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1-06-22 08:32:06
原標題:攀登!創新!濟寧制造業跑出新機遇
來源:齊魯晚報
“大抓創新、大抓產業”,這是濟寧5月21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暨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所釋放出的最大信號。這是一種回歸,更是一種直面。
以山推、小松山推為代表的濟寧工程機械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是山東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之一,而在它的背后,還有山東重工的全球研發創新資源持續賦能。“十四五”山東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助力山東省工程機械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在濟寧,首批260家企業已納入年度攀登工程,那么,“大抓創新、大抓產業”能否讓濟寧在新的產業發展賽道上彎道超車、搶占先機?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馬輝 曾現金
科技創新,是短板更是跳板
平臺、資本與人才,是創新的三大要素。近日,濟寧接連召開了兩場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濟寧市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兩個文件。而這兩個被重磅解讀的文件,各種要素均與“大抓創新、大抓產業”關系密切。
《關于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從企業主體培育、技術改造、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等方面進行獎補。其中,在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方面,用基金手段支持重大技改項目建設,市縣兩級財政拿出5億元建立技改專項基金,重點投向全市“十百千”技改項目企業和“231”產業集群企業。在制造業獎補政策方面,提高國家級平臺獎勵標準到最高300萬元。
《濟寧市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著力推進企業創新、產業創新、源頭創新、區域創新和創新保障。其中,很多政策都對標了一些先進城市,例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借鑒徐州、濰坊、南京政策。
“科技創新是濟寧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也將是濟寧爭先進位的最強跳板。”濟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紅玉這樣闡釋“大抓創新,大抓產業”——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推動產業持續升級,讓濟寧的企業在技術上真正有話語權。
濟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郭鑫告訴記者,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重點產業發展需要,2020年濟寧市出臺了“人才新政20條”,全力降低企業引才用才成本,集聚人才數量創歷史新高。今年又進一步優化升級人才政策,出臺強化產業人才支撐的十條措施。例如,圍繞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揭榜引才,給予項目企業最高1000萬元的研發投入補助和最高5000萬元的后續獎勵;支持企業用人自主評價,3年內遴選100家左右“231”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給予市級重點人才工程配額,幫助精準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等。
堅守與創新不是一對矛盾體
堅守與創新,從來不是一對矛盾體,對于渴望破繭而出的濟寧更是這樣。
在濟寧5月21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暨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企業家代表辰欣藥業董事長杜振新在發言時說,“作為一名科研人,我對自己有兩個定位,首先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其次我是一名科技管理者。”
杜振新的這席話與這次大會十分契合。本次大會上,濟寧首次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兩大主題“合并”,宣告吹響濟寧“大抓創新,大抓產業”的號角。
這座城市的底氣,來自于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產業基礎:建成了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專用汽車等多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濟寧就有38個。2020年,全市1852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46億元,上市企業13家。
林紅玉在大會上著重提到,濟寧唯有大抓產業、抓大產業,扎扎實實把每個產業做大做強,才能帶動整個濟寧高質量發展塑成優勢、突圍奮進。
那么,濟寧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抓手又是什么呢?
