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3-04-28 10:58:04
原標題:萬米山洞:淄博“紅旗渠”的精神地標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萬米山洞:淄博“紅旗渠”的精神地標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徐光瑩
通訊員 閆盛霆 李琴
春雨一夜初歇。晨曦晴明,空氣格外的清新。
我市太河水庫一干渠淄川區管理服務中心的院子里,機器轟鳴,淄川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中的水廠擴容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清澈甘甜的太河水從萬米山洞中汩汩流出,經凈水處理后,將源源不斷地向淄川城區及羅村、寨里、洪山、雙楊、龍泉、昆侖等鎮供應著“生命之水”。
今年3月1日,是太河水庫一干渠萬米山洞通水45周年紀念日。為何要開鑿萬米山洞?為何它被譽為“地下人工河的世界奇跡”?萬米山洞成為淄博“紅旗渠”精神地標的文化密碼是什么?萬米山洞工程蘊含著怎樣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讓我們走近“掰開地球鑿開山,三河兩庫一線穿”的一干渠咽喉工程萬米山洞,找尋答案。
淄博“紅旗渠”的誕生
在淄川區中東部連綿群山中,有一條全長38.5公里的水渠,這便是堪稱淄博“紅旗渠”的太河水庫一干渠,它的作用是將太河水庫的水引到缺水的地方去。
一干渠灌區是太河水庫的主要配套灌區之一,包括當時的黑旺、寨里、羅村、楊寨、雙溝、洪山、龍泉等12個公社。其咽喉工程萬米山洞更是舉世聞名,為當時全國最長的人工開鑿隧洞。這條隧洞位于一干渠東段,全長10474米,高3.8米,寬3.4米,全部水泥底板,坦蕩如砥,半圓形頂部堅固美觀。它就像一條氣勢恢宏的“長龍”,潛伏于連綿的群山腹中。
時間推移到49年前。1974年冬,為了改變“山是和尚頭,水貴如香油,二十里外求水吃,水荒饑荒萬家愁”的狀況,淄川區委、區政府經過反復比較論證,最終認為打通萬米山洞比走臨淄邊河一帶要合算,便作出了“穿透佛村嶺,打通萬米洞,引來淄河水,徹底改變淄川面貌”的決定。
“原來黑旺、蓼塢等一些地方缺水厲害,那里的老百姓都喝雨水,家里挖個大坑,雨水流進去存起來,喝的時候舀出來,水都是黃的。”原一干渠指揮部政工科副科長劉桂芹對記者說。
缺水,一直困擾著淄川東部的山區人民。
但是,在群山連綿、溝壑交錯的群山之中開鑿一條全部由石灰石、紅粘泥斷層構成的萬米地下長廊,談何容易?有的人望而卻步,有的人說是天方夜譚、簡直不可思議。
困難嚇不倒淄川人民。
嚴冬時節的佛村嶺上,風展紅旗,飛歌錘響,一片大干快上的景象,來自5個公社的3000多名民兵打響了開鑿萬米山洞的戰斗。他們按照各營、連的分工,擺開了一字長蛇陣的戰場,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于拼搏,大干苦干,只爭朝夕,不打通萬米山洞誓不罷休。
萬米山洞工程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根據設計要求在山洞所經過的山嶺,打豎、斜井21眼,各井口都建起了揚水站,把通過這條地下長龍引來的河水,送上高山峻嶺,灌溉十幾萬畝土地,并供人畜用水。同時,為發展工業生產提供水源。
萬米山洞被稱為繼“紅旗渠”之后的全國“第二號工程”,戰線之長、工程量之大在淄川區乃至我市水利建設史上實屬罕見。
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萬米山洞工程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仍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名淄川百姓。
修建萬米山洞,工程浩大。搞這樣的地下水利建設,淄川人從未見過,也沒聽說過,更沒干過。整個工程需要大量的鋼材、木材、炸藥、水泥、沙、石灰等物資,還得用大量工具及機械設備。可是,當時既缺工具,又無機械,資金缺乏,材料緊張。面對這些困難,怎么辦?
