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走在前開新局丨大報重磅!“三個十大”看德州

來源:大眾網

作者:

2022-08-13 15:21:08

原標題:走在前開新局丨大報重磅!“三個十大”看德州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7月4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大型主題報道,記者深入16市基層一線調研采訪,集中展現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進展成效,生動講述各地砥礪奮進、創新實干的鮮活事例,充分反映山東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十二期報道,“三個十大”看德州,包括:“十大創新”看德州、“十強產業”看德州、“十大擴需求”看德州全媒體報道,以及專家點評、視頻報道、數據圖示等。

“十大創新”看德州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人才引育創新,德州——

建設年輕人喜歡的城市

□大眾日報記者 張雙雙 賀瑩瑩 張海峰

為何來德州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可以專心研究土壤修復技術。辦公地點免房租,各類審批有專人服務,博士生每月享受市縣兩級補貼8000元,本科生每月有550元的生活補貼,公司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劉驍勇2015年從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畢業后,在齊河縣創建了山東碧泉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帶領團隊實施了多個國家、省污染土壤修復示范項目,他也入選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

德州作為山東“北大門”,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重大國家戰略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天衢新區建設等省級戰略交匯疊加,帶來發展新機遇。對接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德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人才引育創新,全面深化改革,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成長的機會和平臺。“建設有創造力、吸引力、年輕人喜歡的城市”被分別寫進了德州市第十六次黨代會報告和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

初秋時節,位于天衢新區的德州人才創新園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德州分院、新希望六和研究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深圳人才集團等近20家科研機構已簽署進駐協議。“項目集公共研發、人才服務、專家公寓、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將成為集聚吸引青年人才又一陣地。”德州市科技局局長井為民說。今年1月,德州被列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列,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高新企業培育、高能級平臺搭建、科創人才引育等創新型城市建設指標,德州將科技政策與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聯動配套,著力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德州形成了以功能糖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醫藥等多元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食品產業發展潛力大,產學研合作平臺廣闊。”山東星光糖業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李寧從山東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畢業,帶領團隊與高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建成了全國第一家“白糖—玉米淀粉糖—功能糖”三代糖高效聯產的全糖產業鏈。“這里的良好發展前景,增強了公司的吸引力。公司在2019年招收本碩畢業生26人,到現在已有高學歷人才近60人。”她說。

德州是全國產糧大市,鄉村振興的廣袤舞臺正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到來。7月27日,德州市糧王大賽首季(小麥)表彰儀式在平原縣舉行,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90后”碩士農場主何石寶獲一等獎。如今,他正與公司引進的20多位高學歷“農場主”一起,與當地種植大戶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建起16個種養循環生態農場,串起了一條資源變廢為寶的產業鏈。當前,萬余名高層次高學歷的“新農人”活躍在德州田間地頭,從事糧食生產和深加工、智慧大棚種植、農產品電商直播以及食品領域研發等工作,努力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率先突破。

住房、就醫等民生保障是否完善,是人才能否“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今年1月,德州市人民醫院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正式全面托管,德州借勢打造高水平區域醫療中心。“這不僅能減少當地群眾就醫‘北上南下’的不便,更對德州在人才、產業和資源等各方面‘北接南融’,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有著重要意義。”德州市衛健委主任常樹風說。

德州還深化人才安居工程,2022年度全市計劃新建人才公寓3931套、42.8萬平方米;去年以來,全市共為各類人才發放購房補貼3945萬元,共辦理“人才貸”業務59筆,目前貸款余額1.73億元。實施“三年十萬大學生興德計劃”、“青鳥計劃”十百千萬工程,常態化聯系服務10萬名青年學子。

人才的涌入正在反哺城市,讓德州更具創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德州技術合同成交額40.69億元,同比增長158%;交易額1.45億元,同比增長112%。備案省科技成果轉化貸款6369萬元,引進轉化科技成果41項。截至目前,德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19家。

德州厚植人才發展沃土,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多措并舉兜底線惠民生

以創新之力 聚發展之勢

□大眾日報記者 張雙雙 賀瑩瑩 張海峰

“十大創新”一脈相承,是一個彼此關聯、互相支撐、各方影響的整體。德州加強頂層設計,扎實貫徹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推動一批力度大、創新強、舉措實的重大改革事項落地見效。

德州圍繞“十大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形成推進機制,建立考核評價辦法,確保各項改革創新舉措取得實效。抓住人才這個“牛鼻子”,打出招才引智“組合拳”;將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構建政商關系新生態;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以新思路新舉措兜底線惠民生。

引人才“活水”,聚創新動力

8月9日,夏津縣的山東朝陽軸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鋼材經過鍛造、車削、熱處理、磨加工、超精加工等40多道工序,變成一個個閃亮的軸承。“同類錐形產品的接觸角度一般在28°左右,我們能將接觸角度提升至35°左右,且實現了穩定量產。”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李暢介紹,朝陽軸承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進河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鄧四二、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鄧建新等多位行業領軍人才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科技含量。

近兩年,兩位“鄧教授”與公司合作多項科研項目,其中,在“軸承表面創成設計方法與軟件化技術”“軸承滾道表面完整性的可控磨削方法”兩項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相關技術的突破,讓軸承質量更穩定、噪音更低,增加了5倍的額定壽命。”公司行政事業部部長高占群說。

“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德州求才若渴,不惜拿出“真金白銀”,聚力推進“雙招雙引”工作,打造“引”與“育”的人才港灣。

