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8-31 06:08:08
原標題:膠州市李哥莊鎮:“中國制帽之鄉”年產帽子近億打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九成以上產品出口,“智能共享工場”重塑產業鏈,膠州市李哥莊鎮——
“中國制帽之鄉”年產帽子近億打
□ 本報記者 白 曉
本報通訊員 周宣辰
在位于膠州市李哥莊鎮的青島鑫耀青制帽有限公司,記者見到總經理黃淑青時,她正忙著與客戶溝通訂單,兩部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她告訴記者,今夏帽子銷量不錯。
在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的黃淑青是當地制帽業興起的見證者。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名香港客商來到李哥莊鎮建起了第一家制帽企業——青島飛龍金冠帽廠,拉開了當地制帽產業發展的大幕。黃淑青是第一批進廠工人,當時金冠帽廠為當地培養了大量熟練工人,同時也走出了一批制帽業老板。
黃淑青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創業,那時的制帽業尚處在小作坊時期,上到70歲的老人,下到20歲的年輕人,都能在制帽產業鏈上找到就業機會,全鎮“村村機器響,家家致富忙”。2000年后,李哥莊鎮黨委政府提出特色鄉村和特色產業建設,出現了冷家莊、小辛疃等制帽特色村,制帽產業在全鎮遍地開花。
2009年12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共同授予李哥莊鎮“中國制帽之鄉”稱號,經過不斷發展,如今李哥莊鎮已是全國中高端運動帽的主要產區,聚集各類帽子生產及配套企業400余家,可年產各種中高檔六片運動帽、休閑帽近億打,產值近40億元,運動帽產量占全國近半,90%以上的產品出口歐美等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六片運動帽產自這里。
然而,近幾年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海外訂單又面臨著東南亞等地工廠的競爭,李哥莊制帽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在膠州市制帽行業商會黨委書記、會長陸玉珍眼里,如今的制帽市場,早已不是一雙巧手走天下的時代。“一頂好的帽子不只是工藝出色這么簡單,用料、設計都是關乎其品質的重要因素。”陸玉珍說,“我們圍繞制帽產業上下游搞配套,形成了集原材料輔料、繡花、包裝、運輸、縫紉設備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
“一頂帽子需要18道工藝,近10種輔料,我們不用到處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自給自足。”膠州市李哥莊鎮冠達制帽總經理孫勇說。
在產業鏈完善的同時,一場生產效率革命也在當地制帽行業展開。在位于李哥莊鎮的上合工業互聯智能共享工場,百余臺機器在1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內工作著,操作臺上,忙碌的機械臂、激光切割機代替了傳統的穿針引線、縫制裁剪,現場只有十幾名工人,只需操作顯示屏就可實現對機器的控制和維護。
“共享工場可使制帽行業成本降低30%,在解放傳統勞動力的同時,還可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加速李哥莊鎮制帽業從‘制造’向‘智造’邁進。”青島上合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天昊說。
郭天昊曾是李哥莊鎮制帽企業的設備供應商,他將“智能共享工場”的概念引入了李哥莊制帽業。目前,共享工場可提供帽檐、帽帶和魔術扣等智能制造服務,已服務當地近300家企業。
以魔術扣生產為例,它看似不起眼,但以前需要5道工序,耗費大量人工,質量參差不齊。交由共享工場生產后,標準化生產提高了質量和穩定性,日產能是傳統產能的6.5倍,產品合格率高,客戶的滿意度高。此外,共享工場的智能設備多、速度快,接單和交付都很迅速,提高效率的同時,減少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在共享模式的重塑下,李哥莊鎮的很多中小型制帽企業不用自行購買也能用上智能生產設備,沒了升級設備的資金壓力,能夠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成本去打造品牌。目前李哥莊鎮90%以上的制帽企業配備了專門的研發設計人員,自主設計產品,打造自主品牌,金冠線業的“金冠”牌絲線通過歐盟紡織品出口認證。
據悉,接下來,當地將打造“研發貿易型制帽企業——共享智慧工廠加工——物流平臺出貨”的全新產業生態鏈,實現“中國制帽之鄉”產業新革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