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蹲點深一度丨三張榜單里的“好人山東”

來源:大眾網

作者:于新悅 賈涵宇 陳雨菲 王瑞敏 徐超超 李洪翠

2023-09-18 10:10:09

原標題:蹲點深一度丨三張榜單里的“好人山東”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蹲點深一度丨三張榜單里的“好人山東”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梁山黃河河務局職工程興田,聽到有人呼救后迅速跟隨求救者趕往事發地點陳垓引黃閘附近黃河河道,不顧個人安危勇救兩名落水學生;

濟南章丘區普集鎮北孫村的大學生孫在新,拿著上學積攢下來的1.2萬元獎學金,解決了家門口的雨天排水問題,還把村里的主路翻修拓寬了;

……

“山東好人”頻頻“出圈”,他們用一點一滴的熱心傳播真善美,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傳遞正能量。記者選取了“山東好人”榜、農村“好媳婦好婆婆”評選、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三個榜單,尋找“好人山東”背后的故事。

◎山東好人榜——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如何從96萬青州人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微光”?“組建了352人的好人聯絡員隊伍,負責聯絡各級模范好人和搜尋轄區范圍內新近發生的好人好事線索,在主流媒體、網站設置‘身邊好人’欄目,開設熱線、郵箱,長期發布身邊好人線索征集公告。”劉明偉介紹,目的就是能夠“看到”并“找到”隱藏在鎮街、村里的“好人”,讓基層好人事跡被“捕捉”。

◎“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用好家風帶動好村風

王冬梅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前,也曾被評為“好媳婦”:“在農村,一個家庭和不和睦,媳婦發揮大作用。村里評選好媳婦好婆婆,雖然是簡單的一個稱號,卻顯示了她們的價值。”

西顏村的家風館中,介紹了村里走出去的軍人、烈士,以及歷年來考上大學的學生。這些正引導村民向好向善,建設和美鄉村。“家風正了,村風也就正了;村風正了,人心也就齊了。”李作猛說。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山東是榜單起源地之一

“從2013年6月第一期榜單評出,到現在正好十年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張銀生介紹,10年來,山東獲得“天天正能量”獎勵的有610人,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三。

“項目最開始啟動時,我們率先確定的合作媒體就在北京和山東,可以說山東是榜單的起源地之一。”張銀生說。

梁山黃河河務局職工程興田,聽到有人呼救后迅速跟隨求救者趕往事發地點陳垓引黃閘附近黃河河道,不顧個人安危勇救兩名落水學生;

濟南章丘區普集鎮北孫村的大學生孫在新,拿著上學積攢下來的1.2萬元獎學金,解決了家門口的雨天排水問題,還把村里的主路翻修拓寬了;

……

“山東好人”頻頻“出圈”,他們用一點一滴的熱心傳播真善美,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傳遞正能量。記者選取了“山東好人”榜、農村“好媳婦好婆婆”評選、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三個榜單,尋找“好人山東”背后的故事。

山東好人榜——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南陽河邊,矗立著軍人沈星的青銅雕像,旁邊的“沈星橋”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引得行人游客駐足瞻仰。

這里是青州。旅游旺季,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青州迎來了大量游客。

2012年,沈星路過南陽河邊,見一學生落水,他將不滿4歲的女兒安置在一旁,躍入水中救人。少年得救了,沈星卻因為體力耗盡沉入水中犧牲,年僅31歲。沈星被評為“中國好人”和全國道德模范,是青州市入選的首位“中國好人”。

就像撒了一粒種子,十年來,沈星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精神符號。截至目前,青州共有15人獲評中國好人,46人獲評山東好人,156人獲評濰坊好人,是全省獲評人數較多的縣(市、區)。

青州市文明辦劉明偉從2017年開始從事“身邊好人”評選工作,至今已有7年時間。“我們每月一評青州好人,然后推薦到濰坊好人,以市為單位推薦山東好人,省里推薦中國好人。”劉明偉介紹。

