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06-10 15:40:06
原標題: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云峰:做一名堅守初心的地質人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底蘊厚重的齊魯大地從不缺少奮斗者,他們在奔波忙碌的每一個瞬間都閃閃發(fā)光。他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兼收并蓄,不斷進行自我超越,他們是這個時代敬業(yè)專注、追求極致的“匠人”。
張云峰就是這樣的“匠人”。他二十六年如一日,摸爬滾打在地質一線,參與編寫了14萬字的山東省地方標準《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guī)程》,填補了省內空白;他和團隊完成12條鐵路項目的工程勘察,工作量10萬余米;他用時兩年在新疆找到儲量33.12億噸的特大型煤田,潛在經濟效益4200億元……他還是郯城縣“閑不住”的“第一書記”,由他創(chuàng)新的“秸稈收儲”產業(yè)模式被省扶貧辦錄入經典案例。
這就是張云峰,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黨委書記、院長,在2022年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被授予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投身地質,“鉆”勁筑基
1996年7月,張云峰從大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yè)畢業(yè)。彼時的地質行業(yè)正面臨行業(yè)低谷期,不少同學悄然改行。但一心以地質報國的張云峰毅然進入山東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成為一名野外普通技術員,開啟了他的地質工作生涯。
“野外多是沼澤地,環(huán)境復雜,有時晚上就睡在水塘邊的草屋里,板凳當床,條件很艱苦。”回憶起剛剛從事野外工作的情景,張云峰歷歷在目。然而,正是這種能吃苦、敢挑戰(zhàn)的精神,奠定了張云峰日后的地質之路。
一把鐵錘走世界,閱遍群山始見金。除了用對地質行業(yè)的無限追求丈量大地河山,張云峰刻苦鉆研,不錯過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由于業(yè)務能力突出,1999年,張云峰從普通技術員調整為干部崗位,而這也開啟了張云峰的“打怪升級”模式,此后連續(xù)多年,他以每年2-5項新技術或新論文在山東地質領域嶄露鋒芒。工作以來,共發(fā)表論文25篇,其中,SCI、EI共5篇,核心期刊10篇。他還獲得了數(shù)不清的地質科技類獎項:曾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以及中國非金屬礦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稀土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和省自然資源科技獎等廳局級獎17項……一串串閃光的獎項,是張云峰汗水的結晶,更是對他努力鉆研、精益求精最好的饋贈。
2001年,張云峰進入省地礦局地質工程設計與施工處,正式開始從事地質行業(yè)管理工作。“入行五年的基層經驗,雖然艱苦,卻是從事地質行業(yè)的基。”張云峰認為,無論是后來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還是礦產地質、物探測量等方面工作,前期刻苦鉆研打下的基礎都讓他在所涉及的服務領域不斷取得重要創(chuàng)新和突破。
精研技術,“拼”勁鋪路
響應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號召,張云峰帶領團隊先后組織實施了國家重點項目蘭新二線、京沈客運專線、邯鄲至濟南高速鐵路、大同至西安客運專線等12條鐵路的工程勘察,完成工作量10萬余米。“蘭新二線沿途自然條件惡劣,為戈壁和山區(qū)地形,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很多。”張云峰回憶,針對地層中存在厚度不均的圓礫取樣比較困難的情況,團隊現(xiàn)場研究出了一種“無泵正循環(huán)”鉆進工藝,有效地解決了砂及圓礫取心的問題。在河北邯鄲一帶,針對該地區(qū)黃土地層的特點,團隊采用沖擊加回轉鉆進的方法,效率提高了2倍。
2005-2008年是張云峰“刻骨銘心”的三年,在新疆準東煤田庫蘭喀孜干礦區(qū)煤炭普查項目,張云峰擔任項目經理。在經過地形測量、地質填圖、槽探、井探、地震勘探……等多種手段、長達兩年的勘探后,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質儲量為33.12億噸的特大型煤田,潛在經濟效益4200億元。“實現(xiàn)了地質報國,為國家找大礦找好礦的心愿。”張云峰坦言,兩年多為找礦吃過的苦在找到煤田的一瞬間都消失了,不管是冒著被大風刮跑的危險,還是手機沒信號迷了路,亦或是一年只回一次家的煎熬,都是值得的。
在張云峰看來,地質報國的路上,除了“鉆”還要“拼”。“時刻在學習,時刻在戰(zhàn)斗。”即便工作壓力大,他也從未放棄學習。通過努力,張云峰獲得碩士、博士學位,36歲被評為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獲得注冊巖土工程師、注冊一級建造師(建筑、礦業(yè))資格,同時被聘為山東省政府采購評標專家。
“他是我們局有名的‘拼命三郎’,這么多年,不是搞勘查,就是在學習。”大家如是說。
憑借一個“拼”字,張云峰踏平了找礦途中的荊棘叢生,也為他職業(yè)生涯蕩開了一條更為寬闊的康莊大道。
創(chuàng)新模式,“韌”勁開局
還有半個多月,一年一度的麥收時節(jié)就要到來,可張云峰早已開始盼望來自郯城縣歸昌鄉(xiāng)歸昌二村的消息了。“每年這個時候,他們都會給我發(fā)麥收的照片,跟我聊聊村里的收成。”張云峰有些得意地說道,在那里,他有一幫家人一樣的村民朋友,他曾跟他們一同割過麥、收過秸稈。