5月13日,德州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德州拿出580萬元重獎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并對12名突出貢獻人才進行表彰。5月27日,“‘德’有你 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獎補資金發放儀式上,40名人才代表現場領取安家補貼、薪酬補助411萬元。德州還將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提高至2億元,保障相關政策有效落地,今年以來市本級落實人才獎補資金近5000萬元。

德州從全局視角對人才工作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系統籌劃,持續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周春華介紹,德州出臺現代產業人才支撐計劃、人才政策“黃金30條”及升級版,打造以聚才“十策”為核心的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布局。“總體部署,分步實施,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魯的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前不久,在武城縣的山東龍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場關于人防工程材料工藝問題的視頻會議正在進行。視頻那頭,是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科學領域的專家劉錦春。兩年前,龍祥新材料在青島科技大學設立新材料研發中心,開啟“青島研究+武城制造”的“飛地”模式。雙方共同研制出的纖維增強的功能性聚氨酯脲彈性體材料,大大提高了人防設備產品的防護、防爆、減震、降噪、阻燃等性能,該項目還被列入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以前我們生產的人防門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左右,技術升級后,年銷售額實現1億—1.5億元。”公司副總經理馮國玉說。

德州堅持“引鳳來棲”與“固巢留鳳”并舉,投資5000余萬元啟動建設“駐外人才飛地”,吸納尖端技術、使用高端人才,打造“市內注冊、市外孵化、成果回歸、互利共贏”等合作新模式;建立覆蓋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群體的4990人數據庫,深入實施“優才引進計劃”,面向海內外發布博士、碩士招聘崗位658個。深入開展“名校直通車”“百企校園行”等大學生招聘活動,截至目前,新引進大學生6200余人。

優營商軟環境,促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

宜瑞安是一家跨國公司,在平原縣總投資10億元的10萬噸變性淀粉項目已經正式投產。該項目擁有36項世界一流生產工藝,是疫情期間德州市引進的最大規模的外資項目。“相較于內資項目,宜瑞安落地環節更加繁瑣。與全球40多個分公司相比,平原項目在審批和開工投產兩個階段節省工期50%以上,現已成為宜瑞安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項目經理富一林介紹。

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18項指標,德州逐項分析,以刀刃向內的勇氣逐項改進,不斷抬高標桿。在今年的德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動員大會上,現場將296項優化營商環境任務,交辦給19個牽頭部門。

7月12日,在德城區的德州三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車間,30多名工人正忙碌著。“員工增加了,效益更好了,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也都享受到了。”公司經理張玉龍說,公司是“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的受益者。

半年前,張玉龍還是個體工商戶,受疫情影響,產品銷售出現困難,又無法參與招投標,經營一度陷入困境。近期,張玉龍通過“個轉企”,申辦了公司營業執照,又從銀行貸款50萬元,申請了商標,相關部門還幫助聯系解決了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問題。

今年4月,德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聯合市科技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等15個部門建立“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聯席會議機制”,打通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的痛點堵點,助力個體工商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

當好大項目和規上企業“店小二”,也做好中小微企業以及小商戶“服務員”。德州陸續推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不用去市里,在鎮上很快就辦完了公司設立、立項兩項業務,節省了不少時間。”7月6日,樂陵市鐵營鎮味之聚有限公司王經理在樂陵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鐵營分局辦完了相關業務。

今年,德州探索開展“縣鎮同權”綜合改革試點,選取10個中心鎮試點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分局,采取機構、人員、窗口向中心鎮延伸下沉的形式,將210項行政許可事項、90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放至中心鎮辦理,涉及商事登記、食品經營許可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高頻事項。

德州在全省率先推出無縫續貸業務,制定“無縫續貸企業白名單”,銀行機構提前1個月主動與中小微企業對接續貸事項,確保符合條件的“應續盡續、應貸盡貸”。目前全市銀行機構累計辦理續貸業務4255筆,金額110.12億元。搭建綜合性“政策通”平臺,實現惠企惠民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現已收錄國家、省、市、縣四級出臺的872個文件、2802項政策。30家企業兌現市工信局企業智慧賦能獎勵資金、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工作資助獎勵資金共計600萬元;20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獲取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資金獎勵等4類獎補資金1400萬元。

解急難愁盼,增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7月23日上午,在陵城區丁莊鎮仙人湖景區,63歲的張書生正在清掃衛生。今年4月份,他通過報名、資格審核、公示公開等環節,當上了“環境維護員”。今年以來,德州市新開發公益性崗位1.7萬個,通過以工代賑模式實現農村勞動力就業1萬余人。到年末,全市計劃開發公益崗位2.53萬個,市級安排專項補助資金2200萬元。

辦好民生實事,必須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德州開展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集成改革,圍繞公益崗位開發、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保險信貸、基層就業服務體系等課題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德州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副主任劉榮青認為,集成改革不僅關乎民生就業,也是優化勞動力要素分配的良方。

“很久前就想繳存公積金,但條件不符合。”今年26歲的王琳琳是一位靈活就業人員,由于之前頻繁更換工作,一直沒有繳存住房公積金。6月10日,德州市率先在全省推出《德州市新市民群體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管理辦法》,將“新市民群體”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支持“新市民群體”建立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自主繳存住房公積金,并享受與在職職工同等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管理辦法》的出臺,讓王琳琳的買房計劃提上日程,她打算繳存一段時間的住房公積金后,就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買房。截至7月15日,已有1470位新市民申請建立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手續。

7月6日晚,第五十一期大型融媒電視直播問政節目《問政德州》進行直播。如何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文體休閑設施如何才能滿足群眾需求?物業管理如何才能更到位?從當天起,該節目將圍繞“2022年18件民生實事推進落實情況”進行專題問政。