記者注意到,提升“231”產業集群競爭力,被濟寧放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位置。“231”產業集群,即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兩高”優勢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三新”新興產業集群和醫藥產業集群。其中,在重點打造的30個核心產業鏈中,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兩個產業集群被定位為千億級,領跑濟寧先進制造業。
這次大會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表彰和合影時,濟寧主要領導讓企業家站C位、當主角,其間透露了尊崇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服務企業家的鮮明導向。
與此同時,濟寧即將在全市開展“千名干部服務企業”行動,他們將深入企業做服務專員、“吹哨人”,高效解決企業所遇到的問題。
對標最好,才能做得更好
5月19日-22日,2021年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舉行。山推股份等濟寧25家高端裝備企業強勢亮相,以藍白為基調的“濟寧裝備”特裝室內外展位面積達到了3000平方米,充分展示出濟寧在工程機械領域的雄厚實力。
5月20日,濟寧市工信局組織21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對標學習活動,先后觀摩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6家長沙市重點企業。“作為同行,平時去參展的機會還真是很少,這次機會很難得。”山推股份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魏相圣告訴記者,山一重工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技改方面的一些做法,給了他很多啟示。
目前,長沙共擁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6家大型主機企業,以及一大批中小型主機、配套企業,成為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已擁有12大類100多個小類,近500個型號規格產品,涵蓋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
在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下,長沙工程機械產業正加速蝶變,邁向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面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挑戰和機遇,近年來,長沙針對工程機械產業鏈,制定出臺系列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政策措施。同時大型頭部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積極構建上下游創新合作體系,形成了協同開放融合的產業集群。
“長沙路徑”值得濟寧借鑒。在濟寧,以山推作為牽頭單位的山東省工程機械產業創新中心,是山東省工程機械領域首個產業創新中心。這一產業創新中心將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共同打造國內一流“全鏈條”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帶動全市乃至全省工程機械產業快速發展。
產業帶集聚的背后力量
在山推股份總裝車間門前,展示著兩臺極具滄桑感的老款推土機,一款產自1975年,一款產自1981年。而幾步之隔的車間內,則是一條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從第一道工序到推土機成品下線,整個過程只需要22分鐘,彰顯著濟寧制造業的傳承與創新。
去年雙十一,在淘寶的十大產業帶名單中,濟寧評為小型挖掘機產業帶。之所以被稱作產業帶,就是得益于當地的高配套率,例如山推,可以在濟寧高新區實現60%以上的配套率。很多推土機的配套企業稍加轉型,就可以變身成為小型挖掘機的生產廠家。這和最近火起來的曹縣漢服產業是一個道理。
濟寧高新區,濟寧區域的創新引領區,更是國內工程機械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高端裝備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54家,2020年營業收入370億元。其中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山重建機為龍頭的工程機械產業鏈企業121家;以重汽商用車、東岳專業車為支撐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企業14家。
“到2025年,這一集群規模以上企業將達到200家,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建成國內知名的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成套設備和安全裝備生產基地,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濟寧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葛虎告訴記者。
聚鏈成群,重拳出擊。濟寧高新區還規劃了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園區,根據國別和項目布局劃分為中韓產業園、中日產業園兩個板塊。據介紹,中韓產業園主要以韓國鎬成、永生重工為龍頭,引進韓國總統獎企業鎬成、CMT等重點企業,形成高端專用設備制造、精密鍛造等行業領軍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將達到300億元。中日產業園主要以日本小松、大京、勝代、明治等系列日資企業為重點,重點打造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的日資產業集群,目前小松DPF、日本整機復新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園區已成為魯西南地區日資企業最密集的區域。
企業“攀登”也是“一盤棋”
2020年歲末,全球首臺純電智能推土機、國內首臺無人駕駛推土機在山推正式下線,批量進入市場,再次引領了市場走向。
近幾年,在國內市場容量7000多臺的推土機市場中,山推股份獨占5000多臺,占據了超70%的市場份額。依托山東重工集團大平臺,深耕行業幾十年的山推近水樓臺,把濰柴動力總成、林德液壓、濰柴傳控、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等獨一無二的黃金產業鏈優勢資源,集結到了濟寧這樣的三線城市。
技改方面,山推也是重拳投入。2021年伊始,山推一次性集中啟動5個“自動化項目”,招招直擊痛點。比如履帶底盤分公司主導的“引導輪焊接線自動化改造項目”,成為山推第一條完全自主實施的焊接生產線;在自動傳輸、自動焊接、自動翻轉、自動上下料等高技術手段的“加持”下,生產產能效率提升了100%。
同樣,濟寧也在積極推動以“強鏈”為基礎的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從鏈條協同技改,補鏈、強鏈招商和強化要素保障三個維度,在高端裝備板塊,去提升山推的“鏈主”效應,給“車頭”加足勁,確保帶著兄弟企業下好區域工程機械產業的“一盤棋”。 全市科技創新暨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公布了260家龍頭型、領軍型、骨干型、高成長型四類企業名單,納入年度攀登工程,精準提供政策扶持,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企業攀登、‘十百千’技改和企業家培育這三項措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環節。”濟寧市工信局局長劉剛告訴記者,濟寧今年要推動一千個技改項目,實現一千家企業轉型升級,重點調度市級一百個重點技改項目,通過技改項目的滾動實施,為制造業強市不斷增添活力和內生動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