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網
2022-04-13 16:35:04
原標題:如何認識和建設現代海洋城市 山東省海洋經濟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劉康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網
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這個提法與過去提的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何不同?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其概念內涵、目標任務,并據此對如何建設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設計,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這是擺在理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概念解析:現代海洋城市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現代海洋城市是一個新概念。從內涵來看,涉及到“現代”和“海洋”兩個屬性。現代城市是在傳統的商貿中心、制造中心等傳統城市基礎上演進而來的,體現了城市功能從商貿、制造向金融、創新、生產性服務的轉型。而對于海洋而言,所謂的“海洋城市”主要是指濱海城市,其“海洋”的屬性既體現為城市區位,同時又體現在經濟、文化、科技、城市風貌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海洋”特色和突出的“海洋”優勢。從特色和優勢的外延來看,現代海洋城市應該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沿海城市,如國際海洋名城、海灣大都市等。這樣的城市具有突出的開放性、安全性、聯通性和靈活性等城市屬性,城市的開放度和國際化水平較高,具有高級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的支點或節點作用,創新與服務功能十分強大。其鮮明的海洋特色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如海洋科學城、港口航運樞紐、海濱旅游城、海事服務中心等。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國內學者受挪威咨詢機構Menon Economics 所做的“全球領先的海事之都”評價報告啟發而提出的,后來被國家有關部門所吸收,作為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規劃中的一項推進措施,賦予深圳、上海等城市率先突破,同時也吸引了廣州、天津、青島、寧波、大連等多個沿海城市的關注與重視。從概念內涵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的核心是要求有關城市在全球海洋經濟上處于領先地位、發揮“中心”引領作用,本質上是海洋經濟領域的能級劃分。從目前國內的發展實踐看,絕大多數城市制定的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規劃,主要圍繞提升海洋科技實力、壯大海洋經濟規模、建設全球航運中心、發展海洋服務業、優化海洋環境、促進陸海統籌等。由于缺乏評價標準的國際認同和全球比較,我國提出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具備全球比較意義,只起到了推動國內有關城市發展海洋經濟、提升海洋城市競爭力的作用。
二、歷史演變:海洋城市與青島發展
回顧城市歷史發展,地處沿海、擁有港口和貿易功能的城市都可以稱得上是海洋城市,港口、貿易功能是傳統海洋城市的標配。從古希臘的科林斯、雅典、敘拉古,到古羅馬的拜占庭、安條克、亞歷山大港,再到中世紀的威尼斯、熱那亞、休達、突尼斯等,傳統海洋城市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其發展離不開貨物貿易與港航運輸,城市功能相對單一,地域影響范圍也有限。到了大航海時代,海洋強權及掠奪性貿易的興起,使得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加迪斯,比利時安特衛普、荷蘭阿姆斯特丹、英國倫敦等新一代海洋城市替代了傳統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并推動了廣州、泉州、孟買等亞洲港口城市和紐約、新奧爾良、哈瓦那、里約熱內盧等美洲沿海城市的興起。除了港口航運貿易外,商品生產、工業制造和海軍基地建設也成為這些城市發展的必要屬性,其影響范圍急劇擴大,出現了洲際航運貿易中心城市。
現代工業文明時代,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世界經濟貿易重心由地中海到歐美、再到亞太地區轉移,紐約、東京、鹿特丹、漢堡、新加坡、香港、上海等成為現代海洋城市的代表,其中一些城市成為全球航運貿易及金融中心城市。隨著技術進步和城市功能的演進,信息技術、科技創新等成為現代海洋城市競爭的焦點。
從海洋城市發展歷程來看,以航運貿易和海事服務為核心的全球航運中心城市是海洋城市發展的主流,全球主要的國際化大都市大都是全球航運樞紐和金融貿易中心;還有許多中小城市發展成為專業特色突出的 “海洋科學城”、“海洋旅游城”、“海工裝備城”等,如國際知名的海洋科技城英國南安普敦、美國圣迭戈、德國基爾;海洋旅游城巴塞羅那、邁阿密、坎昆;海工裝備城休斯頓、阿伯丁、釜山,以及海軍城樸茨茅茨、布列斯特、橫須賀等。2022年《世界領先的航運城市》評估報告顯示:世界領先的全球航運中心仍集中在新加坡、倫敦、紐約、東京、鹿特丹、漢堡、奧斯陸以及我國的上海、香港等國際化大都市。21世紀以來,地處歐美國家的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盡管其港口貨物吞吐、集裝箱周轉及船舶海工制造明顯落后于上海、廣州、寧波、青島等國內沿海港口城市,但其航運服務競爭力、城市影響力等仍遠遠領先于國內城市,這也是國內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最為突出的短板。
青島開埠之初就是德國在遠東地區野蠻擴張的橋頭堡,短短時間內就迅速發展成為東北亞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城市。自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葉,青島的海洋城市定位經歷了港口城市、濱海旅游城市、海洋科技城的演變,但均為單一領域的海洋特色概括,未能從更高層次對城市的海洋屬性進行界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的實施,賦予了青島建設藍色經濟區龍頭城市的使命,青島的海洋城市定位開始由單一屬性向綜合屬性提升,先后提出了“藍色經濟領軍城市”、 “國際海洋名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青島海洋城市發展的內涵及外延發生根本性變化。但是從青島“十四五”規劃關于未來城市功能定位的關系看,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國家重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中心等定位并列,側重于海洋經濟。即使不考慮全球海洋中心的國際比較是否成立,這一定位也存在局限性和單一性的缺陷。最近出臺的青島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中,對現代海洋城市的內涵分解為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相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更加全面,更加科學,體現出現代海洋國際大都市的內涵。
三、發展思路:青島如何建設現代海洋城市?