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德州市縣兩級主要負責同志,堅持定期公開接訪并接聽市民熱線,在全市打造嚴明型、求真型、專精型、務實型、高效型“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在重點行業、重點部門設立“群眾工作科”“群眾工作專崗”,各縣(市、區)重點部門單位設立“群眾工作股”或明確專人專崗,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我家孩子已經轉學半年多了,但是學籍一直沒辦理好,該怎么辦理?”日前,慶云縣教體局群眾工作股工作人員劉爽接到渤海小學學生家長李女士的電話,她當即與基礎教育科進行對接。原來該學生因父母來慶云經商,轉入渤海小學,但未在學籍平臺提交轉學申請,所以學籍一直未轉入。劉爽將學籍辦理程序對李女士做了詳細說明,建議她聯系原就讀學校盡快提交轉學申請。僅用4天,孩子學籍就辦好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德州多方面發力,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創新開展農民工免費上大學試點,今年計劃招生260名;推進“十強鎮”返鄉創業園建設,為返鄉創業企業提供相對集中的生產經營和辦公研發場地;實施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和偏遠農村小規模學校調整提升工程,在10個中心鎮開展小規模學校集并試點;深化提升社會大救助體系,實現對困難群體的及時發現、及時介入和即時救助,兜牢民生底線。

短評

創新引領,抓出“六個度”

□大眾日報記者 張雙雙

“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德州搶機遇、塑優勢,培產業、壯實力,扎實貫徹落實省“十大創新”行動計劃。

今年年初,德州明確以“十大創新”為引領,抓出“六個度”:抓出經濟運行“快速度”,抓出項目建設“大力度”,抓出營商環境“新高度”,抓出民生改善“滿意度”,抓出安全發展“堅韌度”,抓出作風建設“感知度”。

緊接著,德州多措并舉破除創新環境不優、創新人才不夠、創新文化不足等瓶頸,拿出“真金白銀”,掃除發展道路上的“荊棘”,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德州以奮斗的姿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注重創新成果轉化,打造優質產業生態,用一系列硬核舉措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激發市場活力,努力讓企業成為活躍的創新主體。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德州圍繞企業需求和群眾期盼,主動對標對表,創新工作舉措,確定了相關“一把手營商環境項目”。“一把手”親自上陣、統籌推進,做優營商“軟環境”,提升發展“硬實力”。打造嚴明型、求真型、專精型、務實型、高效型“五型”機關和干部隊伍,各級黨員干部持續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工作難題、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上半年,德州保持戰略定力,一手抓戰“疫”,一手謀發展,“六個度”得以初步實現,交出一份優秀的“半年考”答卷。

“十強產業”看德州

以先進制造業立市強市,深入實施鏈長制,德州——

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兩翼齊飛”

□大眾日報記者 賀瑩瑩 張雙雙 張海峰

在德州天衢新區,山東省重大項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項目拔地而起。8月3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廠區地基部分已經基本完工。項目相關負責人肖清華說,該項目一期120萬片生產線預計明年底投產,將有效改變我國12英寸半導體級硅片過于依賴進口的局面。

集成電路產業是德州集中精力打造的新興產業,擁有有研、威訊等8家規模以上企業,成功培育材料、封裝、測試等集成電路產業鏈關鍵環節,逐步探索出集成電路特色集聚化發展格局。去年,德州市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越來越多產業鏈上的生產制造以及服務企業進駐德州,產生規模效應和化學反應。

對表對標走在前,聚心聚力爭一流。德州提出以先進制造業立市強市,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今年,對標省“十強產業”部署,抓重點抓關鍵,德州將原本的33條產業鏈優化調整為11條產業鏈,以鏈主企業為核心、上下游融通為主線,重點產業鏈條實行“十個一”工作機制,通過抓大培強、抓創新型企業培育、抓小微企業發展,培育強企方陣,推動梯次登攀,穩住工業經濟“壓艙石”。

8月1日,在位于禹城市的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的蛋白加工車間內,各工序的生產運行數據、設備運行指標以及能源應用數據顯示在車間數據可視化大屏上,工作人員根據實時數據在控制系統中及時調整各項參數。“企業自主建設了產業互聯網平臺,在生產、運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應用,使得質量穩定率提升了15%,設備故障率降低20%,能耗利用率提升5%以上,管理效率提升25%。”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經理劉希偉說。一個月前,全國45家業內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齊聚禹王集團,成立國家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聚焦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的瓶頸問題,深耕大豆全產業鏈,引領中國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三個項目是華魯恒升做大做強新材料、新能源板塊的延伸拓展項目,均采用行業先進技術,能耗和成本低,投產后各種產品可以聯產聯動,鞏固其在鋰電化學品行業的競爭優勢, (下轉第四版)同時對于我省打造聚酰胺—尼龍新材料—紡織和工程材料產業鏈條具有重要意義。”8月10日,在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廠區的施工現場,到處都是繁忙的樁基、土建施工場面。該公司副總經理高景宏介紹,今年新啟動的高端溶劑項目、尼龍66高端新材料、年產30萬噸二元酸等項目正相繼啟動建設。預計未來三年,公司將再投入110億元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進行工藝裝備升級。

作為傳統主導產業,德州高端化工產業鏈現有化工生產企業208家,產品包括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農化產品、醫藥中間體四個大類,去年全產業鏈實現營業收入約887.56億元。“實行產業鏈長制,實質上是一種平臺思維的運作方式,資源整合,發揮各方所長,瞄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生態化發展方向,搶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賽道,積極打造北方高端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高端化工產業鏈鏈長苑衍剛介紹。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德州市生產總值為1804.5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工業動能不斷優化、活力不斷增強,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

