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09-07 14:09:09
原標題:焉傳祝教授團隊在罕見病領域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焉傳祝教授團隊在罕見病領域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來源:膠東在線
近日,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焉傳祝教授團隊在神經系統罕見病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先后發表于國際神經病學領域頂級期刊Brain(研究論著,中科院一區,5年影響因子14.6)、臨床神經病學領域頂級期刊JAMA Neurology(短篇報道,兩篇,中科院一區,5年影響因子22.2),神經病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logy(病例報道,當期封面圖片,中科院一區,5年影響因子10.3),運動障礙疾病頂級期刊Movement Disorders(Research letter,中科院一區,5年影響因子9.5)和分子遺傳學經典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研究論著,中科院二區,5年影響因子5.1)。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由來自大腦和脊髓的運動神經元的缺失引起。近年來的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腦膠質淋巴系統損害可能是ALS重要的發病機制之一。然而迄今為止,尚無研究驗證ALS患者中是否存在腦膠質淋巴系統損害。焉傳祝教授團隊在齊魯醫院中心院區和青島院區建立了完善的ALS臨床研究隊列,是國內外較大的擁有完整神經影像和體液生物樣本的單中心ALS研究隊列。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通過先進的磁共振成像技術,首次發現在疾病的早期階段,ALS患者即可出現顯著的腦膠質淋巴系統功能障礙,且睡眠障礙,尤其是睡眠效率下降和周期性腿動指數增高與ALS患者腦膠質淋巴系統損害關系密切。此外,代表腦膠質淋巴系統損害的ALPS指數可以作為ALS有效的早期診斷標志物,同時本研究揭示了腦膠質淋巴系統可作為延緩ALS疾病進展的干預靶點。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拓展了對腦膠質淋巴系統與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之間關系的理解,有助于圍繞相關靶點開發與腦膠質淋巴損害相關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新療法。本研究結果以研究論著的形式于2023年8月發表在Brain(PMID: 37584389)上,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及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兼聘副研究員劉雙武教授和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在站博士后孫曉晗醫師為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齊魯醫院神經內科焉傳祝教授和林鵬飛副主任醫師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
神經元蠟樣質脂褐質沉積癥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焉傳祝教授團隊在一個病因未明的神經元蠟樣質脂褐質沉積癥的家系中,發現單親二倍體可能是少數病因未明的成年晚發神經遺傳病的病因,本發現有助于一些罕見遺傳病基因檢測結果的解讀。本論文以短篇報道的形式于2022年5月發表在JAMA Neurology(PMID: 35576013)。神經內科在讀博士生余雯菲和曹麗麗主任醫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神經內科林鵬飛副主任醫師為論文通訊作者。
既往認為MYBPC1基因變異與先天性肌病和肌源性震顫有關,焉傳祝教授團隊通過肌肉超聲證實MYBPC1基因變異引起的表型應更準確地描述為肌肉快速交替收縮和舒張產生的肌肉振動,而非肌源性震顫。本發現以短篇報道的形式于2023年4月發表在JAMA Neurology(PMID: 37093584)上。神經內科在讀碩士生趙影為論文第一作者,紀坤乾副主任醫師為論文通訊作者。
遺傳性彌漫性白質腦病伴球形體(HDLS)是中樞神經系統一種罕見的腦白質病,既往認為腦活檢是該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焉傳祝教授團隊報道了兩例晚發型HDLS患者并證實皮膚活檢是診斷HDLS的一種高效的替代腦活檢的手段。本論文以病例報道的形式于2023年3月發表在Neurology(PMID: 36973072)并成為當期封面圖片。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宋承遠副主任醫師和在讀碩士生吳鳳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趙玉英主任醫師為論文通訊作者。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是一組以進行性共濟失調和小腦萎縮為主要特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和遺傳異質性。編碼過氧化物還原酶3的PRDX3基因中雙等位基因突變可以導致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脊髓小腦共濟失調32型(SCAR32),但世界上僅有數例報道。焉傳祝教授團隊確診了一個SCAR32的家系,患者攜帶PRDX3基因復合雜合的無義突變c.619C>T(p.Arg207Ter)和非經典剪接位點突變c.311+5G>T。進一步功能驗證結果表明,位于內含子3的剪接位點突變c.311+5G>T在PRDX3基因前體mRNA剪接中導致外顯子3整體跳躍。此外,該無義突變和非經典剪接位點突變引發了無義介導的mRNA降解,降低了過氧化物還原酶3蛋白的表達。本發現除了擴展了PRDX3基因突變的表型與突變譜,還提示了內含子+5位點G堿基替換對5’供體剪接位點與U1 snRNP互補區域之間的配對穩定性有害,導致前體mRNA剪接異常。本論文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2023.08發表于Movement disorders(PMID: 37553955)上,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在讀碩士生王光裕為論文第一作者,林鵬飛副主任醫師和趙玉英主任醫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肢帶型肌營養不良R7型(LGMDR7)也稱為肢帶型肌營養不良2G型,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肌肉疾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焉傳祝教授團隊牽頭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建立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LGMDR7多中心隊列研究,總結了中國LGMDR7患者的臨床、病理、影像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特點,這些發現擴大了中國LGMDR7患者的表型譜、肌肉病理特點和突變譜系,為本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以及病理機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本研究以研究論著的形式于2023年5月發表在遺傳學經典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PMID: 37216648)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在讀博士生呂曉晴和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鋒主治醫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林鵬飛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羅蘇珊主治醫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呂鶴主任醫師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為本論文第一單位。
專家簡介
焉傳祝,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青島院區院長,山東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青島市疑難罕見病診治中心主任。泰山學者特聘教授,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病學組組長,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病理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系統罕見病專委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山東省罕見疾病防治協會神經系統罕見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神經科雜志副總編。
對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脂質沉積性肌病、糖原累積病、先天性肌病、線粒體腦肌病、運動神經元病、神經系統遺傳變性病、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血管炎性神經病、巨軸索神經病、淀粉樣變性周圍神經病等疑難罕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國內較早地將分子病理診斷技術應用于肌肉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
相關鏈接:1.Brain:DOI: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d274
2.JAMA Neurology (uniparental disomy):DOI: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d274
3.JAMA Neurology (Muscle Vibration):DOI:https://doi.org/10.1001/jamaneurol.2023.0818
4.Neurology:DOI: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1684
5.Movement Disorders:DOI:https://movementdisorder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ds.29575
6.Human Molecular Genetics:DOI:https://academic.oup.com/hmg/article-abstract/32/15/2502/7175396?redirectedFrom=fulltext&login=false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