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9-14 15:38:09
原標題:在孔子故里,媒體人溫“故”知“新”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在孔子故里,媒體人溫“故”知“新”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本報記者 劉一穎 楊燁瑩 張楠
“每一塊石碑、每一棵古柏都在講故事、說文化。”9月13日上午,全國省級黨報社長總編“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采訪團來到濟寧曲阜,在孔府孔廟感受儒家文化,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顧新東感觸頗深。
初秋的孔廟,莊嚴宏偉,紅墻黃瓦、松柏參天。這座祭祀孔子規模最大、最為古老的廟堂,迎來了全國各地黨媒人。金聲玉振、奎文閣、大成殿、詩禮堂等建筑,吸引大家駐足細看。
看到歷經榮枯的先師手植檜,顧新東感到震撼。如同這棵古樹,儒家文化傳承發展也從未中斷。“我們可以從孔府孔廟這本厚厚的史料中,讀出一條清晰的文脈,這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實證。”
杏壇,相傳孔子授徒設教、創辦私學之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穿越時空的思想,依舊深刻地影響著現代生活。
兵團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潘若愚談到,此次采訪也是一次學習之旅,對儒家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只有保持時刻學習、實時學習的狀態,才能不斷進步、提高認識。”他說,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推進文化“兩創”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做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
“大家看,這張圖畫的是什么?”孔府三堂北側,內宅門后的《戒貪圖》照壁前,大家端詳起來。“衍圣公將此圖制作在內宅外出的必經之路,就是提醒子孫不要貪得無厭。如今,這里已成為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一處重要的現場教學點。”聽到講解員介紹,極目新聞文體副刊部記者夏雨說,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結合時代進行闡發,是文化“兩創”的生動實踐。
深耕人文沃土,守正創新做好“探源”“活化”“立德”“傳播”文章,山東把文化傳承發展擺在重要位置,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曲阜激活儒家文化“源頭活水”,借演藝、創意、科技之風,推動儒家禮樂文化傳播、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讓以孔府、孔廟、孔林為代表的“老三孔”煥發新生機,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為代表的“新三孔”綻放新魅力。
“孔子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怎么樣?”“確實不錯,創意巧妙,體驗感很流暢,背后的科技力量挺強大。”四川封面傳媒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楨虎如是評價。13日下午,采訪團走進孔子博物館。在這里,他們閱覽各種語言版本的《論語》電子版,沿著數字化長卷追隨孔子圣跡,“聆聽”孔子與其他學派圣賢對談,通過科技搭建起的“新”橋梁與孔子“對話”。
一路參觀,海南日報編委、政文部主任吳卓用“精彩”一詞總結感受。“把書本上的歷史變成生動的圖像,將沉睡的文物變為可觸可感的實物,優秀傳統文化在交互式體驗中飛入尋常百姓家。”看到孔子觀欹器的三個場景,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副總編輯胡泉認為這種創新的展示方式,激發了青年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是推動文化“兩創”的實招。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向澤映來過曲阜多次,但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孔子博物館。“特別、新穎、現代,是傳承弘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范本,也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實踐。”他說,推進文化“兩創”是黨媒人的責任和擔當。“我們要會用、善用科技的力量,提升創意策劃,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午后陽光下,尼山圣境格外靜謐。“在這么美的地方,學禮樂,幸福。”廣西日報社(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廣西云數字媒體集團記者秦婷說,這種沉浸式交互場景體驗,給她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體驗感,“我們走進了一個洋溢著濃厚的儒學文化氣息的空間,也走進了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