使用分散等問題,山東創新性地把涉農資金全部納入鄉村振興“資金池”,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統籌安排使用。2020年,省級安排鄉村振興戰略資金655億元,納入統籌整合范圍460億元。2020年,全省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3.6%,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截至2020年底,山東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7個、綠色發展先行區2個、農業產業強鎮59個,累計培育家庭農場8.7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3.6萬個。
最近,《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印發,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十四五”已開局,山東將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表示。
真抓實干 奮發有為
健康有序推進“五個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找準路徑至關重要。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山東堅定不移推進“五個振興”,走好產業富農之路、人才助農之路、文化興農之路、生態惠農之路、組織強農之路。
10190.6億元!在“十三五”收官的2020年,山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環境挑戰和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全省農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農業經濟總體實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同時,山東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猴頭菇、鹿茸菇、羊肚菌……博興縣呂藝鎮鹽堿地上的34個食用菌大棚,溫度和濕度自動調節,平時只要一個技術人員管理,大規模采摘依靠附近村民。博興三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克平介紹,在這里,菌種靠自有技術培育,菌包來自農作物秸稈和樹枝樹杈,成品菌包大部分出口到國外,且提供遠程視頻技術指導,“實現了生產模式的可復制、可推廣”。
總書記強調,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2020年,山東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753元,增幅連年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要靠人來干。2018年,山東率先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并在東營市開展試點。2020年,山東面向全省推開這項制度,有效激勵更多“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已有3329名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審取得職稱。
沖破條條框框、勇于開拓創新的同時,山東還廣開門路引才,總結推廣濟寧市“鄉村振興合伙人”等做法,打造“人才+項目+資金”的新型人才引進模式。全省已招募“合伙人”173位,促成合作項目146個,落地資金近7億元。
“農民富起來,要靠產業振興,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表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必須重視農業領域各類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當前,各級政府部門都有與鄉村振興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還要進一步加強統一協調。針對農科生、村干部、種糧大戶、技術農民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做到培訓科學合理、精準有效。
鑄牢文化振興這個靈魂,山東注重用好儒家文化、沂蒙精神等特色文化資源,實施鑄魂強農、文化惠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文化人才培育和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等“六大工程”。截至去年11月,縣鄉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村級實踐站建成率達到79.6%。各文明實踐中心、實踐站聚焦群眾需求,廣泛開展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鄉村振興就像一條“金扁擔”,一頭挑著綠水青山,一頭挑著金山銀山。幾年前,濟南市南部山區西營街道黃鹿泉村產業空白,村民靠天吃飯。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村里對山體、泉水、河道等實施全面修復。“好生態引來了好項目,村里不僅開發建設田園綜合體,還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現在村民人均收入比2018年前翻了一番。”村黨支部書記王希剛說。
山東著力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截至去年底,基本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全省農村清理生活垃圾1200多萬噸,一類地區農村改廁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在95%以上……
黨心聚起民心,黨旗引領發展。著眼“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我省創新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全面推行村黨組織評星定級,部署開展兩輪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集中整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素短板加快補齊;著眼“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我省廣納賢才,從退役軍人、回鄉創業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等群體中擇優遴選村黨組織書記,吸引眾多人才回鄉創業任職。2020年9月,我省還組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省市縣選派9078名干部,幫扶1810個重點村以及所在縣鄉,建強村級班子,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抓重點 補短板 強弱項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更是一個不斷改革創新、破解難題的過程。三年來,山東堅持問題導向,求真務實、較真碰硬,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出真招、實招、高招、硬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月1日一早,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新有,冒著小雪到試驗基地查看“濟麥44”的苗情,雖然經歷了旱情和低溫寒潮,小麥總體返青狀況不錯。