如何從96萬青州人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微光”?“組建了352人的好人聯絡員隊伍,負責聯絡各級模范好人和搜尋轄區范圍內新近發生的好人好事線索,在主流媒體、網站設置‘身邊好人’欄目,開設熱線、郵箱,長期發布身邊好人線索征集公告。”劉明偉介紹,目的就是能夠“看到”并“找到”隱藏在鎮街、村里的“好人”,讓基層好人事跡被“捕捉”。

群眾聲音里蘊含著真知灼見,“青州好人”的評選工作中,邀請志愿者代表當評委。今年48歲的柴國政,是青州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秘書長,曾數次參加“青州好人”的評審。

好人評選設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孝老愛親五個類別。“實際上,不同分類的‘好人’,難以用相同的標準衡量。”柴國政說。

每天一大早,家住青州市益都街道石家社區的石福軍都會在自家的愛心包子鋪里熱情招待前來吃飯的環衛工人,他一邊擦桌子、盛豆漿、拿包子,一邊不時跟環衛工人嘮嘮家常,店鋪雖小卻熱鬧非凡。

2014年10月的一天清晨,忙活著做包子的石福軍發現一位環衛工大姐在自家店鋪門口打掃衛生,看天氣清冷,他便邀請這位大姐來店里坐坐,順便吃個包子。“一開始,她還不肯來,我一再邀請下,她才來店里。”石福軍回憶。

從那時起,石福軍心想,要不把附近的環衛工人全部叫來吃早餐。“最開始來吃的人很少,也就兩三個人。”后來,越來越多的環衛工人到他的愛心包子鋪吃早餐。

2016年9月,石福軍獲評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現在,來店里吃早餐的環衛工人也從最開始的兩三個人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幾個人。從2014年10月份到現在,石福軍的包子鋪累計送出了6萬多個愛心包子和幾千杯豆漿。

“支持石老板,給有愛心的老板點贊。”“石老板堅持很多年了,很不容易。”“老板我給你去送面粉”……石福軍堅持為附近環衛工人免費送早餐的事跡被報道后,大家都愿意照顧他的生意,并通過各種方式支持他的愛心行動。

“石福軍是‘好人’中的典型代表。”劉明偉說,七八年前,像石福軍這樣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的做法并不多見,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這一行動中來。

劉明偉表示,評選時各類“好人”并沒有“指標”或數量要求。近兩年,每年評選出的數量略有減少,主要還是為了突出人物事跡的典型性、感召性,讓評選“含金量”更足。

在青州市南部群山環繞的廟子鎮,國網青州市供電公司廟子供電所黨支部的黨員們奔波在崇山峻嶺間,保障40多個山區村莊的用電需求與安全。

讓當地人稱道的是,這個黨支部里,接連出了兩位“中國好人”。2016年,老職工曹永海獲評“中國好人”。30多年以來,他靠著一輛老式摩托車,每天跑40多里山路,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村落。

楊集庵村海拔800多米,大山環抱,山路陡峭,從供電所到這里,騎車加步行,要一個多小時。包靠服務這個村的曹永海成了村里獨居老人的“孩子”,每次忙完工作,他會挨家挨戶走走,挑水劈柴;砌墻修房的事兒隨叫隨答應;生活必需品有什么缺的也記在心里。在曹永海的影響下,徒弟岳玉強加入好人隊伍,2019年,岳玉強入選“中國好人”。

在國網青州市供電公司辦公大樓的一角,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站被打造成了開放、別致的空間,展板上展示著公司青州好人、濰坊好人、山東好人、中國好人的事跡。

在國網青州市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郭延明看來,身邊好人和善行義舉,正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通過做實、做厚、做肥‘好人土壤’,發揮這些‘好人’所形成的‘雁陣效應’,放大‘好人好報’的道德正能量,會讓‘好人’層出不窮。”他說。

“好媳婦好婆婆”評選——

用好家風帶動好村風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鄒城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美譽,而在鄒城市提起鄉風文明建設的典范,不少人都提起唐村鎮的潘家官莊村。

潘家官莊村是一個普通的傳統農業村,長期居住人口多為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在這里,“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已有40年的歷史。

村黨支部書記王冬梅說,潘家官莊村“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村里不少老人還記得當時的情形:用紅被面做成大紅花佩戴在身上,每人發放一個暖水壺當禮品。