資金不足,全區捐款;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技術訓練,沒有任何可以輔助的現代化機械,民兵們靠鋼釬鐵錘、鐵鍬大筐,靠人掮手扛,掄錘打釬,苦戰19個月,硬生生地鑿出了這條生命渠、幸福渠,建成了當時全國最長的人鑿農灌通水隧洞,創造了萬米山洞這一“人間奇跡”。
這奇跡靠的是自力更生。那些吃著窩頭、睡著草席的建設者,堅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馬,沒有機械電力,就用人工打眼,放炮掘進;在斜井,不能用人工拉滑子提升,民兵們就肩抬大筐,把石碴和土一筐筐地運出去。
這奇跡靠的是艱苦奮斗。他們緊攥鋼釬,揮動大錘,一分分、一寸寸地在堅硬的巖石上打眼,鋼花四濺,虎口震裂,鮮血直流。手腳凍麻木了,呵呵手、跺跺腳接著干。
這奇跡靠的是團結協作。工地是前方戰場,機關、廠礦、農村就是后方陣地。糧食、絞車、電纜、雞蛋、煎餅……58萬淄川百姓成為堅強后援團。
這奇跡靠的是無私奉獻。羅村民兵營常連芳在九號井放炮后排險中被飛石打倒,獻出了年僅21歲的寶貴生命;二里民兵營羅茂富在立井塌方中被巨石砸中;更讓人痛心的是黑旺民兵營16名兄弟姐妹,因驟降大雨山洪灌入山洞以身殉職……一干渠建設中犧牲的26名干部、民兵的名字,如絢爛奪目的珍珠一樣,永遠閃爍在人民心中。
40多年前創下“地下人工河世界奇跡”的場景歷歷在目,原龍泉民兵營施工組組長賈士富回憶道:“當時我們和羅村民兵營負責六號山洞,洞口處理、兩個閘口,加上兩段明渠、一個U型渡槽,我們干了整整四年。”
“劈開千座山,鑿通萬米洞”的一干渠包括萬米山洞工程、20公里干渠工程、錦川河渡槽工程、昆侖倒虹吸工程、一到六支渠等,實現了淄河、孝婦河、范陽河“三河”相通,太河水庫、萌山水庫“兩庫”相連,極大優化了水資源配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靜靜流淌的太河水默默訴說著歷史的過往,一干渠宛如一座綿延起伏的“水長城”,每年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參觀。今天的萬米山洞,已不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淄川人民艱苦奮斗精神的一個象征。
散發歷久彌新的光芒
渠水長流、精神永存。“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便是萬米山洞成為一干渠精神地標的文化密碼。
新時代的萬米山洞依然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這種內涵經反復錘煉、豐富發展,越來越散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芒。如何傳遞好精神火把、永葆理想“藍光”,鼓舞淄川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個課題。
為貫徹落實“三提三爭”活動要求,淄川區水利局將充分挖掘萬米山洞工程的奮斗精神和文化底蘊,統籌抓好全區供水工作,做好路水循環的文章,建設有水、有景、能用、能看的水生態。打造萬米山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萬米山洞出水口建成花園式景觀,建有沙盤、紀念碑亭,免費向社會開放。為了挖掘珍貴的歷史資料,2018年,淄川區政協組織專門班子,通過走訪當年的建設者,編纂出版了《幸福天渠》一書,真實再現了一干渠特別是萬米山洞建設的火熱場景。淄川區委黨校專門錄制視頻黨課《萬米山洞創奇跡》,由黨校老師田小鷗作巡回報告。
“現在它仍舊發揮著重要的水利作用。”在萬米山洞出水口,淄川區水利局局長袁寶輝指著蓄滿清水的山洞說。
淄川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竣工后,可將現有的“三調一引”供水水源互聯互通,實現四大水源的相互調配、相互保障,使淄川區規模化供水率提高到78%,有效提升全區供水安全保障率,也使一干渠成為澤被后代、造福百姓的重要水利工程。
“萬米山洞”精釀啤酒項目是淄川區寨里鎮鄒家村新上馬的重點項目。焦政源是鄒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他說:“萬米山洞出水口就在鄒家村東面的大牛山山下,不僅是機緣巧合,更是鄒家村發展的不竭動力。”從記事起,焦政源就經常到出水口觀看,外出上學,他更是無數次地向同學們“炫耀”。現在,精釀啤酒項目注冊的就是“萬米山洞”商標,用的就是通過萬米山洞輸送過來的水,釀出的啤酒口感就是不一般。這讓焦政源不僅感到格外自豪,更是平添了更多的自信。
“這已是澆了第三遍水了。”面對著綠油油長勢喜人的麥苗,孫振海的臉上寫滿喜悅。“澆地的水,就是通過萬米山洞輸送過來的,有了這些水,這些年我才放開手腳,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畜牧業、農業。”孫振海是淄川區羅村鎮于家莊村人。2016年成立山東振海農牧有限公司開始養豬,規模持續擴大,在羅村鎮山周村及寨里鎮等建有標準化生豬、麻雞等養殖場。2018年,他又成立了淄川振海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3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在萬米山洞出水口上方,鑲嵌著山東省原副省長高啟云題“萬米山洞”四個剛勁有力的刻石大字,陽光下熠熠生輝,綻放著自信和溫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