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2-06-23 10:32:06
原標題:“泉引橋”工程打造教育銜接“濟南品牌”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趙國陸
本報通訊員 曹 磊 陳 敏
6月21日,濟南正式啟動基礎教育全學段銜接“泉引橋”工程,并率先出臺指導意見,在幼兒園小學、小學初中、初中高中各學段之間搭建教育“引橋”,減緩學段坡度,針對各學段銜接的痛點與難點,給出使用說明書,構建起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習立交橋”。
雙向銜接降坡度
多年來,社會對教育銜接一直存在多種誤區:有的家長認為銜接主要是升學準備,多學知識、超前學習、多上培訓班;有的家長缺乏銜接意識,沒有認識到孩子升學后面臨的挑戰和適應上的困難;有的學校在教育銜接中也有實踐上的困惑……諸多問題引發了家長焦慮,加重了學生負擔,也造成了教育“內卷”。
今年4月,國家出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學段銜接,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為此,濟南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基礎教育全學段銜接“泉引橋”工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起草過程中,濟南市教育局成立了分學段銜接的三個研究專班和專家委員會,以山師基礎教育集團、山大基礎教育集團、省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緯二路小學教育集團為主,近20個中小學參與。同時,以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教授為首席專家,匯集專家、家長、一線教師等各界意見建議近150條。
《指導意見》聚焦各學段銜接的主要問題,厘清教育銜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避免教師壓力和家長焦慮,進一步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濟南市教育局創新提出“共建共享、雙向奔赴”的理念,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四方共建,打造“泉引橋”基礎教育全學段銜接工程品牌。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統籌基礎教育各學段教育資源,解決銜接困境,落實“雙減”政策,將學段畢業的“空檔期”轉變為新學涯的“準備期”,推動教育主體的“換擋期”變成育人延伸的“有為期”,助力學生成長的“過渡期”變為發展的“飛躍期”。
一校一案搭引橋
“泉引橋”教育銜接工程,在銜接路徑上,從升學準備與入學適應兩個方面,提出發展目標,給出“生活化”教育建議。高學段主動牽頭、低學段積極配合、高低學段“雙向奔赴”,在學校管理、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教育引導、學生適應等方面實施銜接,帶動社會、學校、教師、家庭、學生等多主體同步達成共識,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狀況。
教育銜接方案實行“一區一策”“一校一案”,各學校(幼兒園)找準銜接點,以畢業年級為主做好升學準備;以起始年級為主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學校用好假期托管或延時服務,合理設置入學準備期和入學適應期,通過上下學段學校聯合開發引橋課程、編制入學指導手冊、新生入學指南,聯合開展校長論壇、教師論壇、家長論壇、優秀教師跨學段訪校、優秀學長引領介紹、學生互訪、新生適應性訓練、開學第一課等方式全面開展教育銜接。緊密結合國家新課標,用活全鏈條聯合教研機制,開展學段一體化、學科一體化、課內課外一體化的教育銜接研究,合理安排不同學段銜接內容,促進實踐與教研有效協同。同時,指導家長了解各學段教育銜接的特點和教育建議。
對此,濟南市緯二路小學校長煙文英表示:“不脫離生活實際,不浮于理論空談,不以強制為手段,返歸生活常態,提供教育銜接的參考范本,預先告知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供相似問題的解決方案,推進一校一策探索多樣化、生成性的教育銜接模式。”
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和制度創新,是呼應2022年國家新課標的實踐探索,也是在全過程、全環境育人的背景下,濟南持續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新實踐。同時,將遴選培育100所教育銜接引領校(園),發揮標桿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打造教育銜接“濟南品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