中間雖有過斷檔,但好傳統延續至今,現在每年評選兩次,每次評3位好媳婦3位好婆婆。近40年里,全村共有近200名婦女獲得了“好媳婦”“好婆婆”稱號。

今年36歲的姜蓉是從湖南株洲遠嫁而來的“外來媳婦”。丈夫在外打工,家里的重擔都落到了姜蓉身上。

“公公去世早,婆婆71歲了,腿腳不好,大伯哥身體殘疾也需要人照顧,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7歲。”她說,“都是一家人,要和睦相處,我能做到的都盡力做到,能多照顧一些就多照顧一些。”

去年,姜蓉被評為“好媳婦”。“感覺自己默默付出的這些年,一下子被人看見了。”她說。

“給我們發了證書,戴了大紅花,發了四件套,覺得光榮。”提起舉辦儀式的那天,姜蓉滿滿自豪。“那是我第一次戴大紅花。”

王冬梅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前,也曾被評為“好媳婦”:“在農村,一個家庭和不和睦,媳婦發揮大作用。村里評選好媳婦好婆婆,雖然是簡單的一個稱號,卻顯示了她們的價值。”

評選工作在創新。走進潘家官莊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映入眼簾的是幾個鐵架子,上面整齊擺放著洗衣粉、衛生紙等生活用品,這是村里打造的積分超市。

“我們把美麗庭院打造、志愿服務活動等進行量化積分,用小超市帶動大文明。”王冬梅介紹,如今村民的“美德積分”成為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的重要參考標準。

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爭做“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的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村民用行動傳遞正能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省大部分農村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大都是以村民大會推薦的方式來確定人選。

“評選出來的先進是層層推薦、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有代表性,她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王冬梅說,讓村民參與到評選工作中來,一是選出大家從心底認可的人選,二是評選過程就是最好的宣講,可以通過她們的事跡感染更多人。

實際上,不僅是“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在農村,“文明戶”“小孝星”等評選活動,群眾也喜聞樂見。

在與潘家官莊村相隔不遠的西顏村,以家庭為單位的家風建設和“文明戶”評選很受關注。

“家和萬事興 人和方可親。”這是村民黃士林家的家訓。因意外受傷,黃士林不能再從事體力勞動,全靠妻子在外務工。但即便生活上有些困難,一家人也從沒有紅過臉,夫妻二人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了大學生。“大女兒今年畢業了,在市里醫院的耳鼻喉科當大夫。”說起孩子,黃士林很驕傲。

不僅一家人和睦,在與左鄰右舍的相處中,黃士林和家人也總是熱心相待。去年,黃士林干上了村里“公益崗”,“大事小情,只要需要我,我就來。”他說。黃士林一家被評為了村里的“文明戶”。

“對農村來說,家風是提高村民素質最直接的方式。”西顏村黨支部書記李作猛說,從2014年起,由村“兩委”牽頭,走街串戶收集整理家風家訓。

西顏村的家風館中,介紹了村里走出去的軍人、烈士,以及歷年來考上大學的學生。這些正引導村民向好向善,建設和美鄉村。“家風正了,村風也就正了;村風正了,人心也就齊了。”李作猛說。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

山東是榜單起源地之一

傳播公益正能量,鼓勵凡人義舉——帶著這樣的愿景,2013年阿里巴巴聯合全國主流媒體發起“天天正能量”項目,堅持每天面向全社會尋找、獎勵平凡人的善行義舉。“跳出山東看山東”,今年年初,阿里巴巴發布“天天正能量”項目十年評估報告,山東的9個縣(市、區)獲“正能量獲獎人數百強縣”。

九月,又是一年開學季。從高考結束到現在,“天天正能量”榜單中最多的,就是“正能量勵志學子”。單百紅是新近上榜的其中一位。

這位家住莒縣安莊鎮北柳石頭村的女孩,12歲時母親因車禍離世。今年年初,父親在工地打工摔斷右腿,不能再外出務工。家里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8月底,她前往煙臺南山學院報到,學費以及生活費大部分是自己打工賺的。“我大學期間只要有時間,就幫助父親貼補家里。”她說。

