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7-16 15:07:07
原標題:觀熱點|全國碳市場開市!山東首批納入交易企業338家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7月16日上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什么是碳交易?
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配額管理的是發電行業,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共計2225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40億噸/年,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市場是如何發展的?碳交易有何意義?一起來看看吧!
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政府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給企業,如果企業排放量高于配額,就要到市場上購買配額,如果企業實際碳排放量小于配額,就可以在市場上出售剩下的配額。
據悉,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七個重點排放企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據國家發改委初步分析,如按八大高耗能行業測算,未來涉及碳交易的碳排放量將會達到每年30億到40億噸的規模。如果僅以現貨交易,預計交易金額是每年12億-80億元,如果考慮到碳期貨和其他碳衍生品市場交易規模,碳交易市場規模將成倍擴大。
碳交易市場是如何發展的?
7地試點碳交易市場2013年起相繼開市
說到碳交易市場的源頭,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上首個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而起草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年生效。1997年,碳交易在《京都議定書》中產生,把二氧化碳為代表的一些溫室氣體的排放權變成了商品。
2013年起,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等地的碳交易市場相繼開市。2017年,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計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這一目標,提高碳排放成本是重要舉措。碳排放交易市場將碳排放的權利作為一種資產標的進行公開交易,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獎勵的方式激勵企業實現生產模式升級,是促進減排的重要手段。
2021年1月,國家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月份正式實施。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
碳交易有何意義?
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發電企業338家
碳價問題也備受關注。從7個試點省市的碳交易數據來看,按截至2021年6月的總計交易量和交易額計算,平均成交價格約為23.75元/噸。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人民幣。碳價主要由配額供需情況決定,從宏觀和長遠看,由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總體狀況和趨勢決定。碳價在碳市場交易中肩負著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動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引導資金流動等重要作用。合理的碳價既可以彰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決心和力度,又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提供有效的價格激勵信號。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企業可以在發展當中占得有利先機。
碳市場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專業隊伍建設非常重要,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專門針對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機構,包括技術服務機構、技術支撐機構,包括參與碳市場相關的企業開展了能力建設培訓,初步計算超過60場。今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碳排放管理員主要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監測企事業單位碳排放現狀,統計核算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數據,核查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情況,購買、出售、抵押企事業單位碳排放權,提供企事業單位碳排放咨詢服務。
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發電企業就有338家。7月16日上午,伴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正式啟動。作為全國碳交易市場在山東區域的簽約合作單位,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對接全國碳市場,搭建山東“雙碳”智慧服務平臺,做好山東“雙碳”人才專家庫的儲備工作。
資料來源:央視、經濟日報、證券時報、財經頭條、碳交易網等
(大眾日報客戶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張皓琛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