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2-11-16 20:35:11
原標題:“小巨人”魯企集結北交所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小巨人”魯企集結北交所
來源:經濟導報
不少北交所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資金投資擴產、提高技術,企業研發能力及核心競爭力都得以提升
◆導報記者 杜海 濟南報道
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滿一周年。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一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23家,數量初具規模,在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上市公司發展如何,業績是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732.07億元,同比增長33.25%;實現歸母凈利潤69.26億元,同比增長19.43%,整體業績穩步增長。88家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分紅公司家數占比超七成,合計分紅金額達23.61億元,惠及近80萬名投資者。
面向未來,北交所仍有待高質量擴容,實現上市公司“質”“量”雙升。
體現出創新活力
和發展韌性
目前,共有12家魯企在北交所上市,分別為海能技術(430476.BJ)、豐光精密(430510.BJ)、齊魯華信(830832.BJ)、萬通液壓(830839.BJ)、泰德股份(831278.BJ)、克萊特(831689.BJ)、路斯股份(832419.BJ)、數字人(835670.BJ)、漢鑫科技(837092.BJ)、智新電子(837212.BJ)、建邦科技(837242.BJ)和邦德股份(838171.BJ)。
10月14日登陸北交所的海能技術,是一家專注于科學儀器與分析方法研究的科學儀器服務商,也是濟南市首家在北交所直接首發上市的公司。前三季度,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22.71%;歸母凈利潤2209.04萬元,同比增長43.65%。海能技術董秘宋曉東介紹,公司增長邏輯清晰,國產化發展空間大,正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投資并購,不斷完善產品矩陣,近幾年布局的產品已成為主要的業績增長點。公司采用全產業鏈模式,不斷提高核心零部件等非標定制件的自產化率,減少對上游供應鏈的依賴,提升各類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供貨及時性和研發效率。
深刻感受到北交所助力的,不只是海能技術。不少北交所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資金投資擴產、提高技術,企業研發能力及核心競爭力都得以提升。
日前,在相關機構聯合開展的“走進北交所上市公司”系列活動中,數字人董事長徐以發介紹,公司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是一家專注于數字醫學領域的軟件開發企業,利用在斷層圖像分割、三維重建與可視化處理、系統應用開發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積累,從事“數字人體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推廣,并為客戶提供醫學教育信息化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公司“中國數字人解剖系統”“醫學形態學數字化教學系統”等產品,已在全國近500家醫學類院校、數十家科技展館廣泛應用,在業內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而募投項目之一的“數字人云平臺”是一款醫學類互聯網在線平臺產品,通過云在線的方式,為客戶提供互聯網教學、學習、互動與考核的相關服務,未來有望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雖然中小企業受疫情及經濟環境影響較大,經營業績整體承壓,但北交年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體現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強勁的創新活力和發展韌性。“北交所構建了一套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的制度安排,對于增強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韌性有重要意義。”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分析說。
山東“后備力量”
家底殷實
按照相關規定,申報北交所公司須是掛牌12個月以上的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截至目前,處于創新層的山東公司逾百家,這是山東在北交所上市最主要的“后備力量”。而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數量多,上市后備資源充足。山東省工信廳此前發布的《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提出,優選不少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全省上市后備資源庫,重點組織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接北交所、科創板和創業板。
“從數量上看,截至2022年7月底,山東省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777家,居全國第二,主要集聚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經濟相對發達城市。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山東省以及各地市在財稅支持、融資促進、產業扶持和創新支持等方面提供的服務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山東省工業基礎厚重,制造業創新創業生態較好。”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張志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全省在新三板以及北交所等掛牌、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占比不足5%,這說明企業主動上市的內在動力不足,市場培育機制還需健全。因此,建議這些企業結合自身特點,立足區域發展優劣勢,正確看待資本市場的作用。依據國家和地方發展政策,借助專業力量,按照掛牌和上市要求建立健全規范運作體系,在此基礎上抓住市場機遇,謀求資本助力,提升規模效應。由此,這些專精特新企業才能既‘厚重’,又具有活力。”
“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在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看來,北交所全鏈條式的改革探索,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直接融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有望在北交所上市。
與滬深交易所
形成優勢互補
當前,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有效發揮,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增強。創新層培育和遴選功能也顯著增強,2022年分層完成后創新層公司共1723家,達到分層制度實施以來最高水平,557家新進入創新層企業中,近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
“北交所開市一周年實現了穩起步,今后仍待高質量擴容,發掘更多優質公司到北交所上市。北交所的上市財務門檻比滬深交易所低,廣大優質中小企業有更多的上市機會。”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把北交所圍繞上市公司的投融資制度做得更好更優,就會有更多質地優良的公司愿意到北交所上市。而這也有利于引入多元化的投資者,利于投資者通過參與北交所優質公司的投資獲得收益,形成良性投資氛圍。
那么,北交所如何乘勢發力,實現上市公司“質”“量”雙升?上述受訪人士認為,可以給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更通暢的北交所上市“快車道”;盡快落地“領航計劃”,吸引更多新增企業掛牌新三板并直通北交所;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子公司登陸北交所;積極接納無法申請科創板、創業板但又不屬北交所負面清單的行業公司;勇于對帶病闖關、卡位申報的問題企業直接“說不”,緩解排隊壓力,提高發審速度。
“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各省市區的專精特新企業,應該是北交所未來重點挖掘的對象。通過落實更多的差異化制度,與滬深交易所形成優勢互補,北交所勢必會吸引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赴該所上市融資。”嚴鵬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