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23-08-02 14:25:08
原標題:淄博:用“綠色”描繪城市底色
來源:煙臺日報
原標題:淄博:用“綠色”描繪城市底色
來源:煙臺日報
太陽光下,公共機構的屋頂鋪滿了太陽能光伏板,僅三座建筑的分布式智能光伏電站運行25年可等效植樹約30萬棵;高規格布局的齊魯儲能谷,探索能復制可推廣的零碳產業園區“淄博”模式,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傳統水泥行業源頭降碳、全面管碳,讓傳統產業擺脫高污染、高耗能的“標簽”,立足“雙碳”找出路……
綠色,不再只為城市發展“錦上添花”,而是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底色。淄博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節能減排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聚焦減碳降碳、綠色發展目標,在城市建設發展的各個領域貫徹綠色低碳理念,全面加速綠色低碳轉型,讓城市在高質量發展路上逐“綠”而行。
實現“光伏自由”
加速布局新能源產業
如果從天空俯瞰淄博市文化中心,你會發現整個屋頂都被太陽能光伏板覆蓋。不僅在淄博市文化中心,淄博市還在市委會議中心和人民政府文印中心共三個公共機構設立了分布式智能光伏電站,充分利用公共機構屋頂空置資源,大力推進光伏發電開發利用,為全市能源結構調整樹立典范和標桿。
山東齊盛佳新能源有限公司將智能化管理應用于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三個分布式智能光伏電站建設容量共計3321千瓦,年均發電量約362.44萬千瓦時,25年可節省標準煤約2911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3611噸,減少碳粉塵24115噸,等效植樹約332100棵。數據統計,在光照條件充足的情況下,淄博市文化中心屋頂光伏項目可基本滿足文化中心在白天的用電需求。
淄博不僅在公共建筑上實現了“光伏自由”,位于淄博市高新區的齊魯儲能谷,更是為園區乃至城市實現“用電自由”。
作為淄博雙碳行動的先行者,齊魯儲能谷圍繞新能源龍頭企業主導產品形成了國內最全的儲能、光伏及海上風電三大高端產業。目前,齊魯儲能谷科學布局零碳智慧創新產業園、固態鋰電池產業園、先進儲能裝備創新產業園三大產業園區,堅持“零碳產業”和“零碳園區”雙輪驅動,建設能復制、可推廣的零碳產業園區“淄博”模式。
追求“零碳”,是齊魯儲能谷的基調。一走進齊魯儲能谷,就能發現只要是能夠鋪設太陽能光伏板的地方,都被整齊的光伏板覆蓋,就連園區全部圍墻都是由太陽能光伏板組成;在先進儲能裝備創新產業園,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項目突破了制約鋰電回收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通過高效轉化與精深分離兩大技術手段,將鋰回收率提高至95%以上,并實現污染物近零排放。
近年來,淄博市加強光伏開發,制定《淄博市光伏規模化開發實施方案》,以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為契機,堅持發展分布式與集中式光伏并舉,2022年,全市新增光伏建設容量129.43萬千瓦,其中,新增分布式光伏建設容量91.68萬千瓦,新增集中式光伏建設容量43.84萬千瓦。
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是淄博在能源領域實現綠色低碳的縮影。除了太陽能,在生物質能、天然氣、氫能等能源領域,淄博也進行了大量的探索:
——有序推動生物質能開發,臨淄、桓臺、高青等生物質發電項目納入《山東省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0年)》。
——積極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臨淄熱電廠有限公司2*30兆瓦+2*15兆瓦分布式燃機項目等3個項目已納入《山東省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有序建設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華電淄博2*9H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項目入選省能源保障網項目“十四五”重點項目。
——實施氫能應用示范行動,出臺《淄博市氫能產業規劃(2021-2030年)》《2022年淄博市推動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深入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加強工業余熱利用,實施了高青縣虹橋供熱首站、蘆湖路高溫水管線、周村建設智慧供熱管網等一批余熱利用工程均已完工,增加余熱熱源保障能力680萬平方米以上。
立足“雙碳”找出路
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如果說“零碳園區”“零碳產業”是馳騁在新賽道上的黑馬,那么“源頭降碳”、“全面管碳”則為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
提到水泥行業,大多數人就會聯想到高能耗、高污染等關鍵詞。但是位于淄博市的東華科技公司,“綠色”卻是企業發展的主色調。2022年,東華科技建成山東省首個中溫中塵SCR超低排放項目,該項目改造完成后,水泥行業的“頭號”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減少了約200噸,氨逃逸年減少排放15噸,環境效益顯著。
不僅如此,東華科技構建了“源頭降碳”“全面管碳”的產業全鏈條體系,全力驅動產業升級和綠色先進產能釋放。
