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3-10 17:14:03
原標題:黃海觀瀾|打開一只蝦的“天書”!海洋科研再獲突破,山東弄潮“藍海”……
來源:青島新聞網
原標題:黃海觀瀾|打開一只蝦的“天書”!海洋科研再獲突破,山東弄潮“藍海”……
來源:青島新聞網
在一只小巧玲瓏又晶瑩剔透的南極磷蝦身上,究竟藏著多少秘密?對這個問題,山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養殖生物育種與可持續產出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機構,日前在南極磷蝦超大基因組組裝、極端環境適應和群體歷史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時間3月2日被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細胞》正式在線發表。
海洋研究,距離普通人好像很遠。但是細究起來,距離我們又很近。就南極磷蝦的研究成果而言,這通過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的深入分析,為海洋生物極端環境適應機制及其群體演化的深入解析提供了新的理論參考,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后續海洋生物群體遺傳學研究提供了實質性借鑒。
一只小小的磷蝦,背后是一個巨大的海洋課題。而有關海洋的課題,對于心系海洋的山東來說,既充滿了穿越艱難險阻一般的困難,又彌漫著摘取皇冠明珠一般的甜蜜。用科技向海洋要資源、求答案,是山東省長期以來的奮斗目標。在海洋科研的前進道路上,山東是認真的!
科技發展,離不開平臺建設。近幾年,海洋科技平臺在山東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和中國船舶集團海洋裝備研究院等相繼投入運行。全國首個省部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在威海落地,總投資50億元,以試驗場為核心,打造檢驗檢測、科技研發、生產制造、教育培訓、人才培養和服務保障等六大基地,帶動海洋經濟的創新突破。目前已入駐科研機構、企業17家,承接“蛟龍號”等測試任務60余項。加快國家深海基因庫等深海“三大平臺”建設,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綜合性樣本、資源和數據中心。國內最大的海洋石油水下裝備測試試驗中心落成投產。成立了全國唯一的海洋碳匯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與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所、海洋減災中心共建山東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研究院、黃渤海藍碳監測和評估研究中心。
寬廣的舞臺給了科研人員充分的發揮空間,海洋科研積累的科研成果在山東也是喜報頻出。例如,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公司利用蝦蟹殼提取天然海洋生物材料,成功研發出殼聚糖全降解血管支架。2022年12月7日,中科院海洋所發布消息稱,其近海底地質過程團隊繼研發出國際首臺耐高溫拉曼光譜探針后,又成功研制出國際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譜探測系統(以下簡稱“多通道拉曼系統”)。這是我國深海探測裝備的又一利器。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有機硫二甲基巰基丙酸內鹽(DMSP)循環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首次發現海洋細菌代謝DMSP的新生態功能,利用DMSP裂解產物丙烯酸抵御浮游動物的捕食。發現并揭示深海細菌可以通過合成甲基胺類物質耐受深海高靜水壓的耐壓新機制。發現了第一個肝素外切酶家族,闡明了該家族酶的催化機制及其應用潛力。揭示了海洋細菌代謝甲基胺的分子機制及新型酯酶的低溫適應機制。
山東既能站在海洋科技的前沿,也能做好針對群眾的海洋科普工作。青島國實集團與國內眾多海洋領域科研力量共同實施海洋科技數字化科普。目前,青島國實集團打造了面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的“青島海洋實驗課堂”,站上了海洋領域學術研究、技術拓展的科普前沿。如今,青島國實集團不僅建設了1000余平方米的線下科普展覽場所,還出版了科普圖書30余種,開發了海洋科普教具50件、海洋科普展項40余項、海洋主題課程10個、海洋專題知識講堂10類、海洋主題VR影片200余種,投入資金超過數百萬元。
堅持創新驅動,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是山東的不懈追求。在多年的海洋耕耘中,山東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山東海洋領域兩院院士數量占全國1/3以上,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國40%,實施海洋領域重大創新工程58項。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最大滑翔觀測深度10619米,創世界紀錄,全海深無人自主潛航器、蛟龍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遠海裝備投入使用。2021年,山東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9萬億元,約占全國的1/6,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8%,海洋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6個海洋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一。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山東省依海而立、因海而興。面對廣袤無垠的深藍海洋,山東必將成為英姿勃發的弄潮兒,向前邁進的腳步也必將更堅定、更自信。
文|牛曉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