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2-05-11 09:24:05
原標題:奮斗正青春|"以我之青春筑港之興盛"——記山東港口煙臺港專業化干散貨全自動碼頭研發團隊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這是一群不負韶華、躊躇滿懷的80、90后干事青年。在他們手里,一座傳統干散貨碼頭,由此蛻變為全球首個“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專業化碼頭,為全球港口干散貨碼頭的自動化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向海而興、逐夢深藍的青衿之志。
走進山東港口煙臺港西港區干散貨自動化專業碼頭,偌大的碼頭和堆場干凈整潔,沒有熙熙攘攘的痕跡。隨著皮帶的飛速轉動,卸貨、混料、裝車,整套流程流轉自如,一氣呵成。
在遠程控制中心,不到10名工作人對著屏幕嫻熟地操縱著近1000米外的干散貨裝卸作業機械,整個流程科技感十足。“全彩顯示,無死角,高精準。整個堆取料情況看得清清楚楚?!眻F隊工程師劉春陽興奮地介紹說。
這座有著160年歷史的港口,正通過科技引領進行著一場向內的“革命”,打造港口轉型升級新典范。依托于技術革新和人工智能的全自動干散貨專業化碼頭,賦予著這場革命“中國樣本”的深遠意義,讓世界再次矚目來自古老東方的中國智慧。
“傳統就是用來打破的”
———從一開始,這群青年便矢志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將高度自動化與作業流程復雜多變的干散貨碼頭置于同一場景,這在世界港口業都屬于幾乎無法實現的難題。
時間,回到2014年。當時,全球范圍內的港口升級多聚焦于集裝箱碼頭的新建和自動化改造,但對干散貨專業化碼頭的自動化技術攻關,卻是望而卻步。業界曾普遍認為,實現干散貨碼頭全自動化,只可“紙上談兵”,不可“躬行踐履”。但對于長于大宗干散貨業務的煙臺港而言,搭乘港口智能化快車、提升散雜化碼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建設,迫在眉睫。
傳統,是用來被打破的。變局,常誕生于困局之中。
“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既然沒有可復制的樣本,我們就造個樣本,把‘不可能’變成‘不,可能’!”團隊中唯一的70后“行家”、技術帶頭人、正高級工程師于新國頂住壓力,帶領研發團隊開啟了艱難的攻關過程。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經歷多次調研、推敲、復盤后,于新國和團隊決定從煙臺港礦石碼頭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堆取料機的自動化升級改造作為整個碼頭自動化升級的切入點。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于新國和團隊只能抓住一切工歇和機器“暫?!钡臋C會,擠時間測試、測算,常常在10米高的堆料上一呆就是一整天。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這群碼頭青年在創新和技術上頂勁死磕,終將等式定格在“不可能=不,可能?!?/p>
2015年,煙臺港宣布堆取料機成功實現全自動混配,混配量從原來的1000萬噸增至4000萬。隨后,團隊按照裝卸流程作業線建立連鎖控制模型,逐步實現卸船流程、混配流程、裝船流程、裝車流程的“全自動”控制。隨著干散貨專業化碼頭自動化作業的逐步突破,碼頭綜合作業效率提升約8%,船舶平均在港停時壓縮了約6%、火車平均在港停時壓縮約7.8%。
歷經千次試驗終“出圈”
———團隊里,每個人都憋著那股子韌勁兒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煙臺時曾指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要靠自力更生來實現”。
這群深知這一道理的年輕團隊,決定將自主研發貫穿整個自動化干散貨碼頭建設始終,自主設計,逐點逐項突破,決心將干散貨碼頭的全自動“大腦”貼上“國”字標。
面對各環節的多項技術難題,團隊完全憑借經驗和前期數據積累摸索著進行設計、選型、實驗,最終決定從最難啃的“硬骨頭”開始——研發自動化卸船機控制系統。
如何實現卸貨抓斗的精準控制,是實現自動化卸船作業的“攔路虎”。最終,于新國和團隊決定給抓斗按上“眼睛”。
解決方式看似簡單,攻克起來卻困難重重?!澳弥蝗旄杉Z上去,參數調不準咱就別下來了。”撂下這句話,于新國帶著團隊“常駐”卸船機,逐項數據試驗,逐個角度測試,終于首創研發出抓斗智能防搖系統,將抓斗在行進過程中擺動幅度控制在5厘米范圍內,解決了抓斗精準控制的難題。
歷經幾十次的推倒,上千次的模擬、計算,關鍵難題被逐一攻克。團隊先后成功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高精度三維仿真處理技術應用于抓斗式卸船機自動化操作中。緊接著,綜合GPS定位、智能計算等技術等構建出精確的卸船機自動化抓取模型,利用數據處理技術自動計算最佳抓料點,實現了卸船過程中的定點抓料和自動抓料?!靶洞瑱C自動化這事兒,終是被咱們中國人做成了?!眻F隊高級工程師盧聰說。
100%,實現自動堆取料作業及遠程監控,100%,實現高精度混配作業,100%實現裝船機與作業線的堆取料機、皮帶機等設備全自動協同作業,100%,實現干散貨自動裝車、空車自動跨越......這支年輕團隊最終建成了全球首個“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干散貨碼頭,這亦是“中國樣板”向世界交出的“百分”答卷。
“齊努力,干勁兒足!”
———這群青年常懷“赤子心”不墜”青云志”
困難重重、工期緊迫、無從借鑒......這是他們回憶自動化碼頭建設歷程的關鍵詞。面對各種從未想象的困難,這群青年干脆把“家”搬到碼頭。
上百個關鍵點的突破,幾百余項清單問題的逐一解決,他們硬是敢于向“不可能”說不!
立項之初,于新國就給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發了一床被子。于新國告訴記者,他沒有看錯這群“8090后”。“看著他們身上那股子不畏難、不退縮的精氣神,我就知道這項目要成了?!表椖客瓿蓵r,當初發的被子早已是黑如‘煤球’。
擔任整個項目“機械師”角色的周思遠,在為船舶偏載智能檢測系統忙了整整7個晝夜后,枕著帶來的饅頭口糧沉沉睡去;負責堆取料機操作系統的前段應用及調試的團隊成員劉春陽,在現場蹲守9小時,成功解決自動取料邊角控制問題;負責設備優化的梁曉東,“連做夢都是‘堆取料機運轉是否正常’的夢話”……
“當夢想照進現實,我們更想感謝“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干散貨碼頭這個平臺,使我們有機會在自己的青春里拼了把勁兒、圓了次夢。”盧聰說。
以我之青春 筑港之興盛。這群碼頭青年,征途的步伐一刻不停,他們正以“勇”的姿態,“毅”的決心,不斷為山東港口煙臺港智能化的“遠航”添力增色,為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貢獻青春力量。
YMG 全媒體記者 童佳怡 通訊員 張磊 姜大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