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1-10-19 11:48:10
原標題:“文化濟南”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來源:濟南日報
黃河濟陽段大壩黃河章丘段
□本報記者 趙曉林
核心閱讀
黃河濟南段長約183公里,千百年來,眾多的文化遺址、名人軼事、傳說故事、小清河文化等等累加在一起,使得濟南的黃河文化厚重又豐富。
黃河文化不是歷史的和固定的,而是不斷前行的,在不斷催生新的文化類型和內容。
近年來,濟南市一直在不斷發力,不斷推進黃河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一幅講述“黃河故事”的新時代“鵲華秋色圖”正在展開。
近日,被稱為“濟南新網紅打卡地”的濟濼路穿黃隧道通車。從隧道旁向北,進入濼口黃河大壩的百里黃河風景區,遠遠就可以看到一座巍峨的古典建筑,這就是新落成的濟南黃河文化傳承基地主展館。
這座展館整體建筑采用漢唐風格,以穩重內斂的氣質,呼應了至大至剛的黃河文化。據了解,這是目前濟南黃河兩岸最高的建筑,將成為濟南黃河畔的制高點。登上頂樓,可遠望鵲山、華山,可以清晰地觀賞到“鵲華秋色”之美。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座將要開館的展館里展示的內容——黃河文化。
黃河流經濟南九地處處文化薈萃閃光
黃河自平陰縣東阿鎮進入濟南境內,最后在濟陽區仁風鎮流出,共流經9個區縣。這些區縣具有不同的黃河文化資源,也就具有了不同的黃河文化旅游發展的方向和特色。
平陰縣,是濟南最西南部的一個縣,這里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翟莊村、與紅旗渠相媲美的平陰1030引黃工程、平陰黃河公路大橋、山東黃河玫瑰湖國家濕地公園、平陰黃河樓,以及眾多的泉水景點等新舊黃河文化景觀。另外,平陰縣境內還有很多古代遺跡,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發現,這里有古墓葬、古遺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不可移動文物151處。平陰永濟橋、文廟、翠屏山多佛塔、平陰影壁建筑群、云翠山南天觀建筑群、東峪南崖建筑群、賢子峪建筑群、洪范池龍王廟、前轉彎村廉氏故居、平陰四山摩崖石刻等,都是非常重要且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
黃河流經濟南的第二個區是長清區,河道全長52公里。這里是觀賞黃河景貌的較好位置。黃河文化廣場、臥龍峪、蓮臺山、崮云湖等自然景觀讓人沉醉。
長清區境內文物薈萃、古跡眾多,是濟南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區。千年古剎靈巖寺、道教圣地五峰山、齊長城、郭氏祠堂、雙乳山漢墓等,都是極為珍貴難得的歷史文化資源,更是濟南市黃河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濟南市區黃河濼口的對岸是濟陽區。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里,堤防60.7公里,是黃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千百年來,濟陽因濟水而名,伴黃河而興。2500年前,孔子游歷濟陽,研修韶樂,留下了“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談。
目前,濟陽加快推進三官廟漢墓、劉臺子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建設,打造黃河以北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還有黃河風情帶、盧氏舊居、濱河文旅片區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另外,濟水韶音博物館、黃河健身公園、葛店險工等也都是濟陽非常重要的黃河文化載體;而濟陽黑陶、濟陽黃河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名揚中外,在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很高的位置。
另外,濟陽區當下正在適時推進聞韶臺、文廟復建工作,打造具有濃郁儒家文化特色的古代人文景觀;并以“聞韶文化”等資源為基礎,培育“沿黃鄉村記憶之旅”“韶樂研學”等精品研學旅游項目,吸引更多濟南市民“旅游向北”。
黃河流經濟南市區,一路東流進入章丘區,這段河道全長28.42公里,灘區面積30平方公里。在這片古老且蘊藏著深厚歷史的土地上,往遠里說,有西河文化、龍山文化在這里被發現,留下了西河遺址、城子崖遺址、東平陵城遺址;再往后,還有洛莊漢墓、危山漢墓,以及剛剛發掘的焦家遺址,數量之多,價值之高,全國罕見。
明水古城、繡源河40里風貌帶、三湖濕地、朱家峪三德范等傳統村落、三澗溪田園綜合體與“黃河之戀”等新型文旅項目也是黃河文化在章丘區延伸的具體表現。
另外,章丘區歷史文化燦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孕育出眾多的文化名人,鄒衍、房玄齡、李清照、李開先、馬國翰、孟洛川等哲學家、文學家、商業人士等燦若星辰。這些耀眼的人文之星給章丘帶來的是無法衡量的榮耀和光芒,也使得濟南的黃河文化更加豐富立體。
濟南的黃河文化資源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類型不同、年代不同、內涵不同、性質不同的黃河文化元素,分散在濟南的各個區縣,撐起了濟南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
重大國家戰略舉措濟南主動對接上迎
黃河文化不是歷史的和固定的,而是不斷前行的,在不斷催生新的文化類型和內容,濟南市在這方面也一直在不斷發力,不斷推進黃河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2.5萬余字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綱要》4次提到濟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更是黃河流域唯一支持建設的國家級新區。
