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8-22 07:03:08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成立于18世紀的大英博物館,在過去近3個世紀里,接待訪客人數超過3.5億。作為世界上首家國家級公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收藏著全世界的文明記憶,但它的發展卻與戰爭和殖民歷史密切相關。
1753年,英國收藏家漢斯·斯隆去世。在告別人世前,他立下遺囑,將自己在世界各地搜集的無數珍品捐獻給國家。這些珍寶隨后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基礎。1753年6月7日,英國喬治二世國王批準建立大英博物館。隨后,大英博物館在倫敦蒙塔古公爵府邸問世。
經過日積月累,大英博物館的館藏越來越多,這和英國當時殖民擴張的政策關系密切。1763年,英國通過七年戰爭擊敗法國成為世界海洋霸主;1815年,英國贏得拿破侖戰爭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曾經發生在繆斯神廟、盧浮宮的故事,再次發生在大英博物館。隨著英國的殖民足跡遍及全球,各國文明的珍寶也漸漸通過各種形式流入英國本土,最終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
這其中,最著名的大約要數羅塞塔石碑。1799年,埃及正處于短暫的拿破侖占領時期,羅塞塔石碑被一位法軍上尉發現。1801年,敗給英軍的法國人偷送羅塞塔石碑回國未遂,石碑落入英軍之手,最后被陳列于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而爭議最大最持久的要數帕特農神廟石雕。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外交官額爾金通過種種手段買下了大量希臘帕特農神廟石雕,經切割之后運回英國。這些大理石雕最終被賣給大英博物館。多年來,希臘多次喊話要求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
為了給博物館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空間,19世紀80年代,大英博物館中自然歷史類收藏品被轉移到倫敦南肯辛頓區的新建筑中,后來成為自然歷史博物館。
19世紀,隨著學術研究工作的持續展開,管理者們通過開設講座、改進展陳方式,以及為藏品標上流行導語等方法來提高博物館的吸引力。
20世紀,大英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大步發展。1903年出版第一部博物館指南,1911年委任第一位講解員。到20世紀70年代,大英博物館翻修其美術館,成立教育服務機構和出版社。21世紀初期,博物館繼續擴建公共建筑。
作為世界級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極為豐富的館藏本身就是可供研究的巨大寶庫。因此,與普通博物館另一不同之處是,大英博物館還是一個研究機構。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供職于此,同時博物館還擁有自己的期刊。
然而,大英博物館目前也面臨許多爭議,其在歸還文物一事上不積極的態度屢屢招致批評。面對文物來源國和活動人士的抗議,大英博物館曾回應稱:“如果每一件文物都要回到它原始的地理位置,包括大英博物館在內,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博物館都會被掏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