在“源頭降碳”上,東華科技采用以“氫”替煤,建成了水泥行業全球首套氨供氫替代煤炭示范工程,實現20%燃煤替代,相當于每年少用標煤6萬噸,少排二氧化碳15.5萬噸,通過能源替代實現源頭減碳。在“全面管碳”上,全鏈條打通人、財、物、產、供、銷數據聯通,建成了水泥行業碳資產管理平臺,對生產環節碳排放進行全過程管控。目前,該平臺已上線運行,能夠實現碳排放精細管理、碳資產管理、碳排放預測等功能,達到智能控碳減碳的預期效果。
東華科技公司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是淄博市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淄博市嚴格落實項目節能審查制度、新建“兩高”項目“五個減量或等量替代”要求,從源頭上減少綜合能源、煤炭消費,推動新建項目節能減排。
大力推進傳統產業三年技改行動計劃,組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200家重點規下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技改方案,2022年規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覆蓋面達80%以上,合力推動“技改專項貸”落地惠企,加強政策支持,2022年發放貸款37.02億元,惠及315個項目。組織“兩高”行業能效提升行動,出臺《淄博市“兩高”行業能效改造升級實施方案》,指導全市12個行業516家“兩高”企業“一企一策”制定能效改造提升方案,2022年全市248家企業達到省提升目標。強化節能服務,深入實施能效對標、能效監測幫扶、節能技術推廣等服務企業的“組合拳”,制定出臺《淄博市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方案》、能源監測計劃,截至2022年,已組織全市紡織、化工、水泥、電力等行業企業進行能效對標。開展節能監察,倒逼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22年對44家企業進行執法監察,幫扶問題企業限期整改。
引導全社會向“綠”而行
低碳環保就在我們身邊
低碳環保不僅是政府和企業需要踐行的原則,更是城市中每一位公民的必修課。
在淄博人民公園的綠意蔥蘢下,坐落著一座“綠色家園”,這里是淄博市綠絲帶發展中心設計運營的淄博市垃圾分類體驗館暨人民公園城市書房。
淄博市綠絲帶發展中心作為推動淄博市“全員環保實踐中心”的運維團隊,在這里,綠色環保并不是一種監督,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自2020年11月底啟用,截至2021年9月底,“綠色家園”入館近10萬人次,志愿者超過5000余人次,志愿服務時長超過20000小時。
淄博市自2020年創新提出并建立“全員環保”工作機制,實現變單一業務部門“孤軍作戰”為全行業、全領域協同發展。為推動各界及公眾成為“環保吹哨,全員報到”的重要力量,淄博市探索出由“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全員環保行動實踐模式,建設打造“全員環保實踐中心”,以領域樞紐推動目標作用。機制引導,平臺助力,行動體現。“全員環保實踐中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帶動環保企業、學校社區、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搭建起集志愿服務、科普教育、公眾開放、社會監督等行動內容為一體的環保行動參與平臺。
不只是“全員環保實踐中心”,淄博市倡導的低碳綠色生活,已經融入了淄博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建筑領域,推動公共建筑、老舊居民小區等既有建筑實施節能改造,2022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84萬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30萬平方米。持續推進《淄博市綠色建筑創建三年行動》,2022年全市綠色建筑竣工面積約608萬平方米,3個綠色建筑類項目獲得2021年度省工程建設泰山杯獎,縣城及以上城市規劃區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設計達標率達到100%。
在交通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制定《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明確公共服務領域、商用車領域、私人消費乘用車領域重點任務,出臺支持引導政策,目前我市新能源公交車占全市公交車總量達到90%,巡游出租汽車均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大力推進綜合能源港建設,出臺《淄博市綜合能源港布局專項規劃(2021-2025年)》,2022年,全市建成綜合能源港10座。
在社會生活領域,探索實施碳普惠制度,利用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優勢,量化低碳行為,帶動家庭、學校等共同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重點推動全市公共機構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鼓勵建設廢舊物品回收設施,推動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辦公家具等廢舊物品循環再利用。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低碳日、世界地球日、綠色出行宣傳月、公交出行宣傳周等活動,引導全社會樹立綠色低碳的意識。
YMG全媒體記者 衣玉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