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2-08-29 09:49:08
原標題:山東小島上的“致富貝”
來源:山東商報
凌晨三四點的時候,山東最北端一個名為北隍城的小島上,已經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在微弱的光線下,島民從海里撈出一籠一籠的蝦夷貝,等到太陽升起,這些貝類便隨著船只被送到海的另一邊。
北隍城有很多年養殖海鮮的歷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水里“孕育”著他們的生活所需。經過年年歲歲的篩選,他們在無數次失敗的經驗里掙扎,島民最終選擇了蝦夷貝大量養殖。
作為支柱產業,小島上的蝦夷貝也正是本地的“致富貝”。
◎文/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孫倩
◎圖/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周里 發自煙臺
養殖蝦夷貝
太陽升起,島上陽光越來越足,海邊的貝籠被暴曬出一陣陣濃郁的海味,這是小島上特有的味道。
阿花(化名)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手上戴著一雙略顯笨重的手套,她今年六十多歲,防曬帽裹住了臉部,只露出了一雙布滿皺紋的眼睛。她迅速熟練地清理著新撈起的蝦夷貝,抹掉上面密集的小海虹,再放進筐中。
阿花是土生土長的島民,兩個孩子長大早已出島,她和丈夫不愿離開,依舊靠著大海生活?!艾F在是休漁期,等到開海,我們就出海。”她和丈夫現在都在島上的養殖場打工,等到開海,丈夫就會開著漁船去打魚,那個時候,恰好也過了養殖場最忙的時候。
在這個小島上,像阿花一樣的人家并不在少數,八月份的貝,正是最肥的時候,也是最受市場歡迎的時候,養殖場里,自然而然就多了這種以小家庭為主的打工模式。在阿花手里,一批一批的蝦夷貝被送出島外,雖然說不清有多少,但她很能理解島外的世界喜歡這種海鮮,因為她自己,“也總覺得吃不夠,這個東西就不覺得膩?!?/p>
這就是小島的支柱來源,與蝦夷貝有關的產業鏈。
早在很多年以前,小島就探索養殖海鮮,他們走遍周邊許多沿海城市,也養過海膽、鮑魚、海參等,但效果并不好。
終于在累積的經驗中,慢慢探索出了養殖蝦夷貝這一條路。在這個小島上,蝦夷貝就是“致富貝”,島民們對它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經過多次失敗
在長島永勝海珍品養殖場廠長宋永勝的記憶里,養殖蝦夷貝并不順利,早些年間,他記得幾十萬元的苗投進去了,但還沒來得及賣,海鮮就死了。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宋永勝說,那時候養殖蝦夷貝的經驗甚少,島民也是在不斷摸索,他們去外地購買了便宜的苗種,卻因外地苗不適合本土海域大范圍死亡,連續三年虧損。
“以前我們養蝦夷貝都是養兩年多,現在養一年就可以了。”宋永勝說,剛開始,他們不會挑選苗種,缺少經驗,虧損厲害,“幸好有的養殖戶反應快一些,趕緊換苗種,有的反應慢了些,虧損的就更為嚴重。”
“那幾年是一年不如一年,但2013年,我們好歹是被海帶給救了。”宋永勝說,當地也一直有養殖海帶的傳統,以往海帶價格是一元一斤,恰好那一年達到了四元一斤,“讓我們這些養殖戶可緩了口氣?!彼斡绖俑嬖V記者,在北隍城,島民對養殖蝦夷貝的摸索從未停止,“即便那幾年的虧損,讓不少養殖戶不得已退出了這個市場?!?/p>
但北隍城島沒有放棄養殖蝦夷貝,“我們斷斷續續小規模地養著,后來換了蓬萊的苗種,發現很適合我們這,終于在兩年后迎來了新的契機,收成也不錯。”
宋永勝和其他養殖戶一樣,他們在網上時常關注專家和大眾對養殖海鮮的意見和經驗之談,但有時候構思和實際操作并不匹配。如今算來,宋永勝養殖蝦夷貝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他笑著感慨:“自己怎么都算半個專家了?!?/p>
需不斷倒換吊籠
如果有客戶購買大量的蝦夷貝,那么每天早晨天不亮,島民就要起床。男人乘著船到養殖區取好貝籠,再由吊機將多個貝籠一起勾到岸上來。經過種種步驟,等到開船的一刻,它們就被運送到小島以外。
一個貝籠,大約有二十個格子,每個格子可以養殖大約十多個成熟的蝦夷貝。宋永勝解釋,這些貝籠是成功養殖蝦夷貝的關鍵,蝦夷貝的生長周期很長,每年三四月份開始育苗,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在第二年的七八月份出售。期間,他們要更換三到四次貝籠,以適應貝類大小。
“以前我們不懂,不知道怎么更換貝籠?!彼斡绖僬f,貝籠進入了很多雜質,也吸附了小海虹,生長環境很差,導致了蝦夷貝吸氧困難,大量死亡。
養殖蝦夷貝的關鍵,不僅僅在于貝籠,還有水質和溫度的問題。宋永勝說,雖然位置相隔得并不算遠,但蝦夷貝適合在北隍城島附近生存,周邊的大欽島或者長島等海域,不太適合蝦夷貝的生長。
“蝦夷貝是一個冷水動物,它最怕溫度高?!彼斡绖俳忉?,一個籠子不能使用得太久,會影響蝦夷貝的存活率,但更換貝籠的時間也很關鍵,“在水溫最高的夏天,我們是不換籠子的,水溫太高了,蝦夷貝上來就開口死了?!?/p>
“一般的蝦夷貝能養到十一二厘米,但是需養到第二年,我們現在一般都養一年,一般八九厘米大小?!彼斡绖僬f,有的養殖戶為了養大蝦夷貝就會冒險養殖兩年,“養殖時間越長,死亡率就越高,但個頭也大,價格也會高,這是一個有風險的賭注?!?/p>
頗受市場歡迎
“現在大家都認可我們的蝦夷貝了。”當地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如今市面上對蝦夷貝的需求不斷增多,消費者認可蝦夷貝的口感,“早些年認識蝦夷貝的人很少,我們就希望能把它養得更好。”
在這個島上,蝦夷貝產業,從育苗到成熟售賣,養活了很多人。打撈蝦夷貝,要經過拆籠,挑選,海水沖洗,放置冰塊,打包等環節。一整個早晨,沿著小島的岸邊走下去,到處是島民為打包蝦夷貝做準備的景象。
當船要靠岸的時候,碼頭上停了很多車,車上是成摞的白色泡沫箱子,它們會經過茫茫大海,到達最近的陸地城市,隨后被發往全國各地。
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蝦夷貝養殖為北隍城鄉支柱產業,其養殖方式為與海帶兼養。目前,北隍城鄉共25家養殖場,共養殖28萬籠一齡貝,平均每籠23斤,共養殖640萬斤,銷售額共4000萬元。
目前,北隍城蝦夷貝主要由客運船銷往山東煙臺、威海、青島等省內市場;每天10萬斤運往大連海鮮批發市場,由海運發往東北三省;另外,每天大約有二到四萬斤發往長島加工貝丁。
蝦夷貝產業也帶動了當地就業,小島目前僅有1200余位常住居民,其中養殖場內有當地工人百余人,臨時用工(婦女)150人,另有外來務工人員300人。
只有大風大霧的天氣,船才會停,等到船通航了,蝦夷貝仍然會隨著船只去往另外的城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