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9-20 10:07:09
原標題:聚青島謀合作,中歐企業家共話“中國機遇”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聚青島謀合作,中歐企業家共話“中國機遇”
來源:青島日報
聚青島謀合作,中歐企業家共話“中國機遇”
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上的嘉賓們共同探討世界經濟中的確定性
9月19日上午,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連續五年,中歐企業家共襄“青島時間”。這一次,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相聚青島,激蕩智慧,進一步廓清迷霧,錨定方向,以更宏闊的國際視野達成共贏當下的共識,尋獲面向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2023中歐企業家青島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趙健鵬 攝
于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新一輪的國際關系和貿易格局正加快重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亦加速演進。
“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但也孕育著新的機會。”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聯席主席龍永圖在致辭中直言,面對不確定性,要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在困難的時候淡定沉著,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把當下的事辦好,就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推動中國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不斷向前發展。”龍永圖說。
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分析,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更高水平開放出現了五個新特點。一是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二是從擴大出口為主,轉變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并重。三是從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海內陸協同、整體開放。四是從關貿總協定和WTO框架下的以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五是從融入和適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為主,轉變為積極參與甚至引領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制定修訂。
“世界形勢越是復雜嚴峻,大家越是要擰成一股繩,和衷共濟。”中國前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認為,中歐作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要參與者,雙方經貿合作逆勢強勁增長,有力回擊了那些鼓吹“脫鉤斷鏈”、唱衰雙方合作前景的言論。這既是廣大中歐企業家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成果,也凸顯了中歐經貿合作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優勢,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放眼全球,合則強,孤則弱。合作才是贏得未來的金鑰匙。”國務院國資委原秘書長彭華崗在致辭中倡議,中歐企業要攜手成為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的維護者;要攜手成為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領跑者;要攜手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合作者;要攜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的建設者。
論壇開幕式上,龍永圖發表致辭。趙健鵬 攝
加深合作嵌入全球價值鏈
看好中歐合作的未來,是此次論壇傳遞出的一個強烈信號,是與會各方的高度共識。
中歐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機電貿易就是一個生動縮影。論壇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給出了一組數字,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中歐機電產品貿易額連續兩年超過5000億美元,歐盟連續四年保持中國機電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過去十年間,中國每年都從歐盟進口超過1萬億人民幣的機電產品,覆蓋汽車整車、發動機等零部件、半導體設備、飛機及發動機、高端儀器、加工中心等廣泛的高新技術產品。“這些技術和產品在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賦能的同時,也為歐盟相關企業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是經濟全球化、主要經濟體之間合作共贏的最佳實踐。”張鈺晶說。
“盡管今天我們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但中國對全球跨國企業和供應鏈來說依然是至關重要的,是產業創新和進步的來源。”在奧緯咨詢合伙人、奧緯論壇亞太區主席貝哲民看來,中國在如今的全球經濟中扮演著基礎性的重要角色。
在貝哲民30多年的跨國業務咨詢工作生涯中,他見證了中國和中東國家經貿往來的繁榮。“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和中東國家的關系,我相信未來也將如此。”貝哲民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廠,我們的供應鏈和價值鏈能夠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就在9月13日,青島企業海信集團在塞爾維亞瓦列沃投資建設的冰冷工廠舉行竣工和運營儀式。工廠目前每年計劃產能為75萬臺,未來三年將陸續為當地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的又一生動實踐。
論壇上,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分享了海信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全球化歷程。如今,海信已經在全球設有34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25所研發機構、66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這不僅展示了海信這家企業的實力,也是中國制造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寫照。
“歐盟有綠色發展的系統理念、完善法規和先進技術,中國有完善的制造能力、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國內市場,雙方合作空間廣闊;中國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綠色轉型代表的‘新三樣’,有近50%是出口到歐盟地區,綠色已經成為了中歐合作最鮮明的底色。”張鈺晶說,“在眾多的產業領域,中歐企業間有很好的合作基礎,雙方可以進一步加強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鏈、供應鏈資源整合,在合作中實現持續互益。”
“中國品牌出海:新趨勢、新路徑及新媒體”主題分論壇現場。趙健鵬 攝
資本助力產業綠色轉型
綠色產業是中歐企業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作為中歐合作的重要領域,現代金融服務可通過資金配置和資本手段,助推雙方產業進化升級,盡早達成碳中和目標。
2000年以后,中歐在綠色領域的合作機制逐漸完善,其中標準的統合與互認讓金融賦能有了基礎。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表示,由中歐共同參與編制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建立了雙方認可的綠色經濟活動統一標準,為綠色跨境融資提供便利。同時,綠色分類標準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整合市場趨勢及最新技術。“作為國際金融機構,我們在中英發起‘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定期分享綠色金融創新的經驗,如以金融加速可持續發展轉型基礎設施計劃的經驗,通過一個全球通用標準制度,讓開發商、運營商展示基礎設施資產的ESG影響,從而吸引可持續發展投資者,推動可持續基礎設施成為一種主流的流動性資產類別。”王云峰說。
企業是中歐經濟合作的主體,也是產業轉型的基礎。綠色經濟不僅要求企業生產過程要符合綠色標準,同時在治理結構上也要兼顧經營和效率,并在最大程度上防范風險,資本市場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介紹,我國資本市場對公司上市的要求在借鑒全球性公司治理準則基礎上,不斷優化調整,進一步規范了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也帶動了非上市企業提高現代化治理水平。“在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獨立性和股東的有限性。部分上市公司還存在大股東一家獨大的情況,容易造成中小股東利益被忽視,同時也有可能對公司的權益造成損害。”宋志平表示,股票發行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和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促進公司治理的健全和完善,維護公司治理的獨立性、專業性以及科學性,助力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更為順利地開展業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楊光 丁倩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