往前推4個月,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10條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旨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0條線路中,山東有16處文旅標志性景區景點入選,“中華文明探源之旅”“紅色基因傳承之旅”“黃河古都新城之旅”“黃河鄉村振興之旅”4條線路,都將濟南包含在內。這也說明,濟南在整個黃河文化和旅游中是非常重要的地區,也具有極高的黃河文化旅游價值。
濟南對于這些重大舉措,主動上迎、對接。近年來,濟南市深入挖掘梳理黃河文化豐富內涵,突出品牌引領,完善品牌宣傳,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文化品牌宣傳格局,擴大濟南黃河文化品牌效應和對外影響力。
前些時間出爐的《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指出,圍繞“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充分做好“黃河文化”這篇大文章,在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進程中塑成更為強勁的“文化動能”。將深入挖掘闡發黃河文化精髓,大力開展黃河故事、齊魯故事、泉城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傳播轉化,提高濟南“東亞文化之都”知名度影響力。
深度挖掘傳播黃河文化打造黃河文化傳承樣板
濟南市近年來致力于黃河文化的發掘、整理、發展和策劃等工作。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表示,濟南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濟南市要打造“黃河流域文化保護傳承樣板區”的發展定位,在這個總體定位下,濟南市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稟賦高的優勢,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為引領,打造東亞文化交流橋頭堡,全力構建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保護傳承體系,將濟南打造成黃河文化旅游發展的龍頭城市、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門戶。
下一步,濟南將加強對融創文旅城、明水古城、華僑城繡源河文旅綜合體、濼口古鎮、樂華城(黃河古鎮)等重點項目的調度、跟進服務。推動發展工業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態,集中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帶動效應強的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品質。
在這眾多項目中,濟南市民最熟悉也最關心的是濼口古鎮。
濼口聚集了眾多黃河文化遺址和遺產,有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地、周總理視察濼口黃河鐵橋紀念地、濼口險工、百年濼口黃河鐵橋、治黃德政碑、濼口九烈士紀念碑、王士棟烈士雕塑、觀瀾亭、標準化堤防碑、黃河神獸、大禹治水石刻、古今治河方略石刻、風景石、黃河浮橋等,讓這一片區真正成了黃河文化的集中地。
另外,從古代的張曜、劉鶚、盛宣懷等治河名人,到近現代的為黃河捐軀的烈士等,名士、名人文化也在黃河文化中占據了很大比重。
據悉,濼口所在的天橋區政府目前正在推進濼口古鎮打造,興建“半園半坊”,溯源傳統格局,承接文脈歷史。依托濼口文化氣質,嫁接宋代濟南文人風骨,打造文化體驗空間,創造古今文化相融的活力之城。彰顯濟南黃河文化的厚度與特性,高質量、高水平建設黃河文化公園及獨立用地的黃河文化特色場館,重點凸顯濼口古渡口的生活化場景和黃河人文生活風俗,重點彰顯濟南“濼”水文化傳承,展示
百年渡口、百年水文站、百年鐵路橋等
文化遺跡特色等,打造國家黃河
文化保護傳承地標。
濟南市將持續關注該項目建設,指導項目單位按照國家5A級
景區標準進行規劃
建設,充分挖掘濼
口地域文化、黃河文化,進行景區文化IP打造,建設黃河博物館,修建地標性建筑“鵲華樓”;打造康養民宿街區,豐富景區旅游業態,將濼口古鎮建設成為黃河標志性景觀建筑。同時,濟南還在加強落實
黃河文化的外延,加強與黃河沿線其他省市的合作,共同策劃設計和完善黃河文化旅游品牌標識系統,協同推進黃河文化旅游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沿黃城市文化旅游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共同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體育賽事、旅游產品,共商共謀共建共治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發揮山東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平臺作用,強化省會經濟圈文化旅游一體化聯動協作,推進文旅一體化“十個一”工程;實施“濟南旅游推廣大使”工程,把黃河文化旅游推廣作為重要內容,傳播優秀黃河文化作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眼下濟南正闊步走在“文化濟南”建設的大路上,千萬生活在母親河臂彎里的濟南兒女,將不斷推進黃河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描繪出一幅更好講述“黃河故事”的新時代“鵲華秋色圖”!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呂傳泉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