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3-09 09:44:03
原標題:兩會走筆丨“新農人”的故事里,田野滿是“現代感”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兩會走筆丨“新農人”的故事里,田野滿是“現代感”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 李振 張兆友
3月5日,在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返鄉創業的魏巧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新農人”故事:通過數字化管理,種植2萬多畝水稻,畝產達1100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遠在400公里外的山東壽光,寨里村的年輕人,正手持手機,熟練操控智能溫室系統,水肥一體、自動卷簾、氣象監測、智能霧化,至少省去了六成重復性勞動,辛勞的種菜變成了“玩棚”。
兩個“新農人”,一個種糧,一個種菜,同樣實現了提質、增產、增效、降本,這就是現代農業的模樣。
時光回到五年前的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堅持先行先試,努力探索創新……五年過去了,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我們給它涂上了什么樣的色彩,又上演了怎樣的現代農業故事?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創建沿黃小麥、沿黃肉牛等6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居全國前列,一大批高素質農民成為“田秀才”“土專家”,代村、三澗溪、耿店等新典型不斷涌現……總之,就是著眼于農業現代化,我們的農業產業鏈延長了,農村產業范圍拓寬了,農業附加值提高了,農民收入也得到明顯增加。
看淄博,高青的數字牧場里,黑牛所戴專屬脖環,可以精確測算、實時監測黑牛的步數、體溫、心跳,紐瀾地何牛成了阿里孵化的首個全國性“盒品牌”,阿里數字農業山東倉拔地而起,動物蛋白產業鏈拓展延伸。農業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手機成了新農具,數字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活。
看濰坊,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地于此,在全國率先開展設施蔬菜全產業鏈標準研制,相繼發布實施番茄、黃瓜、辣椒、茄子、西葫蘆5項全產業鏈行業標準。把標準制定權抓在手上,就等于拿到了通向高端市場的通行證,標準之上再抓品牌,農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看青島,萊西探索組建由黨組織主導成立、市鎮村三級國有或集體資本控股的“共富公司”,以組織的力量、市場的手段激活鄉村公共資源,正成為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平臺、新路徑。大家一起種草莓、養奶牛、開民宿,各種資源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勾畫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可以說,經過多年發展積累,山東鄉村產業優勢更加突出、戰略位勢更為凸顯。今天,我們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蹚路子、作示范。
路子怎么蹚?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把優勢釋放出來,把潛力激發出來。就像一張網絡,交匯點越多,就意味著通路越多,動態組合的可能越多。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縱向延伸、橫向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
比如,山東工業門類齊全,制造業體系發達,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各類技術工藝帶來的外溢效應,能為農業裝備制造的持續迭代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再比如,山東擁有龍大、中裕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利于帶動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多產業疊加、多環節增效,重構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供給體系……
農業是山東的一面旗幟。站在新的起點上,認清優勢,找準位置,不斷固根基、揚優勢,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我們相信,在齊魯大地田野上,將上演更多精彩的農業現代化故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