德州精準布局11條關鍵產業鏈,塑造現代產業體系

厚植優勢,培育后發趕超強勁動能

□大眾日報記者 賀瑩瑩 張雙雙 張海峰

德州把先進制造業作為立市強市的最優選項,對標省“十強”產業,精準布局11條關鍵產業鏈,挺進制造業主戰場,挺起制造業脊梁;搶占區域競爭新賽道,厚植優勢塑造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后發趕超的強勁動能。

今年上半年,德州33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4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7%,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39.4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9.5%,占全部投資比重50.1%、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8.4%。

北接南融,化戰略機遇為產業機遇

今年年初,山東德宜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5萬噸聚偏氟乙烯項目,項目投資6.8億元,產品將廣泛應用于鋰離子電池、高純度半導體等高端領域。“我們拿到不動產權證的當天,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臨邑縣相關部門還幫著協調解決了2.2萬噸標準煤能耗問題。”項目負責人許太治說,得益于新項目快速建設,德宜新材料擬進一步投資5億元建設PTFE膜項目。

三年多以前,德宜新材料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量科研成果需轉化落地的機遇,引入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控股,充分依托其人才、技術、資金和市場等優勢,組建研發中心深耕乳液聚合工藝領域。7月份,企業獲評省級瞪羚企業。

7月8日,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園區”項目辦公區,孫健博士正在和團隊的科研人員做實驗。“現在,我不僅是一名大學教師,還是一個產業項目負責人,需要經常濟南、德州兩地奔波,還要在兩種身份之間不停切換。”孫健說。

6月23日,德州市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一院一基地一園區”項目啟動,雙方將共建德州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和魯西北第一個國家大學科技園,重點圍繞德州市相關產業技術應用研發、成果轉移轉化、創新人才引育和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項目。“目前,我們已收到了新區60余家企業發來的技術人才需求清單,涉及生物制藥、高端設備等多個產業。”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科研管理部部長、德州研究院負責人舒明雷介紹。

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重大國家戰略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天衢新區建設等省級戰略在德州交會疊加。德州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措施,向北積極參與京津冀產業布局調整、鏈條重構,“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的態勢正在形成;向南積極融入對接省會濟南,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6月6日是個普通的周一。這一周,記者充分感受到了德州北接南融的速度和效率。6月6日,山東鄉村振興實踐研究院在德州揭牌,這是省政府批復的首個省級研究院,將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撐;6月7日,山東大學與德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建山東大學人才工作站、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合作平臺,進一步深化合作;6月7日—8日,先后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辦“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動,集中簽約61個合作項目、總投資406.3億元;6月10日,山東省建筑業暖通空調安裝全產業鏈發展推介會在德州舉辦,德州1300多家暖通空調企業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目前,德州累計引進京津冀地區過億元項目500多個,催生和聚集一大批配套產業,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業核心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開工過億元京津冀項目82個、到位資金45.17億元;與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業新增36家、累計達到123家,轉化京津科技成果22項、占全市總量44%。

老樹新枝,激發傳統產業活力

“在淀粉糖的制作過程中,很多廢氣余熱可以收集再利用。我們通過多年技術創新,發明了一種廢氣及太陽能蒸汽綜合利用裝置,去年實現了太陽能蒸汽分離應用。”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糖廠廠長高義國說,與技術改造前的生產水平相比,現在年可節約蒸汽10萬噸,相當于節省15000噸標準煤,年增加效益約1800萬元。

禹城市用好資本、強強聯合、創新賦能、優化環境抓技改,堅持讓技改為企業賦能、為產業賦能、為發展賦能。截至目前,禹城已實施德州市級重點工業技改項目105項,平均單體投資4.5億元,累計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246個。

7月初,“老字號”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遞交招股書,擬在滬市主板上市,募資約7.58億元。公司總經理崔宸表示,募資將用于德州扒雞(蘇州)有限責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項目、速凍扒雞生產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品牌升級建設項目,做強德州扒雞品牌。

德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劉秀嶺介紹,今年以來,德州大幅提高企業上市掛牌獎補標準,設立上市培育促進基金,并實行分階段獎補,降低企業負擔。

“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企業存在不敢改、不愿改、不會改的現象,我們要幫他們破除技改路上的‘攔路虎’。”德州市工信局局長孫洪昌說。今年5月,德州出臺《關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給予一系列財政金融支持。近五年來,德州滾動實施的“千項技改、千企提升”行動,累計實施工業技改項目3287個,完成投資1210億元。

傳統產業的“浴火重生”,完成了動能轉換過程的“破舊立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則為德州市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方向。

在寧津縣京深數谷產業園,騰訊云工業互聯網、全國健身器材產業大數據、健身器材制造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工業設計產業創新“四大平臺”已建成,寧津優勢產業鏈正加速迭代升級。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導入騰訊生態資源后,構架起企業的“私有云”,實現了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60%、運營成本50%,提高生產效率50%。山東富士制御電梯有限公司依托騰訊云建設的“ERP+MES”系統項目,企業原材料庫存可降低5%,產品定型計算時間由1小時縮短為10分鐘,生產經營成本降低10%。

為解決企業上云存在的“不想用、不敢用、不會用”等問題,德州實施“云服務券”獎補,對企業上云項目資金給予項目實際投資額的10%、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通過舉辦上云推介會、政策宣講會,對企業上云的政策、“云服務券”發放方式等進行詳細解讀。

“著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倍增,新科技、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德州正向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加快邁進。”德州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孫愛云說。

