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3-01 22:50:03
原標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山東公布2022年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來源:中國山東網
原標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山東公布2022年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1日訊 (記者 馬文文)3月1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山東扎實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課題研究,有序開展重大考古發掘項目經專家評審,臨淄趙家徐姚遺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遺址、臨淄區南馬坊戰國大墓、濟南元代張榮家族墓地、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五項入選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臨淄趙家徐姚遺址:
填補山東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的空白
臨淄趙家徐姚遺址位于淄博市臨淄區,遺址北距齊國故城遺址約5千米,東北距后李遺址約4.2千米,屬泰沂山系北麓的山前傾斜平原。此次發掘最主要的收獲是在發掘區西側發現大量舊新過渡階段遺存。遺址核心區域總面積約400平方米,總計出土遺物1000余件,火塘3處。出土遺物以動物骨骼為主,陶片、陶塑次之,少量石制品、蚌殼制品。
遺址距今1.32萬年左右,年代框架明確,所處節點關鍵,正處于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氣候頻繁波動時期,為建立魯北地區這一時期的地層編年體系及當時古環境的復原提供重要依據。該遺址發現的早期陶片是中國北方地區出土陶器年代最早的遺址之一,也是東亞地區出土早期陶片數量最多的遺址。同時,遺址出土的夾炭陶反映出該遺址是中國早期制陶工藝最為成熟的遺址之一,對研究中國早期陶器起源影響深遠。該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的空白,為認識中國北方尤其是山東地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這一重大的歷史變革提供關鍵證據。
平度市三埠李家遺址:
首次考古發現陶量戳印地名“戴丘”
三埠李家遺址位于平度新河鎮三埠李家村東北方向,坐落于一處低矮丘陵的北麓,臨靠淄陽河。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平度市博物館對施工范圍內占壓的遺址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發現了面積較大、內涵豐富的從商末周初到延續到戰國晚期的文化遺存。?
遺址發掘過程中,首次發現魯東地區西周早期聚落中的骨器加工作坊,此外還發現了功能區分布清晰的齊國聚落遺存。遺址中發現了特殊喪葬習俗的戰國墓葬區。墓群中集中在棺槨二層臺上或墓壙東南角填土出現隨葬祭祀死者的陶盆、陶罐組合和豬頭骨的現象,陶盆底部中常能見到獸骨、魚骨。這種呈規制、批量出現的特殊案例,在山東地區的戰國墓葬群中尚屬首次發現。此外發現有帶地名戳印的戰國陶量,其中一件陶量戳印地名“戴丘”,為首次考古發現。
三埠李家遺址對于研究膠東地區齊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等諸多課題有較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臨淄區南馬坊戰國大墓:
山東地區發掘的規模最大的車馬坑
南馬坊大墓位于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北距臨淄齊國故城約2千米。南馬坊大墓平面形狀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槨室、陪葬坑等部分構成。墓室四壁由寬約3.3-4.2米的夯土構筑,首次發現了加固墓壁的生土垛子,壁面經反復修整涂抹,大面積鋪掛葦席,并環飾彩繪墻帷,體現了“大象其生以送其死”的喪葬觀念,深化了對齊國墓葬建造過程和裝飾藝術的認識。
此外,在南馬坊大墓北部和東部約25米處各發現一座長方形大型車馬坑。其中一號車馬坑東西長56米,南北寬4.1米,目前已清理車4輛,馬10匹;二號車馬坑南北殘長24.5米,東西寬4.2米,共清理車7輛,馬16匹。這是目前山東地區發掘的規模最大的車馬坑,在全國范圍內亦屬罕見。
整體來看,臨淄南馬坊大墓規模宏大、精心設計、建造考究、裝飾華美,是目前山東地區正式發掘的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墓葬。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結合C14測年結果,南馬坊大墓的年代約在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正處在“田氏代齊”這一歷史進程的關鍵時期,其墓主身份為不低于上卿一級的齊國高級貴族,對研究東周時期齊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變遷具有重大意義。
濟南元代張榮家族墓地:
目前全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元代墓葬
元代濟南王張榮家族墓地位于歷城區章靈丘村北部,經濟南市考古研究院發掘,初步判斷相關墓葬32座,形制有磚雕壁畫墓5座、石室墓9座、土洞墓18座,出土各類陶、瓷器及陶俑500余件(組),其中官窯瓷器和青花瓷共計40余件。?
墓地北起第一排的張榮墓(M83)為磚雕壁畫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張榮為漢人世侯,被追封濟南王,《元史》《新元史》有列傳。張榮家族墓地是山東迄今發現的級別最高、陵園附屬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資料最豐富的元代墓地。
具體來看,張榮墓是目前全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的元代墓葬,其前后雙門樓、八墓室的結構為國內元代墓葬首次發現。其后門樓和M79門樓墨書“堂號”的斗形匾亦極為罕見。
此外,部分墓在墓道中設置壁龕,尤其M49壁龕內埋葬人骨的現象在山東元墓中首次發現,全國亦為罕見。此外,墓地明顯經過規劃,對研究元代漢人、尤其是王侯家族的墓地選擇及布局、墓葬形制選擇等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研究以張榮為代表的漢人世侯家族的興衰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
遺址出土瓷器種類繁多,含鈞窯、龍泉、磁州、景德鎮等多個窯系,為研究元代喪葬用瓷和貿易交流提供了新材料。其中元青花是濟南首次發掘出土。
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
基本確認為北洋海軍“靖遠”艦遺址
威海是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
本年度完成抽沙發掘面積400平方米,此次發掘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本次發掘共出水各類文物201件,以銅制品最多,鐵制品和木制品多為船體構件,皮革制品為鞋墊、膠墊。出水的彈藥、瓷質洗涮盆、鍋爐耐火磚、舷窗框等文物與其姊妹艦“致遠”艦遺址一致,其中兩箱完整的哈乞開司37毫米炮彈亦為國內首次發現。此外,發現有 210 毫米克虜伯炮彈1枚,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通過以上關鍵出水文物并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可基本確認其為北洋海軍“靖遠”艦。
“靖遠”艦遺址發掘出水的大批文物充實了甲午戰爭研究的實物資料,將推動近代海軍史、甲午戰爭歷史研究再上新臺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