“濟麥44”主打強筋且高產,農戶每斤可比普通小麥多賣1毛錢,曹新有和他所在的團隊,在這個品種上已經下了10多年的功夫。2020年,“濟麥44”種植面積達到428.4萬畝,并以平均畝產766.62公斤,創造了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農科院視察時強調,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不斷加大良種繁育和關鍵增產技術推廣力度,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在保糧食安全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結合實際,山東各地積極探索,綜合運用現代科技、品牌增效、園區共建等手段,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既提高產業競爭力,又保障農民更多更好地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2月26日上午,鄒平市明集鎮西宋村種糧大戶宋明泉打開手機上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巡查”了一遍自己種的1900多畝小麥。依靠移動互聯網、無人機、配方施肥和社會化服務,宋明泉還在其他地方承包了3000多畝地。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山東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關鍵增產技術推廣率達到80%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00多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4000萬畝。2020年,山東糧食平均單產、總產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總產量1089.4億斤,較上年增加18億斤,增加量約占全國總產增加量的16%。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不能就鄉村抓鄉村,需要增強系統觀念,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山東積極推動運用城市資源要素、產業輻射等帶動農村發展,引導資源優先向農村投入、聚集,增強農業農村的吸引力。在萊西市馬連莊鎮,當地通過建設規模化園區,引進金銀花等13個農業項目,為村集體增收360多萬元、農戶增收800多萬元,解決農民就業1000多人。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一本侯家村《村民手冊》,對村規民約、家庭衛生標準等進行規范和量化,共同營造安居樂業的村居環境。鄒平市黃山街道侯家村村民趙敏說,有了《村民手冊》,村里的工作更規范了,也更公開民主了,村“兩委”的工作得到村民的普遍認可。
增強“軟實力” 強化“硬支撐”
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如今,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村民們每天除了打工、務農,還有一項“新功課”——用手機上“學習強國”。“以前覺得國家的大政方針跟咱沒多大關系,現在發現是息息相關,眼界不斷開闊。”村民顏井偉說,學政策已經成了村里的風潮。
鄉村振興是一場由物及人、由產業發展到精神面貌的全面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不只農民生活水平在提高、農業綜合實力在提升,全省廣大農村的整體面貌也在發生改觀,干群精神狀態明顯提振,鄉村“軟實力”顯著增強。
武家村依托深厚的儒家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借助學習強國等多種平臺,不斷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與武家村的實踐一樣,我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助推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百姓的心坎里。
淄博市淄川區的明理胡同、平度市的莊戶學院、單縣的鄉村夜談……這些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用大白話說天下事,引導基層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再過一個月,萊陽市姜疃鎮濯村就要迎來櫻花季了。屆時,10萬余株櫻花次第開放、燦若云霞,整個村莊將成為一片浪漫花海。這個曾經的養雞專業村,拆掉了一間間臭氣熏天的雞棚,徹底改變村容村貌,努力打造美麗花園式村莊。“我們已連續舉辦6屆櫻花文化旅游節,累計接待游客300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1400萬元以上。”村黨委副書記高坤介紹。
鄉村美了,不僅游客來了,村民們也回來了。通過土地流轉,濯村的果品園林基地、工業園拔地而起,村民們實現了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2020年,我省108個村鎮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數量為全國最多,越來越多的農村環境面貌不斷改善。
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過上好日子”,我省以改革創新精神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前進路上時刻堅持黨的領導。
“村里來了服務隊,變化可大了!”站在占地10畝的連體果蔬大棚前,曲阜市息陬鎮北夏宋村黨支部書記吳強為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駐村黨員干部點贊。
近年來,我省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推動資源力量向鄉村傾斜、在鄉村匯聚。“服務隊來到村里不只是建幾個棚而已,我們帶人帶技術帶資金帶理念,幫助村里打造一個平臺,讓村里能承接各種惠農政策,形成一個小的政策洼地。”息陬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汪巨龍介紹,目前,僅北夏宋村就有大棚25座,年收入可實現50多萬元。
綠遍山原金滿川,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藍圖,正在齊魯大地上一步步變為現實。乘勢而上求突破,發奮圖強開新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山東將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以更大力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袁濤 毛鑫鑫 陳曉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