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6-04 18:52:06
原標題:山東打造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守好黃河入海最后一道環境關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打造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守好黃河入海最后一道環境關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初夏時節,東明縣黃河灘區萬畝虎杖園里,煥發著勃勃生機。基地負責人車發展彎腰弓背,費了很大的勁兒才將一棵虎杖從土里拔出:“你看這虎杖根系發達,附著力很強,粘帶的土很難用手掰掉。”
東明縣是“黃河入魯第一縣”,灘區面積全省最大,是黃泛平原風沙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虎杖根莖粗壯,根系龐大,可以有效抓附土壤、保持水土。
東明將源自云貴川一帶的野生虎杖引種到黃河灘里。“虎杖種植示范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可減少東明黃河灘區泥沙流失量約30%,全年可減少地表徑流量25%以上,大大改善黃河灘區生態環境。”車發展說。
生態保護是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任務。山東強化系統治理,打造沿黃生態廊道,統籌沿黃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全省特別是黃河流域主要環境指標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2022年,黃河干流山東段連續7年實現國控斷面Ⅱ類水體比例100%,黃河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100%;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5個、“兩山”基地9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黃河流域的生態治理牽一發而動全身。2021年4月,山東、河南兩省簽訂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搭建起黃河流域省際政府間首個“權責對等、共建共享”的協作保護機制。去年,山東撥付河南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2022年,黃河干流山東段6個國控斷面年均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Ⅱ類水平,實現了黃河干流入魯水質安全有效保障、省內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黃河口海域優良水質比例不斷提升。”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郭琦介紹。
從水到氣,山東主要環境指標持續大幅改善。全省PM2.5濃度連續三年以年均10.3%的幅度顯著改善,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達到36微克/立方米,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總體滿意度連續兩年超過93%。
從菏澤出發,沿著黃河順流而下,泰山迎接八方來客。今年,“客人”中有個新面孔——綠帶翠鳳蝶。“綠帶翠鳳蝶被稱為‘森林綠皇后’,與中華麝鳳蝶并稱為姊妹蝶。這種國內罕見的蝶能在泰山被發現,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的印證。”泰山森防站站長、研究員申衛星告訴記者。
近年來,山東統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一體化推進修山、增綠、擴濕、整地,著力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尤其對泰山、沂蒙山、尼山、沂山和南四湖、東平湖、黃河三角洲等重點生態區域,組織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210多個,生態修復治理面積超過300萬畝,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持續增強。
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高污染、高耗能”一度是山東發展的一塊“心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考驗選擇和定力。黃河北岸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就曾面對這樣的選擇:占地近50平方公里的新陽煤礦與規劃建設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一部分區域高度重合,怎么選?往哪兒走?
滿地的“黑色金子”不挖了,走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于是,一個可采百年的3億噸大煤田,剛進入投資回報期就提前“退役”。棄采一個煤礦,起來一座新城,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機器人與空天智能裝備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曾經的礦區四周,一個個綠色低碳項目正在拔地而起。
伴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山東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和用地結構持續優化。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山東碳排放配額履約比例99.82%、累計成交額占全國的53.55%,全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質效明顯。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無數生靈的家園。最近,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付建智乘船出海時,偶遇一群江豚在黃河入海口嬉戲捕食。“看到有船駛來,它們也不害怕,時不時將頭探出水面。”付建智告訴記者,“往年最多見到三五只,這次大大小小十余只,是個‘江豚家族’了!”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山東加強保護地管理,維護棲息地完整。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528處,保護范圍涵蓋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昔日“江豬翻滾躍漁船”的景象,再現黃河入海口。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從187種增加到371種,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在此安家落戶。
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今年以來,費縣東蒙鎮云瀑洞天景區一大批新游樂項目開工建設,建設資金來自景區內的一塊石頭。“我們通過景區內‘指動石’這個景點獲得了600萬元的抵押貸款,增建游樂項目,打造特色民宿,解決景區留客難的問題。”云瀑洞天景區經理劉娜說。如今,一塊石頭、一棵樹都能成為生態資源轉化的標的物。費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張富文告訴記者,費縣通過推出“種植貸”“養殖貸”等8大系列金融貸款產品,成功運作普惠金融信貸業務86筆,信貸額度達到1.06億元,其中“指動石”景點、千年流蘇樹分別獲得抵押貸款600萬元、230萬元。
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推動生態資源變資本。去年12月,《山東省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 陸地生態系統(試行)》印發,解決了生態產品價值評價可量化問題。當前,山東各地正不斷探索打通“兩山”轉化渠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動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