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wǎng)
2023-06-21 18:49:06
原標題:觀瀾亭丨小清河將復航,讓人想起齊魯古代“母親河”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觀瀾亭丨小清河將復航,讓人想起齊魯古代“母親河”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周學澤
近日,濟南高新區(qū)政務(wù)服務(wù)中心暨自貿(mào)試驗區(qū)濟南片區(qū)綜合服務(wù)中心為小清河復航工程濟南港主城港區(qū)發(fā)出港口經(jīng)營許可證,這也是小清河復航工程沿線4個港口首發(fā)港口經(jīng)營許可證,標志著小清河濟南港主城港區(qū)已具備運營條件。
按照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下達的任務(wù)目標,今年全線通航。這意味著,經(jīng)過近3年半的日夜奮戰(zhàn),停運26年的小清河就要全線復航了。
小清河復航,是經(jīng)濟的“復航”,也是文化的“復航”。小清河航道,所行原為濟水故道。因此,小清河復航,讓人禁不住想起濟水,那是山東古代的一條“母親河”。
作家柏楊在其歷史學著作《中國人史綱》中寫道:“姒文命(大禹)治理的黃河等九條河流中,八條河流直到二十世紀仍然存在,只有濟水在若干年后被黃河并吞,成為黃河的下游,只剩下一個尾巴,改稱小清河,還微留痕跡。”
6月21日,山東省運河經(jīng)濟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濟寧市委黨校原副校長姜傳崗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濟水可謂山東的母親河,山東幾千年的文化根源之一正是濟水。因此,小清河復航,有重大經(jīng)濟意義,同時也是重新認識山東文化的一次契機,借助小清河的復航,我們可以更好認知齊魯文化的根脈。
第一,以歷史發(fā)展眼光認識濟水和小清河的變遷。
現(xiàn)在談到山東,人們常說的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水”通常被解釋為黃河。黃河現(xiàn)在和濟南很近,從黃河南岸到濟南千佛山,僅僅只有10多公里。但170多年前,黃河主干道離濟南大約有200多公里遠,盤踞在濟南門口的那條河,叫作濟州水道。
姜傳崗認為,在古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黃河下游流域是在今河北省和天津一帶。黃河定格于山東是在清末,而在此前歷史上,對山東影響深遠的是濟水。
古濟水被稱作四瀆之一,四瀆是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司馬遷的《史記》多次提到濟水,濟水能和長江、黃河、淮河并列,足見其重。《山海經(jīng)》中說:“濟水出共山南東丘”(“共山”在今河南省濟源市)。《水經(jīng)注》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等。《禹貢》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至于菏(菏澤,古澤名),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 《禹貢》為《尚書》中的名篇,是我國歷史地理研究中極為重要的文獻。
據(jù)河南日報報道,歷史上濟水“洑三現(xiàn)三”:濟水于王屋山太乙池開濫觴,潛流至龍?zhí)端潞蜐鸀^廟,變沇為濟,這是濟水的一洑一現(xiàn);濟水出濟源流經(jīng)沁陽、孟縣(今孟州市)和溫縣,然后潛伏穿越黃河,在滎陽伏流出來,這是濟水的二洑二現(xiàn);濟水自滎陽向東,經(jīng)鄭州惠濟、新鄉(xiāng)原陽、開封蘭考等,再次潛流數(shù)百里,至山東定陶而出,繼而經(jīng)菏澤、巨野、鄆城、濟寧、濟南、濟陽,最后從臨淄(今東營)入海,這是濟水的三洑三現(xiàn)。
