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1-10 15:35:01
原標題:齊魯最美健康衛士|“國內單人操作小腸鏡的第一人”左秀麗:鏡下妙手回春 術外醫者仁心
來源:中國山東網
原標題:齊魯最美健康衛士|“國內單人操作小腸鏡的第一人”左秀麗:鏡下妙手回春 術外醫者仁心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4日訊 (記者 張敏敏) 她是國內單人操作小腸鏡的第一人,帶領團隊在小腸鏡下治療技術的探索中一次次突破 ;她歷時八年攻克世界難題,推動腸道菌群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從理論研究走向臨床應用 ;她參與制定共聚焦顯微內鏡胃癌前病變診斷的“齊魯標準”,成為世界內鏡學界接受的唯一以中國學術單位名稱命名的技術標準;她主持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消化內鏡微創手術“智能機器人”,為更微創、更精準的內鏡治療啟航……
她就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科主任左秀麗,從醫三十載,她始終堅守初心,傾盡所能關愛幫助患者,帶領團隊披荊斬棘,在消化疾病領域探索求新,將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為解除患者病痛不懈努力著。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當懷仁心
1986 年,左秀麗進入山東醫科大學學習,從初入這所百年學府時起,“廣智求真,博施濟眾”的齊魯精神便成為她的追求,做一名好醫生成為深深植根于她心中的樸素理想。隨后,她專攻消化系統疾病方向,一步步完成碩士和博士學業。2007年8月,她入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選擇披上白袍的初心很樸素,左秀麗希望用自己的醫術為病人解除病痛。每當見到病人康復回家,左秀麗的心中就充滿成就感和喜悅感。可是她漸漸地發現,有時候盡了最大的努力卻還是沒能救回病人,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她決定繼續學習深造,去求知去破解這些難題。
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2006-2007 年,左秀麗赴美國西北大學學習,“那時的學習是對我科研的啟蒙,”左秀麗回憶說,接觸到了國際先進的理念,讓她重新理解了科研的意義。接下來,左秀麗先后到全球多家頂尖學府學習交流,國際視野逐漸拓展開來。2010 年赴日本昭和大學國際胃腸內鏡研修中心學習時,對內鏡下治療胃腸疾病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今后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3 年,左秀麗晉升主任醫師,2014 年遴選為博士研究生導師,2019 年獲“泰山學者”特聘教授稱號,2021 年獲聘山東大學特聘教授。
從醫三十年,她絲毫不敢忘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傾心關愛幫助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注重給予患者最大限度的人文關懷,為改善醫患關系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左秀麗的診室里,“您好”“請慢走”這些不經意的問候她一天要說上近百次。
曾有一個前來就診的年輕姑娘,罹患賁門失弛緩,吃不下飯,導致整個人面黃肌瘦、萎靡不振,完全沒有屬于她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燦爛笑容。
“賁門失遲緩癥這種疾病很難用藥治愈,如果在以前,要做開胸手術,這個姑娘應該對自己的病情比較了解,心理壓力非常大,整日愁眉苦臉。”左秀麗說,“當時我注意到她情緒低落,于是仔細給她講解目前新的內鏡手術方式,耐心安慰她,幫她消除疑慮。”當左秀麗成功做完手術,姑娘臉上終于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醫院,你的話就是病人最信任的話。當你把病人當成你的親人,很多關愛和微笑會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流露,你就會理解病人的痛苦,你就能給他最好的安慰和建議。”左秀麗經常這樣對學生說。
經過不懈努力,左秀麗逐漸在功能性胃腸病、小腸疾病和胃腸道早癌的診斷治療方面凸顯自己的專業特長,帶領團隊走在了國內前列。在整個山東乃至全國,左秀麗的醫術醫德深受贊賞,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
鏡下妙手回春,“齊魯小腸鏡”享譽全國
小腸,被稱作消化道中的“黑暗大陸”,是長度最長、表面積最大的部位,多年來一直是檢查的盲區,小腸鏡的問世可以說開辟了小腸疾病診療的全新領域。然而小腸冗長、腸壁薄、彎曲較多的特點使小腸鏡操作成為消化科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因此早期的小腸鏡基本是雙人甚至三人操作,但多人操作協調性差、難以完成很精細的動作,這成為小腸鏡下病變治療的重要障礙,很多人對小腸鏡技術都避而遠之。但左秀麗現,這就是內鏡醫師最需要攻克的難關,也是她最喜歡的方向。