“生活過早地讓單百紅看到艱苦的模樣,但她不卑不亢,向陽而生。”評語中說。被“天天正能量”榜單發現后,單百紅獲得了1萬元的獎勵。

“從2013年6月第一期榜單評出,到現在正好十年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張銀生介紹,10年來,山東獲得“天天正能量”獎勵的有610人,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三。

作為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榜單,“天天正能量”范圍更廣,時效性強。目前榜單分為“周評獎”和“特別獎”兩個類別,評選機制依托各地都市類媒體和網民群眾。拿“周評獎”來說,采取“媒體推薦、評委評選、網友點贊”的方法——每周把媒體推薦的正能量故事做成投票頁面,發給評委進行投票,評委由媒體總編或者副總編及正能量合伙人代表擔任,票數一樣的,網友點贊數高者勝出。

“特別獎”則由團隊工作人員每天篩選各地媒體報道的正能量線索,符合標準的,直接聯系媒體進行獎勵。“一開始我們只設置了周評獎,后來覺得時效性不強,又設置了特別獎,基本上報道刊登的當天或隔天,獎勵就可以到位,正能量事件短時間內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張銀生說。

“項目最開始啟動時,我們率先確定的合作媒體就在北京和山東,可以說山東是榜單的起源地之一。”張銀生說。

撥開十年的時光塵埃,回到2013年6月“天天正能量”首期獲獎案例,依然能搜索到相關信息:本期參選故事34個,由媒體和網友共同推薦,選出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5名,獎金分別為一萬元、五千元、一千元。而細看這份榜單,山東分量很足。

榜單中的“一等獎”,是當年全網知名度頗高的“破爛王”蔣興保。當年,36歲的渦陽縣石弓鎮東蔣樓村村民蔣興保在煙臺打工。他看到鄰居從起火的四樓墜落,毅然上前用雙手將其接住,鄰居僅受一點輕傷,而他卻因此腳踝骨折。

網友稱他“托舉哥”,熟悉的人叫他“破爛王”。以收廢品為生的他,和父母、叔叔住在10平方米的地下室。伸手救人,他稱之為“本能”。

蔣興保的事跡被山東媒體挖掘、報道,被推薦到“天天正能量”的評選中,并成為首期周評選的一等獎。

不只是蔣興保,首期榜單中,還有來自曲阜市息陬鎮大峪村、獨自照顧癱瘓父親的10歲女孩芊芊,以及青島的哥黃旭東。

十年之間,越來越多的平凡英雄、生活勇士、身邊好人被發掘。這中間,有很多事跡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當記者談及“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張銀生脫口而出的名字是——司機李保民。

2020年2月,正是武漢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李保民和其余9名貨車司機各自駕駛貨車運送200噸捐贈蔬菜前往武漢。李保民坐在駕駛室內,一邊嚼著煎餅一邊淡定樸實地說:“沒錢我可以出力。”這段視頻走紅網絡,網友紛紛點贊。

“沒錢但可以出力”,質樸話語,滾燙熱忱。在張銀生看來,這正是對山東好人形象的最好印照。

在山東社科院副院長張鳳蓮看來,山東“好人頻出”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厚德載物、崇德向善的齊魯文化浸潤和滋養的結果。

“近些年來,山東致力于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齊魯大地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她說。

最近,又有許多“好人”登上熱搜,引得全網點贊。他們中,有的在新疆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有的辦書院免費照看放學孩子10年,有的請陌生老人吃牛肉面……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凝聚著山東人的優秀品格,正在舉手投足間傳遞著正能量。

(□見習記者 賈涵宇 實習生 陳雨菲 王瑞敏 參與采寫)

讓正能量得到正反饋

□ 本報記者 于新悅

采訪中,有兩個故事讓記者印象深刻。

一個是在青州采訪時,當地文明辦工作人員介紹,去年春節前,“山東好人”、70多歲的王秀仁和老伴宋以貴,在外出撿廢品補貼家用時,從一件舊衣服中發現一個塑料袋,里面裝有大量現金。老兩口找了一圈沒找到失主,決定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民警經過清點,確認塑料袋內現金共計35325元,找到了失主將錢歸還。