2017年2月,時任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副院長的張云峰被選派到歸昌二村任省“第一書記”。“只有愿意與老百姓交朋友,才能了解到農民群眾的期盼;只有群眾也把你當成朋友,才能和群眾互說貼心話,才能使干群目標一致,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談起當時的想法,張云峰說,為了迅速摸底兒,駐村后,他每天起早貪黑、走村串戶,深入村民家中調查,村民都叫他“閑不住的第一書記”。”憑借這股子“韌”勁,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掌握了歸昌二村的村情民意。
結合當?shù)貙嶋H,張云峰制定“1155”的工作思路,堅持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1項核心工作,著力建設“一系列”長效機制,開展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五化工程”;做實黨建陣地、文化娛樂場所、標準化農田、平安鄉(xiāng)村及村風文明提升“五項重點工作”。針對歸昌二村貧窮落后的現(xiàn)狀,成立了郯城縣地興農機化服務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投入88萬元建設運營了歸昌二村秸稈收儲中心,創(chuàng)造了持續(xù)的經濟效益,僅兩年就為村集體帶來30余萬元的收益。他闖出的“秸稈收儲”產業(yè)模式也成為山東省委組織部“增加村集體收入”四種模式之一,并被省扶貧辦錄入經典案例。
經過他兩年的努力,幫扶村村容村貌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村民的心情舒暢了,不良情緒少了,黨員團結了、參政議事積極性高了,村集體收入從負數(shù)到有一個穩(wěn)定的收益。各項工作都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實現(xiàn)為村集體“留下了一只帶不走的工作隊”的目標。他由于在脫貧攻堅工作上表現(xiàn)突出,獲得了“山東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跨越發(fā)展,“狠”勁破冰
爬最高的山,跑最長的路,喜歡挑戰(zhàn)的張云峰一直要求自己時刻沖在最前面。2017年底,泰山區(qū)域山水林田湖生態(tài)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tài)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山東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以下簡稱“五院”)承擔了大部分礦山修復、采煤塌陷地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公園及地質遺跡保護的設計、施工、監(jiān)理工作。在結束了“第一書記”的工作后,張云峰也被調派到五院,擔任黨委書記、院長,火速參與到該項目中。
彼時的五院底子薄、包袱重、管理松,是我省地礦系統(tǒng)出了名的“老大難”,面對這一情形,張云峰直言“從未打怵”。“起步就是沖刺,開頭必須要狠。”張云峰介紹,他創(chuàng)新改革,強化黨建引領,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項目”,立足業(yè)務抓黨建,通過積分制對支部實行星級掛牌管理,找準了黨建與業(yè)務的切入點,激發(fā)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模范帶動作用。在主動服務政府管理工作中,五院積極拓展地勘工作新領域,實現(xiàn)了從“被動要求”向“主動服務”的根本性轉變。2020年9月,五院整合建院60多年來的地質大數(shù)據(jù),高標準建設了泰安市地質資源環(huán)境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并以此為基礎,成功申請了國家高分泰安中心,先后啟動了9個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的研發(fā)工作。
短短兩年,五院實現(xiàn)了經濟總量翻兩番,由全局排名靠后一躍提升到先進行列,獲評省級文明單位稱號,被局黨委授予全局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秀等次、全局地礦文化示范單位等稱號。他本人也被授予全局惟一的“攻堅克難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泰山區(qū)域山水林田湖生態(tài)保護修復試點工程也取得重大進展,泰安市生態(tài)產業(yè)化、產業(yè)生態(tài)化模式逐步建立。同時,建立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tài)保護修復“泰山模式”,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了借鑒。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2022年年初,張云峰重回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擔任黨委書記、院長,面對這支“水工環(huán)王牌軍”,張云峰又開啟了他新一段的征程。
廿六載地質生涯,張云峰用對地質事業(yè)的深切熱愛譜寫了一曲催人奮進的樂章。“榮獲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只是一個起點,做一名堅守初心的地質人是持之以恒的追求。”張云峰說。
責任編輯: 楊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