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wǎng)
2021-04-15 08:59:04
原標題:流動齊魯風情 揮灑美好祝愿 外國友人體驗沙畫藝術(shù)
來源:中國山東網(wǎng)
中國山東網(wǎng)-感知山東4月15日訊 (記者 牛夢圓) 沙畫,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古老美術(shù)形式,也是一種風靡世界的創(chuàng)意表演藝術(shù)。當沙畫遇上山東特色,會交融出怎樣的魅力?近日,山東大學的4名外國留學生跟隨中國山東網(wǎng)“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沙粒藝術(shù)沙畫體驗館,在呂春娜老師的指導下體驗沙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
沙粒藝術(shù)沙畫體驗館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中林路,小巧靜謐,陳設(shè)精雅,充滿藝術(shù)氛圍。據(jù)呂老師介紹,沙畫的藝術(shù)形式最早甚至先于語言文字的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眾多文明的歷史中都有深遠的傳統(tǒng),在中國宋代即有相關(guān)典故記載。當代的沙畫表演藝術(shù)興起于匈牙利,于21世紀初傳入中國,在中國沙畫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不斷發(fā)展。
聽著呂老師的介紹,留學生很快對沙畫這種兼具“歷史感”與“國際范”的藝術(shù)產(chǎn)生了興趣和共鳴。來自塞內(nèi)加爾的蘇家明(Sambou Victor Benjamin)告訴大家,他的家鄉(xiāng)有很多高山和沙地,也有歷史悠久的沙畫藝術(shù),所表現(xiàn)的多是婦女勞作的場景,以突出婦女的重要地位。“今天能來這里體驗中國的沙畫藝術(shù),覺得很新鮮。”蘇家明說。
簡單的講解過后,早已躍躍欲試的留學生們抓起工作臺上的沙子,跟隨呂老師的示范,學習最基本的鋪沙、漏沙、撒沙等手法。為了突出“感知山東”活動的山東特色,呂老師為這幾位外國友人精心設(shè)計了大明湖、泰山風光圖景,以及荷花、蓮蓬等靜物造型的幾個切換畫面。
手握一把細沙,在一撒、一抹、一點、一劃之間,大明湖的亭臺樓閣、波光倒影、楊柳蘆葦躍然畫面之上,大家不由得連連稱奇。再幾下,畫面上天光水色的大明湖漸漸轉(zhuǎn)成泰山高峻的山體、曲折的石階、蔥蘢的樹影,巍峨之勢撲面而來。手指在泰山上畫出花瓶的輪廓,推開周圍的沙子,一副寧靜雋雅的瓶花圖又呈現(xiàn)在眼前。
前來參加活動的留學生都已在濟南學習三四年,游覽過山東的不少風景名勝。“沙畫里的大明湖真美!”來自尼日利亞的李文超(Nnalue Rapheal Chukwuebuka)說,“大明湖最有特色的景物,都濃縮在了畫面上,簡直比親眼所見還要美!”
“還沒去過泰山,這幅畫就像在照片中見到的泰山一樣。”來自蒙古的寶玉(Batkhuyag Bilguun)說,“馬上就要畢業(yè)了,一定要找機會去泰山看看!”
蘇家明則對瓶花畫面中的細節(jié)表示好奇。“賞過大明湖的荷花,但沒觀察過蓮蓬,一畫才注意到,蓮蓬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他好奇地問:“這個能吃嗎?好吃嗎?怎么吃?”
在呂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留學生們的基本作畫手法逐漸熟練,紛紛開始大膽嘗試,自由創(chuàng)作。呂老師在屏幕上為大家示范風景、人物、花鳥各類畫面,給大家參考和啟發(fā)。
李文超不僅將一個長發(fā)女孩側(cè)面畫像臨摹得有模有樣,而且給這個女孩加上了口罩,寫下“抗疫加油”四個漢字。他說,讀大二的時候,新冠疫情暴發(fā),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近一年多的時間在嚴密的防疫措施之下度過。因此,看到畫中的女孩,第一反應(yīng)就是給她戴上口罩。“畫這幅畫,是希望共同努力,盡早徹底戰(zhàn)勝疫情,可以放心地摘下口罩。”
柔軟的細沙、靈活的手法、流動的畫面,最適合無拘無束地畫出心中所想。在輕松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氛圍中,一下午的活動很快走向尾聲。留學生們紛紛表示,沙畫藝術(shù)是一次愉快的體驗,從中也加深了對山東的了解和熱愛。“它讓我減緩壓力,放松心情。”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佳人(Adilbek Kyzy-Cholpon)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