青島建設現代海洋城市,應以青島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基礎,以海洋為特色,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藍色金融中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濱海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區為重點,探索走出一條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新路徑、新模式,為我國沿海城市由開放城市向現代海洋城市升級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新樣板。
一是優化現代海洋城市頂層設計,明確目標定位與建設路徑。把現代海洋城市作為城市主體功能,對標紐約、東京、新加坡、上海等國際知名現代海洋城市,以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為基礎,以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海事服務中心建設為特色,明確青島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海洋特色定位與發展路徑,繪制青島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路線圖,分階段有序推進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國際海洋休閑度假城市、國際海洋科技創新城市及全球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示范區建設,以海洋特色引領青島國際大都市建設。
二是重構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以航運貿易引領青島中心城市建設。調整青島國際航運金融貿易創新中心建設布局,面向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定位,編制新的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建設方案。進一步加強海鐵聯運網絡與國際陸海物流樞紐建設,打造貫通東北亞與中亞、東西歐的對外開放大通道。發揮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政策優勢,全面提升港航物流服務能級,打造以國際航運服務為核心,以集裝箱中轉和過境貿易為重點的現代航運物流體系,推動青島國際貨物吞吐港向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港轉型,打造青島全球航運城市。
三是拓展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空間,以創新發展增強青島城市競爭力。
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遠洋捕撈、海洋能源、海水淡化、海上旅游、遠洋航運裝備、海洋新能源發電裝備等,壯大海洋經濟規模,提升海洋產業現代化水平。加大現代海洋裝備技術研發投入,重點開發深遠海無人探測及海洋新能源開發裝備,包括海上風電、海藻生物質能、海洋波浪/潮流能、海上太陽能裝備及配套智能管理、存儲與輸送設備,打造現代海洋裝備研發生產基地。積極培育海洋水產新業態,開發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藥物產品,建立完善海洋生物技術創新體系,搶占國際海洋生物技術研發前沿,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生物創新中心。拓展海洋休閑旅游發展空間,完善海洋及海島休閑度假設施,建設國際海洋休閑度假區及體驗中心。加快推進海洋康養中心建設,拓展游艇郵輪旅游產業鏈,開發海島與海洋旅游新產品,打造國際一流的濱海休閑旅游度假城市。積極推進深遠海開發試點工作,以深遠海養殖、海上風電、深海礦產為突破口,打造青島國家深遠海開發保障基地。
四是搭建全球海洋合作平臺,以改革開放提升現代海洋影響力。積極推動國際海洋消費中心建設,瞄準海洋旅游康養、海洋健康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現代海洋裝備等新一代海洋產品,搭建國際海洋市場交易平臺,塑造國際海洋商品品牌,提高青島海洋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發揮青島“一帶一路”陸海戰略支點優勢,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為契機,全面深化東亞區域海洋合作平臺建設,探索組建亞太國際海洋城市聯盟,吸引亞太區域性海洋組織在青島建立分支機構,打造亞太區域海洋治理中心。積極推動國際海洋科技創新網絡建設,依托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科院大海洋科學中心、上合示范區海洋合作中心等海洋科技創新載體,共同編織國際海洋科技創新網絡。積極推進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組建全球海洋智庫,聚焦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海洋開發合作與國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議題,提出青島方案、打造青島模式、樹立青島城市品牌,全面提升青島城市國際影響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