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11-12 15:49:11
原標題:山東商河:推動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來源:文旅中國
原標題:山東商河:推動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來源:文旅中國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迎來新動作。過去幾年,商河縣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遺元素融入豐富城市內涵。創新發展理念,在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城市運營中貫穿文旅思維,全方位融入商河文化元素,充分彰顯商河文化魅力,提升商河獨特吸引力,塑造商河文化軟實力。
商河縣對非遺資源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統化縱深挖掘與整理,編撰《走進商河》系列叢書,全面系統地展現商河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厚重的文化積淀。近年來,商河在城市建設中,以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市政設施等為載體,提煉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非遺元素,積極打造人民公園秧歌廣場、清水湖公園秧歌廣場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園林景觀、雕塑小品等,讓老百姓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賦予城市新的文化內涵和魅力。
商河縣文化底蘊厚重,在歷經數千年黃河文化的滋養中,孕育出了鼓子秧歌和花鞭鼓舞2項國家級非遺,4項省級非遺項目,19項市級非遺項目,39項縣級非遺項目,獲評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商河鼓子秧歌源遠流長,孕育于春秋戰國,始于秦漢,成于唐宋,興于明清,發展繁榮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列“山東三大秧歌”之首,被譽為“北方漢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自1980年起,商河縣鼓子秧歌匯演活動已舉辦39屆,“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能扭一扭”是商河人熱愛鼓子秧歌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秧歌之鄉”,商河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鄉村文化振興、文旅融合發展相結合,通過打造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非遺IP,扎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擦亮商河特色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以非遺活態傳承激發全民熱度。商河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普查健全民間藝術人才檔案,整合全縣1127名秧歌“博士”(秧歌教練)資源,建立秧歌人才庫,按照不同流派,進行歸檔管理,擇優推薦非遺傳承人。
同時,引導、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保護傳承鼓子秧歌,形成300余名秧歌藝人為主體的傳承人才梯隊。特別是實施“非遺進校園”活動以來,從中小學校到幼兒園,全縣60多所學校組建起136支非遺傳承隊伍,累計培訓學員10萬余人,實現文化傳承“后繼有人”。
現如今在商河縣,“跑秧歌”已不再是過去春節、元宵節固定時段的演藝活動,已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界限,改變傳統習慣,轉變為全時、全城、覆蓋全人群的民間藝術。連續舉辦39屆的元宵節鼓子秧歌匯演,被列為“山東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動品牌項目”。今年春節期間,全縣村民自發組織鼓子秧歌隊伍近200支,演出1500場次。在日益繁盛的鼓子秧歌等非遺項目的引領下,商河群眾文化潛力、活力被充分激發,各類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新風尚、新商河的新民俗。
以非遺項目創編塑造地域品牌。近年來,商河縣致力于以民間舞蹈講述中國故事、展現文化自信,探索非遺物質化生存路徑,編寫匯編性圖冊,進行多藝術門類創作實踐。引導全縣文藝作家創作出《商河鼓子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場圖研究》等理論專著、畫冊,電影《泥土的芬芳》《吉慶有余》、數字電影《盛世秧歌》,紀錄片《美在人間》《鼓舞》等影視作品,均成為弘揚鼓子秧歌優質物質化平臺。今年,鼓子秧歌廣場舞《歡欣鼓舞》入選山東省舞協“舞動千萬家”首期教材。
以非遺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化,商河縣充分發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秧歌之鄉”的優勢,全面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篩選具備發展“山東手造”產業的非遺項目21個,并積極引導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豐富產品文化內涵和種類。商河老粗布提名“山東手造·優選100”,部分非遺手造產品進入市區書房、酒店展銷,并在省市“非遺購物節”中亮相。通過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商河縣培育了今朝酒業、安琦老粗布、少得利糖酥火燒、老竇薄荷糖、張鐵匠錫壺、二妮豆腐皮、皇家扒雞等非遺商品生產企業近20家,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有力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