兩位老人的事跡引起了社會關注,各單位、志愿服務團隊、企業、群眾等,紛紛開展幫扶,為其提供生活照顧、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等服務,讓好人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

青州制定模范好人禮遇辦法,在春節、國慶等節日開展先進典型座談、交流、走訪慰問、免費查體等活動,并邀請他們以嘉賓身份參加重大節日節慶集會活動,坐在第一排觀看演出。

二是在鄒城市潘家官莊村采訪時,在村黨支部書記王冬梅的帶領下,村里引進了“紡織品加工項目”,把車間設在村委大院,讓村里的婦女一邊學技術一邊獲得收入。記者采訪的“好媳婦”“好婆婆”都是這個項目的重要力量,她們在照顧家里的同時多了一份收入。

不辜負好人,為好人“撐腰”,各地的做法值得點贊。這既關乎道德層面“好人有好報”的樸素價值,也是全省上下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體現,彰顯了山東的尊禮重道。

德不孤,必有鄰。精心呵護好每一次凡人善舉,讓正能量得到正反饋,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價值取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學好人、做好人正蔚然成風。

策劃:婁和軍

記者:于新悅 賈涵宇

實習生:陳雨菲 王瑞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聚焦文旅博覽會丨科技+美食,解鎖新體驗

品嘗國家級“非遺美食”,體驗現場制作特色小吃,購買全球各地的特產……今年的文旅博覽會,眾多展位端出自家的特色美食,讓市民和游客大飽...[詳細]
大眾網 2023-09-18

青島造血干細胞捐獻總數居全國前列

本報9月17日訊9月16日,是第九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青島市紅十字會、李滄區紅十字會在李村公園舉辦了“感謝您,捐獻者”的宣傳主題活動...[詳細]
青島晚報 2023-09-18

青島科技館即將正式向公眾開放

本報9月17日訊19日,備受社會各界矚目的國內首家以海洋為主題的特大型現代化科技場館——青島科技館將在美麗的膠州灣畔精彩亮相,向世人揭...[詳細]
青島晚報 2023-09-18

未來10年,綜合實力進入山東高校第一方陣

70年櫛風沐雨,一所發軔于六間零落破瓦房的中專學校,幾經變更,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長為一所以工為主,土木工程、建筑規劃、機械制造、...[詳細]
青島晚報 2023-09-18

青島第一條,無人駕駛地鐵來了

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能根據列車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實現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以及全自動運行功能……16日,由青島地鐵集...[詳細]
青島晚報 2023-09-18

跨越山海,青島醫者奔赴西藏 邊吸氧邊開刀,3天完成20臺手術

每年,日喀則與青島的溝通與牽手都會促成一段段佳話和一個個奇跡。隨著市立醫院“高原疾病”救治項目的高效啟動,青島市市立醫院黨委書記、...[詳細]
青島晚報 2023-09-18

青島之歌

向東方走,走到云中有山,天中有海的地方,就到了青島。展開大青島的版圖,你會驚訝于這塊土地的古老。海洋名城、港口名城、啤酒之都、品牌...[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青島濱海學校共同體舉辦教學特色成果展示

■日前,青島濱海學校共同體舉辦“開放辦學‘育’見市北 科創濱海共育未來”教育教學特色成果展示活動,讓社區居民了解家門口的好學校,展...[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青島開立首個業主共有資金銀行賬戶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賈臻通訊員孫越本報9月17日訊李滄區逸景公館業主委員會近日成功開立用于存儲管理小區公共收益的業主共有資金銀行賬...[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青島社科青年聯盟成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劉佳旎本報9月17日訊青島社科青年聯盟成立儀式日前在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舉行。青島社科青年聯盟是我市服務聯系青...[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山東港口青島港迎來最大載貨量丙烷船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梁超通訊員李明珠劉巖本報9月17日訊近日,山東邊檢總站董家口邊檢站圓滿完成了山東港口青島港董家口港區D24泊位馬...[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將于9月19日舉辦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劉蘭星本報9月17日訊經山東省政府批準,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將于9月19日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中歐企業...[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攬風”“迎光”“儲能”,青島競速新能源賽道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楊光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約占總裝機的48.8%,歷史性超過煤電...[詳細]
青島日報 2023-09-1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