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3-08-17 09:09:08
原標題:郁達夫青島避暑紀游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郁達夫青島避暑紀游
來源:齊魯晚報
□趙瑞峰
1934年,杭州的夏天干旱、酷熱異常,于前一年移家杭州的作家郁達夫,“晚上非至午夜過后,晨之二點,方能略睡,桌椅床席,盡如熱水壺”,讀書、寫作也難以進行。
恰在此時,郁達夫收到在青島市立中學任教的汪靜之、盧叔桓邀請他到青島避暑的信。郁達夫得信大喜,于七月六日攜妻將雛,先至上海,再乘船去青島。
郁達夫在上海因事耽擱了幾天,直到七月十二日才登上船,出吳淞口往青島,到次日午后1時即抵達青島。在碼頭上岸后,郁達夫先借住在盧叔桓寓所,后移居廣西路38號駱氏樓上,直至離開青島。
初到青島,“白的燈臺,紅的屋瓦,彎曲的海岸,點點的近島遙山”“比無論哪一個港市,都要清新些,美麗些”,青島給郁達夫的第一印象很好,而且青島夏天氣候涼爽,頗便寫作,這讓郁達夫有了在青島小住的打算。郁達夫從七月十三日到達青島,至八月十一日離開,幾乎一個月。
據郁達夫《避暑地日記》(以下簡稱《日記》),購書讀書、接訪會友、飲食起居、攀談閑聊、飲酒宴筵等,構成郁達夫寓居青島一個月的全部生活,從中也可以看出郁達夫的思想情趣。
郁達夫一生不但奮筆著譯,而且節衣縮食,大量購書、勤奮讀書,在北京、杭州是這樣,此次避暑青島也是如此。他到青島的第四天,即七月十六日,就在日記中寫道:“買《德田秋聲小說集》一冊”“讀伊藤左千夫氏小說《野菊之墓》”,并認為其只有感傷,并無其他佳處。
郁達夫在七月十八日的日記中說,“想買一本植物圖鑒來對查青島的植物,不果。”但次日還是買到了,他據此查閱青島植物,并在日記中寫道:“樹以豆科的刺槐樹為最多,其次則為松科之松、殼斗科之櫟與栗樹,與筱懸木科之筱懸木等,此外如銀杏雜木,種類極多,不能詳記。”
郁達夫連續多日在日記中記錄了購買和閱讀的書籍,如七月二十一日,“買柳田國男著之《雪國之春》一冊,紀行小品杰作也。”次日,“午前在家讀《珂雪詞》,覺得好詞也不過幾首而已。”七月二十四日,“因打算五六天之內去嶗山,遂讀青島志及嶗山地志等三四篇,以期先對之有感性認識。”當天又“讀田山花袋之《緣》,為《蒲團》之后集,前數年,曾讀過一次,這一回是第二次了,覺得不滿之處頗多,不及《蒲團》遠甚。”八月九日午后,在“日本民團販賣部買了廉價書十余種,都系文學書。”
郁達夫在青島避暑期間,所買、所看多系日本文學,這是因為他早年曾留學日本,后來的小說創作也受到日本文學的影響。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那時青島處在日本實際控制中,有多處由日本人經營的書店,購買日本書籍頗方便。
郁達夫那時是首屈一指的名作家,所到之處,對文學青年構成強大的吸引力。郁達夫到青島的第三天,即七月十五日,午后就有人來拜訪,他在十七日的日記中則寫道:“晚上蕭君請吃飯,在濰縣路的可可齋。”
郁達夫在青島期間有許多文人往來,他在日記中也記錄了拜訪他的人。比如,七月十八日,“五時后回寓,有青年詩人李君來訪……晚上月明,和自上海來訪的林微音氏,在海濱漫步。”七月二十日,“午后有青島《正報》館的趙懷寶、張紫誠兩氏來訪。”七月二十三日,“午后有《北洋畫報》記者陳紹文氏來訪,同來者為陳之妹及女國術家欒小姐等。”七月二十五日,“訪楊金甫不遇,改日或和他一道上嶗山去。”七月二十六日午后,文學家、教育家楊振聲來拜訪郁達夫,晚上山大學生四人來談,坐至晚上11點。二十九日,“午后汪靜之、盧叔桓來,鄧仲純也來,便同去吃夜飯。”鄧仲純是郁達夫昔年在北京的鄰居。八月九日,“午后,友人俱集,吳伯簫君亦來訪。”八月十一日,“即將離青島,忽有學生莊瀛海來信,謂急欲一見,以快信作復,令于午后三四點鐘來……晚上來送行者絡繹不絕”。
青島風光旖旎、山多海闊,可游覽之處甚多。郁達夫生性好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郁達夫到青島的最初幾天,因忙于搬家置物,無暇出游,直到五天后的七月十七日,居處安定了,這才到旗臺山(信號山)頂去看青島全景。
郁達夫認為青島市區高低不平,樹木青蔥,地面多小山,到處可見海,最是青島特色。郁達夫還去多處游玩,他在七月十八日的日記中寫道,于午后“復去青島市東南北各部延邊走了一圈,更上貯水山、青島山等處登眺到夜,這樣青島全市的形勢,已約略洞曉了。”七月末,郁達夫去沙子口看風景,認為“自湛山至沙子口一帶風景絕佳”,但遺憾的是“公共汽車必繞李村而去,海岸風景一點也看不到”。
八月一日,郁達夫去了嶗山,他在這天的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游嶗山的感受:“晨九時去嶗山……經李村、九水等處,十一點到板房,步行上山,凡三里,至柳樹臺嶗山大飯店。”“登嶗山大飯店南大樓,向西南望去,除王子澗上之千巖萬壑,石山樹林外,能遙見膠州之遠山,海色迷茫。”“由柳樹臺東北面下山,經竹窩,觀嶗山屋,沿溪而至北九水廟。亦有飯店、小學、保安分駐隊等設置,山上即麻姑樓……從九水廟起,路漸狹,沿大石壁與清溪,七八里而至靛缸灣之瀑布……山腹亦有小村落,僅茅屋數間耳。附近一帶,統名雙石屋村。更有河東村、河西村等名,界限不清,東西雜出,足見十余年前,為荒山,居民不多。而柳樹臺無柳樹,竹窩中不見竹,尤覺可笑。觀石屋路旁,有大石一,上刻壬子年豐潤張人駿與同人蒞游題記。靛缸灣瀑布旁,有‘空潭瀉春’四大字刻石,為民國二十二年四月,鄭元坤所書。對面石上之‘潮音瀑’三字,系民國二十年八月番禺葉公(恭)綽所題。”
嶗山勝處,是東海上的白云洞、華巖寺、黃山、青山、明霞洞一帶,但需要乘海船才能到達。郁達夫因時間緊迫,又未提前租海船,因此沒去成,因此郁達夫在后面的日記中稱“……約于下禮拜二去嶗山游上述諸勝,但并未成行。"
郁達夫后來沒有再來青島,嶗山也只能縈之夢寐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