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網
2022-06-23 17:55:06
原標題:風口觀察 | 深度參與“海洋十年”,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有了新思路
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
風口財經記者 李紅梅
“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會見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提出。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率先提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并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簡稱“海洋十年”)計劃,既體現了一個大國的責任擔當,也體現了對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共性問題的前瞻性科學預判。當前,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如火如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構想逐漸變成現實,需要海洋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并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6月21日至23日,以“攜手‘海洋十年’,合作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22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在西海岸新區舉辦。本屆論壇圍繞聯合國“海洋十年”七大愿景,著力打造東亞海洋合作互聯互通、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平臺,在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也為青島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提出新的思路。
增強科技引領力
海洋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來源和發展空間,但人類活動卻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有些方面甚至是災難性后果。2016年,聯合國組織全球很多專家首次對海洋進行了整體評估,結論認為海洋的健康狀況非常不好,呈明顯下滑趨勢。
“海洋十年”是聯合國聚焦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嚴峻問題,在全球發起的變革性海洋科學運動,提出七大預期目標,包括清潔的海洋、健康且有恢復力的海洋、物產豐盈的海洋、可預測的海洋、安全的海洋、可獲取的海洋和富于啟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2021年1月,“海洋十年”實施計劃正式啟動,拉開了從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變革。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準的全球34項“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中,我國申報的4項已獲批準。
本屆論壇開幕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宣布,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聯合多家國內科研機構和國際機構共同申辦的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已獲批準。這是聯合國在全球范圍內首批批準設立的6個“海洋十年”協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獲批的協作中心,標志著我國在海洋與氣候這一關鍵領域已從“長期深度參與”逐步走向“國際引領”。
該協作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將在聯合國框架下、在全球層面凝聚海洋與氣候領域的國際共識和智慧,推動“海洋與氣候無縫預報系統”(簡稱OSF)等系列大科學計劃落地落實,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方案。依托該協作中心,我國將進一步為全球海洋和氣候治理做出科技引領性貢獻,推動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海洋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領域落地生根。
據聯合國“海洋十年”咨詢委員會專家、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喬方利介紹,OSF大科學計劃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全球25個國家34家海洋與氣候科研機構和3個國際組織共同發起,是我國物理海洋領域在聯合國框架下發起的首個大科學計劃,標志著我國在海洋與氣候預測領域從長期科學積累逐步走向國際科學引領,旨在跨越從目前7天預報到數月短期氣候預測之間的預報“盲區”,將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海洋與氣候預報能力的大幅提升,向國際社會特別是東亞提供高質量觀測與預測產品和服務。
發揮平臺效應
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是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臺,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平臺總部,自2015年啟動建設。作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的主要活動,青島論壇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5屆,在深化東亞各領域合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22東亞海洋博覽會現場
本屆論壇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參與全球多邊海洋治理機制的一次重要契機,西海岸新區將充分發揮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的平臺效應,協助各方推動聯合國“海洋十年”落地落實,攜手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東亞海洋合作平臺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互相包容的,可以深度融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表示,RCEP提供更多的經貿合作平臺,有利于促進我國在海洋領域跟東亞國家和其他亞太國家進行深度合作。
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歐美國家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我國海洋經濟的科技含量不夠高,不僅是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在海洋產業當中的科技產量不是特別高,這個是我們的短板。”樊綱認為,要在科技研發領域更多地和國際科研機構合作,更好地提高我國海洋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質量和水平。
樊綱表示,應該高度重視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因為它強調的是科技的研發、科技的合作。“現在中國和國際上的合作研究不是很多,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但是人家也在不斷取得進展。如何把這些力量結合起來,在我們跟其他國家的合作當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促進更加的開放。同時,我們也可以跟別人合作,共同深化各方面的研究。”樊綱認為,借助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深化跟其他國家的科研合作,對中國未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焦念志表示,“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可以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帶動、促進作用,來支撐國家的需求。
據了解,西海岸新區將按照國家自然資源部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發揮青島海洋科技、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優勢,部、省、市三方共建青島國際海洋合作中心,深化海洋領域多層次務實合作,打造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和海洋博覽會金字招牌,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打造核心引領區
2021年以來,青島、天津、舟山、廈門、連云港、南通等城市相繼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發展目標。作為國內最早提出打造現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青島去年以來相繼發布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描繪藍圖。
其中,《關于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青島海洋綜合優勢,加快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到 2025 年,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7% 以上,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8% 以上,現代海洋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意見》謀劃部署了“五個中心”建設,包括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和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
本屆論壇上發布的《現代海洋城市研究報告(2021)》,從經貿產業活力、科技創新策源、海事資源配置、開放門戶樞紐、城市治理能力五大維度設計了“現代海洋城市評價體系”,對全球40個代表性海洋城市進行梯隊劃分。青島作為中國北部海洋經濟圈的龍頭,與領跑南部海洋經濟圈的廣州、深圳一起進入第二梯隊,是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關鍵樞紐。
樊綱發布《現代海洋城市研究報告(2021)》,展望青島未來發展
作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海洋強省先行示范區和青島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引領區,持續發起經略海洋攻堅戰。2021年,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產總值1681.7億元、增長20.5%,占全市總量的40%。
喬方利表示,“海洋十年”是為了治理,治理的過程需要很多科技界的認知,研究所、大學要知道如何來整治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具體的整治要涉及到省、市、區,區里會打造很多的示范工程、示范區,通過這些可以銜接起來,給世界做一個樣板。
“西海岸新區對聯合國‘海洋十年’高度關注,我們希望在這個區里面做一些深度的融合。比如,航運要降低很多污染、降低很多碳排放,那么這些東西對氣候到底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可以結合起來打造成一個樣板,從海洋的角度來尋找一個解決方案,從青島可以推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喬方利說。
作為“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的承接地,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我國首個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將通過該中心為世界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助力青島打造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不斷提升區域影響力和話語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