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12-16 12:31:12
原標題:《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出版發行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出版發行
來源:濟南日報
以文化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濟南在反走私領域“走在前”。近日,《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由濟南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由濟南市打擊走私綜合治理辦公室編撰,系全國反走私領域首部具有史話性質的地方性反走私通史,是濟南反走私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實踐,是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具體舉措。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2021年以來,濟南反走私系統堅持下好文化賦能“先手棋”,打好反走私綜合治理“主動仗”,做好文化傳承創新文章,堅持“借古說今”,召集業內專家、大學教授、學者,開展濟南反走私歷史文化研究,挖掘、詮釋、弘揚好不同時期的反走私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前期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應運而生,總計26.8萬字,通過挖掘、整理和科學揚棄,以通俗的語言講述了從先秦到現在的反走私故事和歷史,依照歷史演進的順序,分概覽、古代、現代、當代等不同歷史時期,如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兩宋、元明、清朝、民國等,還有山東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反走私和當代反走私。
這本反走私歷史文化通俗讀物里面,既有對歷史遺跡的反走私視角解讀,也有對歷史人物、史料文獻的重新挖掘和認識,并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該書結合“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名士文化,挖掘出“二安文化”代表性人物——辛棄疾查緝打擊茶葉走私的經歷,是反走私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該書從歷史維度研究看待反走私,擴大了反走私的內涵和外延,不僅包括現代維度跨越國境線的反走私,還包括不依法令規定納稅或不遵守政府管制物資規定的行為。“‘走私’從產生起就是漢語中表示經濟領域犯罪的一個專有名詞。”本書主撰者之一、濟南海關緝私局辦公室副主任張中濤說,從歷史維度搞清楚走私是怎么回事,有利于拓展內陸地區開展反走私歷史文化研究的思路和視野,避免鉆入認為只有在沿海、沿邊等有利于開展進出口貿易的地區才有走私和反走私的“牛角尖”“死胡同”。
著名經濟史研究專家、本書主創者之一的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譚景玉表示,從走私、反走私的角度看待歷史、看待經濟史,無論在歷史研究領域還是經濟史研究領域,都具有開創性。從反走私的角度對一些歷史現象和事件進行重新挖掘研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濟南開了個好頭,有了探索的經驗,可以再開展山東乃至中國反走私歷史文化研究,以歷史上的反走私來構建反走私研究的學科體系。
深度參與反走私文化研究的濟南市文物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呂智勇表示,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結合各行業特點,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的出版發行就是這種理念的具體踐行,把反走私與文化結合起來,與文物保護結合起來,可以“讓文物活起來”,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反走私那些事兒——“私”聊濟南》雖然具有史話性質,但作者們在寫作過程中都秉持嚴謹的態度,力求最大限度真實,同時力求故事性、可讀性、可傳性,真正起到豐富反走私文化,提升全民反走私意識等作用。前期,濟南將反走私歷史研究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融入各類實踐活動之中,已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過在濟南府學文廟建成濟南反走私歷史文化展廳,并充分利用濟南市文物保護利用中心新年祈福會、孔子紀念活動、文廟講堂、禮伴成長、“我愛讀經典”公益研學等多項品牌文化活動,讓廣大民眾了解濟南反走私的古往今來,同時也吸引眾多的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學習。
濟南創新反走私文化,與傳統技藝相結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將中國反走私吉祥物“那客”制作成木雕版畫等形式,讓游客、學生、家長等自制“那客”,在感知、體驗文化遺產的同時,重在普及反走私相關法律知識,引導大家自覺抵制走私行為,做泉城反走私綜合治理工作的倡導者、擁護者、踐行者、宣傳者。
濟南將反走私文化研究成果應用于反走私培訓、“五進”活動(進外向型企業、進涉外旅行社、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中,將普法融入文化,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普法宣傳,推進反走私領域企業守法誠信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效果。
濟南海關緝私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在全省全國走私案件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濟南查獲的案件數量和案值持續呈下降態勢,為省會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濟南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10個月,濟南外貿進出口增長18.1%,持續跑贏全省全國平均增速。
中國海關管理干部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暉認為,歷史真正呈現給人們的從來都不是故紙堆,而是一個地方、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過的路,是世道變遷、興衰成敗的規律,是前人留下的“百科全書”。在這部“百科全書”中,濟南把走私與反走私拎出來,找到了切入點和關鍵點,是全國反走私領域的一次探索與創新,具有首創性。
全國反走私綜合治理調查研究中心主任孫德順認為,走私是經濟犯罪的“鼻祖”,也可以說就是古代維度的經濟犯罪,通過地方性的反走私歷史文化研究,可以以全新視角重新審視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歷程,改變積存已久的思維慣性,會有意想不到的重大發現。濟南開展的反走私歷史文化研究,完美地把沿海與內陸文化結合起來,是全國反走私歷史的縮影。
濟南反走私文化研究工作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為平安濟南、文化濟南建設貢獻了反走私力量。近日,全國反走私綜合治理調查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基地落戶濟南,將組織開展反走私文化研究、打造反走私文化品牌、宣揚反走私文化正能量等。下一步,濟南將充分利用好這一國字號平臺,發揮自身優勢,發動各方資源力量,繼續深入研究宣傳反走私文化,增強反走私底蘊,更好服務于全國反走私綜合治理大局。(本報記者劉彪通訊員王守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