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07-27 10:04:07
原標題:6539.21億元!上半年青島坐穩“北方第三城”,與天津差距縮小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開局之年,青島開局起步如何?答案新鮮出爐。
7月26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1年上半年青島市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很多,看點不少,概括起來就是“穩中向好、穩中加固”。
先來看總量: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上半年,青島市生產總值為6539.21億元。
這個總量是多是少,在全國是什么位置?需要放在坐標系中進行橫向比較。
在“GDP萬億俱樂部中”,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五城都在“12000億+”檔,相互間的差距很小,競爭異常膠著。截至發稿時,除青島外,無錫和鄭州也已經發布2021年上半年GDP,兩相比較可以發現:
青島從2020年上半年落后無錫1.59億元,到2021年上半年領先無錫40億元,成功實現反超;
青島領先鄭州的優勢從2020年上半年的55.13億元,擴大到2021年上半年的224.31億元,青島作為“北方第三城”的地位進一步牢固;
此外,青島與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20年上半年的794.55億元,縮小到2021年上半年的770.04億元,差距進一步縮小。
再來看增速: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上半年,青島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8%。這個增速分別快于全國(12.7%)、全?。?2.8%)1.1個和1個百分點;在已經公布數據的16座萬億之城中排名第3位,僅次于武漢和蘇州,位列北方地區第一位,表現相當搶眼。
相較于2020年上半年,青島GDP總量凈增1024.48億元,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市北區的經濟體量(2020年,市北區GDP為962.18億元)。
在很長一個時期,南北方經濟失衡愈演愈烈,北方城市經濟持續走弱,在與南方城市的較量中處于絕對劣勢。2020年,全國23座GDP萬億城市,有17城位于南方,北方僅有6城,只有北京一城進入十強。
南北協調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長遠。
在新發展階段,中央強調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是促進“大循環”“雙循環”良性互動的關鍵舉措,是緩解南北方分化日趨嚴重的必要措施,是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
北方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點來撬動。
長期以來,作為“吃開放飯”率先成長起來的開放型城市之一,青島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始終擁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當然,成長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青島有過輝煌,也有過不如意,經歷過波動與陣痛。
承認差距,但絕不甘心差距!這幾年,青島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全面客觀分析得與失,立足自身實際,找尋適合自己、順應潮流的發展路徑。
尤其是2019年以來,青島的站位更高,視野更開闊,心氣兒更足,打法路數更活,效果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的“爆發”,可以說是厚積薄發。
事實一再證明,青島選擇走“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的路子是對的,“項目落地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做法是務實的,成效是顯著的。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往前走,不徘徊、不猶疑,假以時日,青島一定可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01
工業,強勢回歸
“上半年,青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一看到這個數字,我們對青島今年上半年經濟總體情況基本就“有底了”。
工業是青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青島GDP中的比重一度高達60%,形成了實力比較雄厚、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曾經創造了“上青天”的輝煌,誕生了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五朵金花”。
但因為沒有及時抓住消費市場和整體產業轉移的機遇,也沒有跟上IT、網絡設備、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等幾波信息化產業發展的浪潮,青島產業更新蝶變逐漸滯后于時代發展,內生力、競爭力明顯不足,在全國制造業版圖中的位置已經不那么耀眼,工業對GDP的強支撐逐步減弱。
到2019年下跌至26.9%,已經低于30%的警戒線,對全市GDP貢獻率僅為13.9%。求變,是唯一出路。
與山東一樣,青島工業在很長時間內的任務也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淘汰落后產能,推動轉型升級,必然會經歷“陣痛”。
2017年,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為7.5%,高于全國(6.2%)1.3個百分點。2018年,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當年,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下降至6.8%,僅比全國平均水平(6.1%)高出0.7個百分點。
去產能的效應在2019年達到最大化,當年,青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進一步下降至0.6%,低于全國平均增速(5.7%)5.1個百分點之多。
受工業增長降速“拖累”,青島GDP增速也在下降,2018年,比全國高出0.7個百分點,到了2019年只比全國高出0.4個百分點。
守得云開見月明。青島工業正在迎來“拐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2019年的13.9%上升到2020年的16.5%,上升了2.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19年的0.6%,大幅上揚至2020年的5.5%,比全國平均增速(2.8%)高出近一倍。
今年以來,青島工業延續了良好態勢: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顯著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5.9%)。分行業看,35個大類行業中,有30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達到86%。
與此同時,青島工業增長質量也在不斷提升: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96.0%,企業效益明顯改善;1-5月份,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5%,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今年上半年,青島GDP能夠跑贏全國,并實現進位趕超,工業居功至偉。
強勢“回歸”的背后是青島工業的默默努力與堅持:承壓奮進,堅持平臺思維、生態思維,運用市場的邏輯、調動資本的力量,建體系穩增長,抓技改促轉型,強創新增活力,聚資源優配置,搭平臺建生態,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創新能力、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發展,這才得以實現平穩增長、提質增效。
工業強,則青島強。只要延續良好發展勢頭,青島進位趕超就有了十足“底氣”。
02
投資,“項目落地年”立竿見影
需求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這已經成為經濟學的一般常識,是經濟治理的基本邏輯。
投資作為最為穩定可控的需求,在經濟增長中始終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80多年前,凱恩斯就已經發現和論證了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乘數效應”?!皠P恩斯主義”被此后的許多經濟決策者奉為圭臬,用以指導經濟活動,并屢屢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從我國的發展實際看,有效投資始終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并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產業結構和發展后勁。