延鏈強鏈,營造最優“生態圈”

為營造集成電路產業最優“生態圈”,德州將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一號產業鏈”,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產業鏈“鏈長”,專班盯靠、專人幫包,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設立產業基金,編制出臺《關于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德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十四五”專項發展規劃》,在項目建設、設備、信貸以及生產要素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整機項目建成之后,從貼片到組裝會形成一道完整的工序,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預計2024年,整個產業園收入力爭突破30億元。”英望科技(山東)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曉利介紹。

英望科技主要從事手機和數碼配件的研發、生產和品牌運營,在全球設有20多個分公司和辦事處,業務涵蓋28個國家和地區。正是看好德州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前景,英望科技在2020年5月落戶德州,當年9月即實現量產。2021年又將總部從深圳遷到德州,2021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最近,企業又追加投資5億元,在德州上馬整機生產項目。

距離英望科技不遠的是山東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企業首個車間已投產試運行。“我們從產品設計到模具精密制造,都可以跟英望匹配,成為一個上下游的供應鏈。”山東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張海文說。以英望科技為龍頭,德州瞄準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延鏈招引了華杰盈科、眾銘安科技、鈦康光電、恒芯電子等上下游配套廠商,越來越多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陸續進駐,德州電子信息材料產業集群今年入選了山東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一墻之隔的兩家企業之間開了門,車身通過電動場地車就可以運送,省去了運輸費、材料費、拆箱費,一臺車成本可節約450元。”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齊河分公司總經理盛明軍說。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齊河分公司是德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一度面臨全鋁車身配套供應商少且距離遠、運輸成本高等現實問題。“我們圍繞新能源汽車圖譜清單進行梳理,瞄準影響成本最高的零部件進行延鏈招商,引進了山東必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配套建到了大門口。目前我們還在規劃建設新能源零部件配套產業園。”齊河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聯合黨委書記、齊河經濟開發區招商服務部部長楊彬說。

圍繞先進制造業立市強市,去年以來德州市在“鏈長制”基礎上,聚焦關鍵產業鏈,探索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大力實施“紅鏈賦能”工程。目前德州已組建市、縣兩級49個產業鏈聯合黨組織,帶動產業上下游超2200家企業參與。

今年5月份,德州發布《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的若干措施》,圍繞推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五鏈合一”,出臺17條政策措施,提升產才融合發展匹配度。“深入推進‘紅鏈賦能’工程,走出多鏈融合、協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黨組織建在鏈上、人才聚在鏈上、示范崗設在鏈上。”德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組織黨工委書記陳廷國表示。

短評

融入大勢 發揮優勢

□大眾日報記者 賀瑩瑩

德州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在工業,但發展的潛力和出路也在工業。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重大國家戰略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天衢新區建設等省級戰略在德州交會疊加,蘊藏著巨大潛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如何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實現后發趕超?德州把先進制造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確定11條關鍵產業鏈,做大做強七大主導產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鏈長,實施重點產業鏈培育、招商引資突破、營商環境護航、要素保障助力、強企攀登、工業技改賦能等一系列行動。

融入大勢,才能把德州發展優勢充分發掘出來、激發出來、展示出來,真正讓優勢成為勝勢。德州努力做好“聚”字文章,聚產業、聚人氣、聚資源、聚要素、聚紅利,由量變到質變的勢能正在加速聚集。

德州以先進制造業為突破口,抓重點、攻難點,打造最優產業發展生態。老樹發新枝,“老字號”邁向產業新藍,生物、化工、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瞄準新賽道,培育壯大新產業,不斷強化鏈式思維,瞄準產業“鏈主”招大引強、延伸上下游,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德州正以鳳凰涅槃的決心奮力蹚出先進制造業立市強市之路。

“十大擴需求”看德州

充分發揮投資對擴需求牽引作用,緊盯重點項目建設,德州——

掛圖作戰,投資發力項目提速

□大眾日報記者 張海峰 賀瑩瑩 張雙雙

8月1日22時,德州重點項目掛圖作戰總指揮部推進保障辦公室內,燈火通明,電話聲不時響起。“你們看,這個項目已經完成了施工圖設計,跟有關服務保障專班單位溝通了,本月并聯推進施工圖圖審、招標控制價編制及復核、發布招標公告,9月就可以進場施工……”說這話的是推進保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馬國明,他正和同事一起,逐項對接審核下半年重點項目“兩張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掛圖作戰,一張是作戰進度圖,反映的是重點項目整體進展情況,一張是作戰保障圖,反映的是對項目推進關鍵節點的審批、服務、保障情況。這兩張圖是任務書是責任狀,用圖管項目、抓項目、推項目。”馬國明介紹,德州市級掛圖作戰重點項目涉及40多個項目800多個事項,需要聯系督促11個作戰指揮部,協調督導12個服務保障專班中20余家單位和主城區保障任務落實情況,統籌做好項目推進的全要素全過程全環節的匹配協同。

擴需求,就要充分發揮投資的牽引作用,重點重大項目建設必須挑大梁。從去年8月開始,德州圍繞突出主城區首位度補齊欠賬,確定對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項目實行掛圖作戰。今年3月,德州市又在全市范圍內啟動了掛圖作戰重點項目“百日攻堅”,構建“1個總指揮部+1個推進保障辦公室+11個作戰指揮部+12個服務保障專班”的重點項目推進體系。

