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寧日報
2023-01-28 09:48:01
原標題:大王爺廟背后的濟寧人故事
來源:濟寧日報
原標題:大王爺廟背后的濟寧人故事
來源:濟寧日報
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實施“三山一灘”扶貧開發重大戰略。作為第一批試點的封丘縣李莊鎮,承擔著為全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探索方法和模式的重大使命,成為全省灘區遷建的開路先鋒。
2016年末,李莊鎮第一批搬遷村中的貫臺村順利完成整村搬遷。偌大的舊村,舊址復耕,種上了油菜花。每當村民路過此地,不僅可以聞到油菜花香,還可以看到一座特殊的建筑——大王爺廟。
此廟是人們為了紀念大王爺,而“大王爺”,正所謂民間的“河神”。中國是一個河流極其廣泛的國家,自古以來,民間對河神具有崇高的敬仰。在廣義上,河神泛指各種河流之神,黃河、運河、淮河、衛河等等;在狹義上,河神則專指黃河河神。
在古代頗為流行的黃河河神中,有6位“大王”,64位“將軍”。其中6位“大王”分別是李大王(戰國李冰)、金龍四大王(南宋謝緒)、宋大王(明代宋禮)、黃大王(明代黃守才)、朱大王(清朝朱之錫)與栗大王(清代栗毓美)。其中64位“將軍”人物眾多,他們的職位大都是歷朝歷代的治河官吏。
大王爺廟的建造,還要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1933年8月 ,黃河在河南省的考城縣、蘭封縣(1954年,撤銷考城縣,蘭封縣與考城縣的西部合并,以二縣首字為名,稱蘭考縣。考城縣東部與民權縣合并)、溫縣及河北省的長垣縣(今屬河南省管轄)等縣多處發生決口,豫、魯、冀、皖、蘇等省部分地區受災。
1933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召開黃河防汛會議,成立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簡稱“黃災會”,以孔祥榕(山東濟寧曲阜人)為委員長 ,直隸國民政府實行以工代賑,實施黃河決口堵修工程。同時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隸屬國民政府行政院經濟委員會,以李儀祉(陜西蒲城人)為委員長, 負責黃河的治標和治本工程 。
1934年8月,蘭封縣貫臺(今屬河南封丘)發生決口。初時大溜尚未直注,仍有搶堵的可能性。而此時的河堤上,只有副段長1人,員工6人,民夫 30人,沒有任何能力承擔搶堵任務,最終導致繁盛水深由最初 1米左右升為 29米,口門流量占全河90% ,使得東西兩壩十分危險,朝不保夕。
當時,中外水利專家蒲得利、顧桑等均認為不應該堵口。一些人認為應當拆除原壩,重新畫圖建造。而此時的孔祥榕與李儀祉,力排眾議,強烈要求維持原壩,進行堵口。
1935年4月11日,由于攔水掛淤的作用,當時的口門水深已不足 20米,且水流較為緩慢,具備成功堵口的條件,孔祥榕當即指揮河工與民夫實施堵口。由于事前工料準備充足,至第二天8時左右堵口完成合龍。
據記載,作為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榕十分迷信河神,曾在堵口時將紅布包裹的“鎮海沙”親自拋到黃河中,還在工地上修建了大王爺廟,供奉了河神中的“大王”和“將軍”。他又親迎虎頭將軍,焚香祭奠黃河大王,此后的黃河水患竟然大減,他也被后人稱作造福黃河兩岸的“孔圣人”。
如今,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黃河已經得到了治理,人民擺脫了艱苦生活。只是每當人們路過大王爺廟時,還總會喚起“趕廟會,看大戲”的風俗記憶。(李樂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