青島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自1949年至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超7萬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5%。“十三五”期間,青島累計完成投資超2.7萬億元,投資年均增長10.4%。特別是2019年,青島投資增長高達21.6%,列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創近七年新高。海內外企業家、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為“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作出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明。
今年以來,青島以“項目落地年”為抓手,把抓項目作為抓經濟運行、抓發展、調結構、增質量的“牛鼻子”,持續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項目落地年”取得明顯成效。
上半年,青島新開工項目1485個,其中,10億元以上大項目100個。6月份新開工項目665個,創歷年月度新高。
在項目建設的強勁拉動下,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比去年同期(4.0%)足足提高了7.7個百分點。尤其是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9.8%;高技術產業投資、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6.0%、14.7%、12.6%;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比重58.8%,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有了大項目的強力支撐,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正在逐漸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擴大有效投資仍是穩增長的駕轅之馬。青島要想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尤其是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城市實現進位趕超,必須牢牢抓住投資這個發力點,實現總量擴張和內涵效益的同步提升。
03
消費,第一引擎“踩油門”,還有潛力可挖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投資也是如此。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一再證實,投資遵循“資本邊際效率規律”,也就是說,隨著投資的增加,收益會遞減,進而會降低投資者的積極性,投資的擴大最終有一個邊界。
但需要說明的是,鑒于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尚未充分釋放,和中國制造在外需市場的強勁競爭力,投資,尤其是高質量投資的邊界遠未到來,投資仍將在是長期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之一。
當然,拉動經濟增長還有一個更為持久的引擎,那就是消費。
在消費品短缺的計劃經濟時代,消費好比是一匹被套上韁繩的野馬,無法自由地縱橫馳騁,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被嚴重抑制。
步入市場經濟之后,被抑制的消費迅速釋放,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引擎。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與全國一樣,消費在拉動青島經濟增長中的地位一度被低估,引擎作用一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馬車也遠不如投資、出口表現搶眼。
所幸,這樣的局面正在改變。青島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堅持消費升級與產業提質一體謀劃,供給創新與需求創造一體推進,市場優勢與時尚特質一體發掘,推動消費供給體系、需求結構、時尚特質、發展環境全面提升,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0年,青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5203.5億元,同比增長1.5%,比全國(-3.9%)高出5.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青島消費市場延續回暖勢頭: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2.1億元,同比增長23.5%,再度跑贏了全國(23.0%)。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但青島旅游市場加快復蘇,住宿、餐飲消費增勢向好。其中,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同比增長99.8%,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60.0%。
經濟增長要依靠內需,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在開放中更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從我國的情況看,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2013-2019年為60%左右,如果和發達經濟體70%、80%的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這次疫情對消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有效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的關鍵舉措。特別是在當前國外疫情加速滋生和蔓延的新情況下,集中精力擴大國內消費、培育強大國內市場正當其時、非常必要。
青島應當進一步深化認識,不斷強化和提升消費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頂層推動,系統謀劃,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引擎作用。
04
外貿,沖破“回頭浪”,表現令人“驚艷”
出口之所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同樣是從經濟增長由需求拉動這一邏輯推導出來的。
200多年前,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成本說”就為國際貿易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200多年來,基于該理論繁榮起來的國際貿易讓幾乎所有國家都享受到巨大的福利,并從客觀上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眼下,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經濟全球化逆流,加上疫情阻隔致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國際貿易籠罩上陰影。但這些“回頭浪”,阻擋不了經濟全球化的滾滾潮流,國際貿易必將在調整中繼續前行。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外貿仍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曾指出,現在衡量進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能光看增速或貢獻率,也要看總量。從總量上看,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中國在各個大國當中是比較高的,占到30%以上,比美國、日本這些經濟大國要高,進出口的作用相當重要。
要知道,青島所有產品和服務生產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都是要用來消費的,要么是居民消費,要么是政府消費,只有有人愿意“埋單”,才能轉化為GDP,才能形成接續生產,促成城市的持久繁榮。
青島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因港而生、因貿而興的外向型城市,外貿的作用可想而知。雖然這些年,與全國一樣,青島的外貿依存度不斷降低,但直至2020年,仍然高達51.7%,比全國高出近20個百分點。
外國居民的需求對青島經濟增長作用顯著。2020年青島實現貨物進出口6407億元,如果加上服務出口,規模會更大。而同期,青島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203.5億元。
今年上半年,青島外貿表現可以用“驚艷”來形容:外貿進出口總值3975.2億元,同比增長39.6%,比全國平均水平(21.7%)高出足足17.9個百分點。
沒有外貿就沒有今天的青島,面向未來,外貿仍將是青島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之一,是青島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重要抓手,作用應當得到進一步彰顯。
勢頭已起,憑借良好的開局,青島追逐夢想的底氣更足,未來更加令人期待?。▉碓矗呵鄨笥^象山微信公號 作者:沈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