無論是短期對沖穩大盤,還是長遠謀劃促發展,項目建設的要義都是又好又快。以戰時狀態抓項目,手續辦理由串聯到并聯,項目推進變單兵作戰為協同出擊,正是掛圖作戰的優勢所在。8月5日,在德州汽車摩托車專修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30余部塔吊忙碌運轉,10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在建22個單體36萬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完成將近一半,計劃11月份主體完工,2023年6月份投入使用。”該項目辦公室主任呂鵬飛說,指揮部派出工作人員一對一跟進服務,幫助項目跑手續、解難題,從征地到供地,三個多月完成全部手續,拿地即開工,一個月完成三通一平,學生公寓4個月便完成主體封頂,迅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納入掛圖作戰整體工程進度比日常施工快了近半年時間。

在德州科技職業學院新校區項目上,市自然資源局對土地報批件實行“即來即辦、件不過夜”,市水利局對項目水資源論證實現當日受理、當日評審、當日出具評審意見,項目僅用11天就完成規劃設計方案技術審查,用地手續審批比原計劃提前30多天。

記者翻看對照納入掛圖作戰項目的任務書、開竣工清單、問題清單發現:城區水系連通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資9.3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55%;衡德藝術高中、G104京嵐線寧津路家至臨邑林子鎮段大修工程等項目多次提前完成月度任務目標;大運河保護利用生態廊道建設、文化科技中心、體育公園等22個項目提前開工……

“實現重點項目統一指揮、分線推進、全力攻堅、各個突破,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德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推進保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柳紅衛介紹,目前,納入掛圖作戰重點項目46個,已開工35個,累計完成投資84.31億元。“百日攻堅”剛剛結束,7月18日,德州市掛圖作戰重點項目“百日競賽”接續開展,推動項目建設再提速,項目投資再提高。

以掛圖作戰為抓手,德州市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主陣地,有效投資不斷擴大。今年全力推進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計劃全年投資563.3億元;截至7月底,全市棚改建設項目新開工5096套,開工率73.9%;基本建成13778套,任務完成率191.4%;完成投資79.76億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5%,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其中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0.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8.9個百分點。

德州以有效供給賦能消費升級,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助企紓困穩外貿

提升軟環境 夯實硬支撐

□大眾日報記者 張海峰 賀瑩瑩 張雙雙

今年以來,德州市積極落實省“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及時有效開展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外貿固穩提質行動,提升軟環境,夯實硬支撐。順應消費需求升級,創新增加有效供給;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推動電商發展提質增效;連續出臺三批助企發展政策清單,幫助企業搶抓機遇穩固海外市場,德城區和齊河縣分別入圍山東省對外開放強縣、現代流通強縣。

6月份,全市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長19.4%,汽車消費增長14.6%,家電消費增長531.1%。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貨物進出口293.1億元,增長21%;其中,出口223.6億元,增長60.2%,增幅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創新有效供給,拓展需求空間

7月26日,第二屆消博會上,服務過東京奧運的泰山瑞豹CT2020場地自行車受到各方關注。“一個成年人用兩根手指就能將其輕輕勾起,這款自行車的噴涂設計、‘水滴’形車架等技術元素已經應用在民用車型上。”樂陵泰山體育集團旗下運動自行車制造企業泰山瑞豹總工程師鄧龍洵介紹,他們投資近億元,依托七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并引入清華大學機械系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開發出性能全面達到航空級別的碳纖維材料自行車,而成本卻只有同類材料的四分之一。在“奧運品質、全民共享”理念下,企業適應普通消費的萬元級別進階款公路車引爆了今年市場,銷售額已經較去年整體翻了一番,訂單排到明年。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體育、健康消費持續受到熱捧。在體育制造業、食品和生物醫藥產業上優勢明顯的德州,正搶抓機遇,創新有效供給,提振引領新消費。

7月20日,2022年全國青年體操錦標賽暨全國青年體操U系列錦標賽在德州開啟。僅僅半個月后,包括奧運冠軍鄒敬園、劉洋等在內的國家體操隊隊員,以及來自各省市的12支隊伍254名體操界運動員齊聚樂陵,2022年“體總杯”全國體操團體錦標賽拉開帷幕。“德州市加快建設特色體育名城、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樂陵要有新作為,借力泰山體育引進承辦更多國際、國內的高水平比賽,以此帶動食品、餐飲、旅游、體育教育等各產業發展。”樂陵市委書記王曉勇表示。

在德州另一個體育健身器材制造重鎮寧津縣,龍頭企業山東大胡子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和山東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針對市場需求不約而同把重點放在了高端定制市場。寧津牽頭引進全省首家縣級騰訊云、忽米網等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為大胡子和邁寶赫等量身定制私有云管理系統,健身器材制造業二級節點平臺、工業設計產業平臺和大數據平臺,不但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也為智能化定制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撐。

德州是農業大市,我國北方最常見的幾種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在這里演繹了各自精彩。在夏津縣的發達面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粒小麥被加工成14大類1600多個產品,年加工230萬噸;平原縣的福洋生物,樂陵市的星光糖業,禹城市的保齡寶、百龍創園、禹王,陵城區的谷神等代表企業,在玉米、大豆深加工領域各擅勝場,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耕食品產業,讓企業和農民得利,讓消費者得實惠。

預制菜是“新風口”,也是“新藍海”。角逐預制菜賽道,德州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德州糧油年加工能力1300萬噸以上,蔬菜產量1200萬噸以上,肉蛋奶等畜產品產量穩定在150萬噸以上,畜禽屠宰企業年產值達150億元、香辛料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40%。德州有一系列廣為人知的美食珍品,如德州扒雞、保店驢肉等,這些預制菜的優秀代表,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味覺記憶”。