在攻克了一個個困難和瓶頸后,2009 年,左秀麗在國內首次開展了單人單氣囊小腸鏡操作,后又把這項技術推廣和發展到全國。此外,左秀麗帶領齊魯消化團隊在小腸鏡下微創治療方面不斷努力,成功開展了國內首例翻轉 Meckel 憩室內鏡下切除術、小腸鏡下結石嵌頓碎石術、小腸血管硬化術等創新技術,讓許多從前只能依靠外科手術的小腸疾病患者在更微創的內鏡治療下恢復健康。現在,“齊魯小腸鏡”已成為齊魯消化的一張響亮名片,享譽全國,每年都有眾多全國各地的醫生到齊魯醫院進修學習,為我國小腸鏡技術的發展及小腸疾病的診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消化道腫瘤一直是消化科臨床工作中的一大類重要疾病,“上醫治未病”,左秀麗非常強調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治,這樣才能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以早期胃癌為例,5 年的生存率是 90% 以上,而等到有了明顯癥狀才到醫院就診,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就到了胃癌進展期,這時候 5 年生存率大大降低。“通過胃腸鏡檢查就可以發現胃腸早期病變,這就是我們早期內鏡篩查的重要性。”
為了提高早期胃腸道腫瘤的內鏡診斷準確度,齊魯消化團隊突破傳統白光內鏡篩查局限,在國內最早引進并開展了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技術,是將傳統實驗室桌面使用的共聚焦顯微鏡原理運用到胃鏡和結腸鏡的檢查中,實現了內鏡下“光學活檢”,顯著提高了消化道早期腫瘤檢出率,目前齊魯醫院的共聚焦顯微內鏡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所制定的共聚焦內鏡胃癌前病變診斷標準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可,被命名為“齊魯標準”,這也是國際消化內鏡領域第一個以中國醫療機構命名的診斷標準,被歐美國家廣泛接受和應用。
領跑消化學科前沿,治愈更多病人
臨床醫生是非常繁忙的,坐診、查房、做胃鏡、帶學生等,占據了大多數的時間,但左秀麗仍然擠出時間去做科研,她認為,“一名醫生能夠診斷的病人數量是有限的,科研則是對日常醫療工作的總結歸納和創新發展,一旦科研成果得到推廣,則能治愈更多的病人。”
在不斷學習中求索,在探索創新中超越。為了攻克臨床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左秀麗一直致力于開展深入的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主持并參與多項國家重點及省重大科研項目,其研究成果受到同行廣泛關注。
臨床上常常會出現腹痛、腹脹和腹部不適,排便習慣不規則以及交替腹瀉和便秘的患者,但是查體時又找不到病因和器質性病變,很多醫院和大夫都紛紛表示束手無策。
“可能是患了腸易激綜合征,簡稱IBS, 這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多發病,一般認為 IBS是機體應激反應與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左秀麗表示,團隊為了解決 IBS 患者的痛苦,決定去探索這些未知。
左秀麗帶領團隊歷時八年,終于取得重大突破,完成《IBS(腸易激綜合征)腦 -腸互動異常發生的分子機制及治療的研究》課題,揭示大腦、腸道和腸道菌群間的關系,從而達到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治療 IBS 疾病的目的。目前,采用益生菌治療 IBS 患者廣泛應用,取得良好效果,已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
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正在重構未來醫療。幾年前你能想到,只要有 5G 網絡,就可以通過遠程操作雙臂“智能機器人”為千里之外的患者做復雜精細的消化內鏡手術嗎?而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這項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有望變為現實。
2018 年,由山東大學牽頭,聯合了上海交通大學等 10 家優勢單位,按照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的原則,申報的“消化內鏡微創手術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系統”研究項目獲批并實施,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雙臂“智能機器人”。
作為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左秀麗說:“此次研發的雙臂智能機器人不同于前期研發即將應用于臨床的單臂機器人,它可以模擬人類雙手的三角運動,更精準更安全地為患者手術,有望為全國各地的消化疾病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執初心照亮科研求索之路,向未來領跑消化學科前沿。接下來,左秀麗將帶領團隊奮楫前行,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提升生活質量作出積極的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