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客戶端
2022-07-14 16:04:07
原標題:71歲老人胃鏡發現4厘米間質瘤怎么治療?濟南市中心醫院解難題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濟南的程女士今年71歲,半個月前因腹脹,在家附近的醫院做了個胃鏡,提示胃里長了個東西,表面光滑,大小約3.5cmx4cm。鑒于這個腫物長在了胃底黏膜下,內鏡醫師考慮間質瘤可能性大,目前公認胃腸間質瘤是有潛在惡性的病變,建議患者于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經多方打聽,患者女兒了解到濟南市中心醫院李振方主任是位知名的內鏡專家。
6月6日一早,便帶著老人家來到李主任門診看病。
李振方主任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并做了初步體格檢查,結合重汽醫院提供的胃鏡圖片,建議患者住院治療。
住院后,李主任迅速為患者預約了胸腹強化CT,結果提示胃腔內近賁門處后壁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灶突入腔內,直徑約39mm,邊界清晰,余胸腹腔均未見轉移征象。
結合強化CT結果,且患者現為起搏器植入狀態,李振方主任與胃腸外科張磊主任對程女士病情展開了詳細的討論。畢竟,目前腫物沒有轉移,且趨向于良性,若能在胃鏡下挖除腫物,可想而知其創傷比外科行胃大部切除腫物要小的多,但問題是腫物較大,內鏡下挖除難度極大,且即使內鏡下能挖除,這么大腫物內鏡下是無法取出的。但若直接選擇外科手術行胃大部切除術,不僅創傷大、恢復慢,也可能出現術后并發癥。
經充分分析,反復跟患者家屬溝通后,決定為患者實施內鏡下黏膜挖除術+腹腔鏡下胃修補術,這樣既能避免直接外科手術帶來的創傷,也能快速修復胃壁,還能完整取出腫物,患者及家屬也非常同意此種手術方案。
經過充分術前準備,6月9日便為患者安排了手術,手術時張磊主任先于腹腔鏡下游離胃體小彎側,顯露腫瘤見其向漿膜面隆起,預先處理腫瘤附近供血的血管,李振方主任再內鏡下進境觀察,胃體上部近穹隆偏前壁見一直徑約4cm黏膜下隆起病變,病變緊鄰賁門,表面光滑,頂端少糜爛,黏膜下注射去甲腎上腺素亞甲藍溶液,抬舉征陽性,Dual刀環周切開病變,邊注射邊行黏膜下剝離,剝離順利,熱止血鉗止血,腹腔鏡下取出腫物,并行穿孔修補術,整個手術時間僅僅用了40分鐘,術后予以常規護胃、止血等,術后第三天患者就可以下地稍微活動了。術后病理也提示低度風險胃腸道間質瘤,此次保“胃”行動,讓患者及家屬連連稱贊。
李振方主任向大家普及道:胃腸間質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屬于胃黏膜下隆起性病變,大多由胃鏡檢查發現。約占全消化道腫瘤的 1%~3%,發病率約為 (11~14.5) /100 萬。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認為可能與生活環境及經常食用霉變、腌制、熏烤食物或食鹽過多等飲食因素有關;與遺傳因素也有關系。在早期,腫瘤體積較小時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瘤體的不斷增大,可以發生潰瘍,病人可能會出現包括腹脹、腹痛、黑便和貧血的臨床癥狀,但這些癥狀無特異性,不容易與其它疾病相鑒別。直徑<2cm的胃小間質瘤一般無任何臨床癥狀。間質瘤的良惡性,常常與病變大小密切相關,大多數小的間質瘤是良性的,僅僅表現為非常緩慢的生長,而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也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大的間質瘤常常惡性程度高,容易轉移復發。但大的間質瘤也是由小的間質瘤逐漸長大發展而來,極少數小間質瘤在生長過程中會逐漸出現惡性腫瘤的特征,而且何時發生突變難以預料,惡變時表現為快速生長,到后期合并潰瘍、出血,甚至出現遠處轉移,危及生命。
目前,ESD技術為其合適的治療方式,即特殊器械通過胃鏡孔道伸入到胃病變處,切開病變處胃黏膜,分離瘤體,把瘤子挖出來,對起源胃黏膜固有肌層的腫瘤,位置很深,外面只有一層薄薄的外膜,有時候挖瘤子時會主動穿孔胃壁,若穿孔面積較小,瘤子挖出后可用鈦夾、尼龍繩圈套等修補胃壁,若腫物巨大,可聯合腹腔鏡行胃修補術。
值班主編:韓虹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