7月31日,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峰會·德州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暨“德州味”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會舉辦。德州預制菜產業聯盟理事長、中椒英潮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英潮說:“聯盟將整合資源,開拓市場,把預制菜做精、做專、做細、做強,實現預制菜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新老業態融合,釋放消費潛力

“從端午節開始,我們的家電類銷售就一直很好,其中6月銷量預計環比上漲50%左右。”德百家電大樓店店長王衛衛介紹,空調、手機等成為補貼消費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德百集團董事長楊維星對此深有感觸,自5月份以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貫徹落實后,拉動消費立竿見影。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汽車消費,德州華運一汽大眾4s店市場總監宮躍博介紹,6月份整體銷量比上個月要高出30%左右。

德州先后召開10余次促消費座談會和專題會,率先推出汽車補貼措施,市縣兩級安排2200萬元的汽車消費補貼資金,每輛車最高補貼6000元。截至6月底,銷售補貼車輛5183輛,拉動汽車消費約6.89億元。5月31日,德州又在全省率先推出家電促消費政策,發放家電消費券1000萬元。上半年,德州市共發放消費券7000多萬元,拉動消費10億元。

“我干電商有兩年了,主要經營小電器,現在的收益也是越來越好。”慶云縣常家鎮前喬村電商大戶張新河說。慶云縣市場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張學崗介紹,慶云縣實施電商培育“燎原計劃”,今年以來累計培訓學員1100余人次,改造建成了1.3萬平的電商直播產業園,協調快遞企業聯合建成5500平方米、全省首個“一口進、一口出”的助農快遞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快遞直投進村”,全縣已開通直播帶貨的商鋪千余家。今年上半年,慶云縣共實現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7.56億元,全市占比10.6%。

8月5日,在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宋家管區黨建共同體產業園,召開了“陵呈云倉”助力黨建共同體新聞發布會。“陵呈云倉”是陵城區今年打造的黨建共同體電商基地,可同時容納300至500名主播直播帶貨,目前已與各鄉鎮(街區)簽約農、特、土產品網絡銷售服務合作,涉及產品6大類20多種。“園內年生產菜花、甘蘭、西葫蘆、洋蔥等蔬菜100多萬斤,目前看通過‘陵呈云倉’,能提升價格減少損耗,估計今年實現集體經濟增收至少10萬元。”宋家管區黨建共同體負責人張少華說。

“這是純手工的布鞋,各種尺碼都有,現在下單優惠多多……”7月20日,武城縣廣運街道北關村的手藝人陳秀芬正在直播帶貨。試水電商,陳秀芬走了很多冤枉路。武城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志愿者了解到她的需求后,邀請專家教她開網店、做直播。“中心為銷售武城名特產品的主播免費提供場地和設備,主播可根據自己需求預約場地使用時間。”縣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曲欣介紹,電商直播中心投入使用半年,64家企業已累計完成線上交易額超8000萬元。

德州市今年成立了“德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德州市電子商務促進會直播電商專委會,重點對接有贊、1688等電商平臺,推動“德州味”等農特產品上線。先后組織電商企業參加了“好品山東·嘉味年貨”2022網上年貨節等系列電商活動,德州扒雞招牌公雞、圣喜醬牛肉等5款產品獲評“必買100款山東好年貨”。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6月份當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16.5億元,同比增長36.6%,增幅全省第6位。

搶抓機遇,助企紓困穩外貿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大力發展南非海外倉,獲得了政府扶持資金,今年上半年出口額過億元。”德州誼和永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廣達說。

為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6月30日起,德州市決定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跨境電商主體培育、平臺載體建設、人才培養等。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企業已達到200家,較2021年增加51家,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27億元,是去年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的174.8%。

“RCEP落地半年多來,企業與日本的訂單實現翻番增長,主要出口產品的關稅從4.3%下降到2.7%,客戶享受到優惠政策,訂單大量增加。”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戈帥表示。

德州市積極搶抓RCEP實施機遇,今年以來組織企業參加了131屆線上廣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展會23場,確保市場開拓不斷鏈。“上半年德州海關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353份,超2.6億元的貨物享惠出口,進口國可享受約500萬元的關稅優惠。”德州海關副關長葉煒介紹。上半年,德州市對RCEP成員國出口69.7億元,同比增長61%,占全市出口總值的31.1%。

“多虧了禹城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幫助協調,公司避免了一大筆損失。”山東禹王制藥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司建軍說。今年4月,禹城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集中監管倉啟用,要求凡進入禹城市的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除在省內其他市進過集中監管倉并取得出倉證明的,其他必須在集中監管倉靜置10天。

7月14日,司建軍向禹城市商務局反映,公司有一批從加拿大進口的軟膠囊,該產品儲存溫度為5℃-26℃,如超出該溫度范圍很容易出現變軟變形粘連的問題。禹城市商務局了解情況后,立即對該公司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分析,經過與專班積極溝通,最終允許該公司在嚴格落實進口非冷鏈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將貨物轉到自有倉庫低溫存放。

今年3月,本土疫情發生后,德州市第一時間梳理全市1200余家進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跟蹤監測外貿企業在手訂單生產履行情況和新接訂單受影響情況,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線上線下協同聯動舉辦人才招聘活動,為231家外貿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57個;安排專人為外貿企業發放車輛通行證7萬份,保障物流通暢;及時協調辦理企業在“省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上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幫助10家企業解決貨物發運等各類經營問題。6月,德州市貨物進出口實現92.3億元,同比增長139.9%,增幅居全省第2位。

