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9-05 09:39:09
原標題:一株南極海藻,如何變成海洋新藥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一株南極海藻,如何變成海洋新藥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在南極未經污染的冰冷海域中,生長著一種特殊的藻類植物,名為南極褐藻。今年6月,在青島,免疫抗腫瘤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啟動臨床試驗。BG136的原料來源,正是南極褐藻。
BG136是我國“藍色藥庫”取得的又一實質性進展。從南半球的海域到北半球的實驗室,這株海藻如何完成“奇妙之旅”,變成給人類帶來抗癌新希望的藥劑?
“人類新藥研發迫切需要開辟新資源。海洋生物占地球總生物量80%以上,可以為新藥研究和開發提供重要資源。”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棟華說。
BG136的基礎研究,可以追溯到2004年開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間,中國海洋大學科研人員開展了海藻糖類資源研究,從其中的一種南極褐藻里,提取出了海洋天然多糖類化合物——倍他葡聚糖,并基于分子結構特點將其命名為BG136。研究發現,BG136結構新穎、活性獨特,能夠與先天性免疫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發揮抑制腫瘤生長、抗腫瘤轉移等作用。
2013年7月,中國海洋大學在醫藥學院和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啟動運行了新型研發機構——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致力于海洋科技成果熟化開發和技術轉移轉化。2015年,BG136項目正式立項。
中試,是從基礎研究到轉化應用的關鍵一環。所謂中試,即把實驗室里的制備方法,放大到實際生產線上,模擬大生產工藝參數,開展較小規模生產試驗。中國海洋大學教授、BG136項目負責人于廣利表示,大約90%的海洋藥物都會折戟于中試。
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海洋藥物生產企業,擁有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藥物中試基地。2019年,在多年合作生產PSS、PMS等海洋藥物基礎上,正大制藥與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簽訂BG136戰略開發協議,成為新藥研發的“合伙人”。
在正大制藥9000多平方米的海洋藥物中試基地,原料藥總監劉振玉帶領團隊和科研人員們一起,圍繞中試生產開展工藝驗證,不斷優化工藝、調整參數、降低成本。劉振玉回憶,到了一些關鍵節點,大家采用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方式盯上、靠上。目前,BG136已經完成臨床試驗用藥的生產,根據一期臨床試驗方案投放醫院開展I期臨床研究。
回首來路,BG136從開始基礎研究到獲批臨床試驗,用時19年。于廣利介紹,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研”的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主要負責系統臨床前藥學和生物學研究以及藥品中試工程化相關技術突破,作為“產”的正大制藥則發揮資金支持、臨床研究制劑生產以及與臨床單位對接協調等作用,作為“政”的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則給予了大量指導和支持。在正大制藥研發副總裁陳陽生看來,這個合作過程“一舉多贏”:其中,科研機構解決了研究資金不足、缺乏生產場所等問題,企業也拓展了研發力量、提高了創新能力。
近年來,山東把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藍色藥庫”圍繞抗腫瘤、抗病毒、免疫調節、抗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在研新藥開發和布局項目達40余項,“聚集開發、梯次產出”良好態勢已然形成。去年,山東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173.1億元,同比增長8.1%。
“山東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杜冠華建議,下一步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加強對海洋基礎研究的方向引導,優化成果轉化的資金環境、技術環境、市場環境,強化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鏈布局的整體統籌,打造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眾日報記者 肖芳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