姜傳崗認為,濟水“三洑三現(xiàn)”的記載需要科學判斷和甄別,濟水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洑潛而流有可能,下游平原地帶,河流伏流違背科學,所謂伏流應(yīng)是地表水斷續(xù)的特征。查閱《史記本紀第二夏》中大禹“道九川”有:“道沇水,東為濟,入于河,泆為滎,東出陶丘北,又東至與荷,又東北會于汶,又東北入于海。”司馬遷沒有用“伏”字,這個記載比較準確。
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決口奪濟水故道北流。但黃河并沒有按照濟水原道入海,在歷城華不注山一帶,黃河脫離濟水故道,東北流經(jīng)利津入海。黃河此經(jīng),讓濟水在歷城分了岔,一支向北流向了濟陽、利津,一支向南走原河道。濟水歷城以下的河段荒廢,防洪功能漸失。一到雨季,黃河洪流吞噬農(nóng)田、村舍乃至人命。
金朝天會八年(1130),原北宋濟南府知府劉豫在華不注山南側(cè)修筑了濼堰,將濼水導入濟水故道,并沿著濟水故道挑挖疏浚,使之直通大海,這條新挖出的河流就是小清河。之所以叫小清河,是因為當時人們把從東平到利津這一段濟水叫做大清河。
濟水在西漢以前水源充足,水勢浩大。東漢之后,水量逐漸衰微,至今只余留首尾兩段:在濟水的源頭濟源市亞橋下,還有6.8公里古濟水涓涓流淌匯入蟒河進入黃河;在下游,從濟南到入海口237公里的濟水故道小清河,以玉符河為源,攜帶著趵突泉、大明湖的清流一路高歌奔向大海。這是濟水最后的“余響”。
第二,濟水和小清河的變遷,對齊魯文化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濟水的變遷,對沿途河南、山東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不少城市的得名來自濟水。姜傳崗考證,作為古代九州之一的兗州,得名于濟水。兗州之名源于“兗水”,兗水即是“沇水”,亦即濟水。《禹貢》言:“導沇水 ,東流為濟”。又言:“濟、河惟兗州”,是說濟水、黃河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屬于兗州。兗州初址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濮陽地區(qū),后來沿濟水多次往東搬遷,最后定于山東省的現(xiàn)址。其他地名,如濟州(先后址于碻磝、巨野、任城)、濟北(古郡,位于現(xiàn)在山東省西北部)、濟寧、濟南、臨濟(隋代置)、濟陰(在今定陶、曹縣之間)、濟陽(《水經(jīng)注》縣置,址在濟陰縣以北,今菏澤市西南、金代以來址于現(xiàn)在的濟陽縣)等,更是直接以“濟”字為名。此外,河南省一些地名也是來自濟水,濟源就是濟水之源的意思。
濟水是齊魯文化的“母源”之一。周朝時期的“齊國” 、今天的“齊河縣”之“齊”字,得名于濟水。《春秋說題辭》曰:“濟,齊也” 。《風俗通》曰:“濟者,齊也,齊其度量也。”因此,“齊魯文化”中,流淌著這條從中原大地流淌下來的濟水的基因。濟水在數(shù)千年歷史上成就了古代山東的文明開發(fā)和繁盛,可謂齊魯之邦的母親河之一。
第三,濟水和小清河的變遷,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重要影響。
歷史上,濟水和小清河在人們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濟南,即濟水之南的意思,在古代這里上可達運河,下可至沿海鹽場,使?jié)险瓶刂綎|漕運鹽運以及稅收管理大權(quán),水陸四通,舟車輻輳。
小清河挖通后,在泄洪、排澇、灌溉及航運諸方面發(fā)揮著較好的經(jīng)濟及社會效益。尤其航運一直是山東境內(nèi)效益最好的航道之一,海鹽可從海濱水運到濟南,再通過大清河(現(xiàn)黃河)上游轉(zhuǎn)運到中原內(nèi)陸各地。1986年后,隨著公路運輸?shù)陌l(fā)展,小清河航運受到巨大沖擊,貨運量、港口吞吐量直線下降。1995年黃臺港貨物吞吐量已減至1.5萬噸。1996年,小清河斷航。
2020年,山東決定正式啟動小清河復航工程。復航后的小清河全長169.2公里,將發(fā)揮航運、防洪、灌溉、生態(tài)、旅游、環(huán)保、商貿(mào)等多項功能,為全國新增一條通江達海的內(nèi)河航運“黃金水道”。
今天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小清河從深遠的歷史中走來,她承載著厚重的文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