“德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相信這次大會后,將會有更多的東盟國家和城市關注山東尤其是德州,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和發展。”老撾駐華大使館副館長通沙萬·培泰說。7月28日至30日,中國—東盟市長論壇暨協同創新發展大會首次走出廣西在北方城市德州召開,齊河新加坡澳亞集團奶牛養殖產業集群項目、平原國瑞潔凈新能源項目和寧津新寶工業增資項目等8個經貿項目簽約。德州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支點城市,2020年起,東盟一直是德州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德州市對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達45.9億元,同比增長57%。

專家點評

爭當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

□ 梁愷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委、省政府錨定“走在前”,奮力“開新局”,提出“十大創新”,首要是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德州市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生態,匯聚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力量,走出了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創新型城市建設之路。

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德州市不斷強化企業梯次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134家增長到2021年的474家,增幅254%。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目前全市各級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000余家。通過“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每年支持若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德州市出臺現代產業人才支撐計劃、人才政策“黃金30條”及升級版,打造以聚才“十策”為核心的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布局暨人才新政4.0版本,形成了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提高至2億元,連續兩年增幅超過1/3。

創新力量源于優良生態。德州市出臺“科創十條”,全面強化關鍵技術攻關、科技型企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重點強化京津冀和省會經濟圈優質科技成果在德州落地轉化,加快形成“研發在京津、轉化在德州”“研發在省會、落地在德州”的創新格局。

下一步,德州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工作部署,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會經濟圈、天衢新區建設等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我省承擔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科技獎勵改革、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試點政策紅利,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實現德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科技廳)

文字:張海峰 賀瑩瑩 張雙雙

視頻:賀瑩瑩 張雙雙 陳輝

編輯:王彤彤 蔣興坤 徐超超 沈靜

美編:于海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呼之欲出!濟南至雄安鐵路列入規劃

8月11日深夜,作為連通濟南“三主一輔”客站布局的黃東聯絡線開始聯調聯試;時速350公里的濟萊高鐵也將于年底建成……建設“米字型”高鐵網,...[詳細]
齊魯晚報 2022-08-13

山東首個“傳媒+元宇宙”應用案例

你是否想象過,有一天能夠像電影《頭號玩家》描述的一樣,穿越進虛擬世界里工作生活?如今,依托元宇宙,齊魯壹點正將這種想法變成現實。8月12日...[詳細]
齊魯晚報 2022-08-13

青島汽車產業下半年“開門見喜”!奇瑞青島工廠首臺白車身下線,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產量破百萬,新能源謀劃大發展……

在2022年,盡管受到了供應鏈等多方面的影響,但青島汽車工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青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也很不錯,作為“青產車”,五...[詳細]
半島新聞客戶端 2022-08-13
31省份7月CPI出爐:8地物價漲幅收窄

31省份7月CPI出爐:8地物價漲幅收窄

中新經緯8月13日電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31省份2022年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新經緯梳理發現,7月,22省份CPI同比漲幅高于上月,北...[詳細]
海報新聞 2022-08-13
高溫紅色預警:江浙滬等10省市部分地區可達40至42℃局地超42℃

高溫紅色預警:江浙滬等10省市部分地區可達40至42℃局地超42℃

中央氣象臺8月13日06時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預計8月13日白天,陜西中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河南、湖北、山東南部、安徽、江蘇、上海、...[詳細]
海報新聞 2022-08-13

新能源汽車“融”入商場搶C位?賣車新勢力已成購物中心標配

新能源汽車“融”入商場搶C位。位于金獅廣場的奔馳SMART門店。從前,一樓是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天下;后來,蘋果、華為、星巴克等國際品牌成為...[詳細]
青島新聞網 2022-08-13
濟南發布雷電黃色預警:13日凌晨到上午全市將有雷電活動

濟南發布雷電黃色預警:13日凌晨到上午全市將有雷電活動

濟南市氣象臺2022年08月13日00時40分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目前我市商河、濟陽和市區的北部有降雨回波正在向東移動,預計13日凌晨到上午...[詳細]
海報新聞 2022-08-13

膠東五市軍地無線電監測聯合技術演練在青島舉行

膠東五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正式建立膠東五市無線電管理工作協同機制,將重點在情況通報、跨區域聯合監測、重大活動保障、聯合技術演練、...[詳細]
青島日報 2022-08-13

青島:打造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基地

這也為青島海洋裝備產業鏈提升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海洋裝備產業鏈是青島重點布局的24條產業鏈之一,是青島實體經濟振興和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詳細]
青島日報 2022-08-13

青島數字城市管理平臺服務中心揭牌成立

成立后,青島市數字城市管理平臺服務中心將承擔全市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一體化建設、網絡安全防護和大數據匯集分析應用等事務性工作,開展...[詳細]
青島日報 2022-08-13

聚焦煙臺體育產業

2022“走齊魯·看產業”行進式主題宣傳活動昨日走進煙臺,并實地走訪煙臺新動力健身有限公司、煙臺洛基體育有限公司、煙臺多維體育文化發展...[詳細]
煙臺日報 2022-08-13

煙臺-仁川貨班航線開通

據悉,該航線開通,也是中國東方航空成為繼仁川航空、韓亞航空、濟州航空、中原龍浩航空后的第五家在煙臺國際機場運營仁川貨運航線的航司。...[詳細]
煙臺日報 2022-08-13

轉場一年,進出口關稅減免近億元!青島機場海關打造政策組合拳,保障企業享惠

8月9日,在青島迪愛生精細化學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使用剛運抵的液晶原料進行電子設備液晶面板生產。這批原料480余千克,自日本進口,...[詳細]
半島網 2022-08-1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