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2-15 09:18:02
原標題:龍騰山東丨在菏澤有個傳說叫龍池,有種牡丹叫青龍臥墨池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龍騰山東丨在菏澤有個傳說叫龍池,有種牡丹叫青龍臥墨池
來源:海報新聞
編者按:
龍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圖騰,更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喜迎龍年新春,海報新聞石榴花開工作室推出《龍騰山東》系列報道,聯動全省16地市,挖掘齊魯大地上那些與龍相關的燦爛文化,講述山東兒女在龍文化保護和創新方面的努力。通過鏡頭和文字,讓我們在圖騰里找尋信仰的力量,于傳承中體會文化的魅力。
海報新聞記者 王佳 菏澤報道
菏澤,是龍鳳之源地,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古為濟水所匯,菏水所出,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澤,故名“菏澤”。在這片土地上,與龍相關的燦爛文化貫穿古今、熠熠生輝。在菏澤有一種傳說,叫龍池;在菏澤有一種牡丹,叫青龍臥墨池;在菏澤有一種非遺,叫龍燈制作技藝……今天,跟隨大眾網一起走進菏澤,感受“龍”文化在當地的傳承與發展。
在菏澤有一種傳說,叫龍池
遠古的時候,菏澤是一處河道交錯的水鄉,也是史籍中最早記載有龍的地方。據《左傳》記載,顓頊裔孫董父在定陶鬷川(菏澤市定陶區一帶)為帝舜養龍而被封為豢龍氏。在菏澤西南30里處有個地方叫“龍池”,據說就是董氏養龍的地方。唐代更名為龍池,又名九卿波,清稱夏月湖,今湮,遺址在菏澤市牡丹區東南十五公里處。這里曾留下許多關于龍的美麗傳說,至今這一帶的百姓們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動,祭祀他們心中的龍。
在菏澤有一種牡丹,叫青龍臥墨池
關于“青龍臥墨池”,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昆侖山上負責鎮守瑤池的小青龍慕名下凡前往曹州觀賞牡丹,結果到了曹州,卻發現這里土地干裂,牡丹枯黃。小青龍詢問一名老花農后得知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下雨,小青龍心生憐憫,便去求東海龍王降雨,不料遭到拒絕。原來,兩年前龍王命人在龍宮移植了10株曹州牡丹,卻始終不見開花,龍王就下令3年不降雨。后來,小青龍冒險盜取瑤池仙水,救活了曹州牡丹。人稱“百年紅”的長壽牡丹沐浴仙水后變成了紅衣仙女,她知道王母娘娘不會放過小青龍,就飛到泰山墨池里把自己浸黑,變成了一株黑紫色的牡丹,讓小青龍藏身花蕊中,躲過了王母娘娘的捉拿。因花蕊正中的雌蕊為青綠色,就像一條小青龍躺臥在墨池,于是,人們給這種名貴牡丹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青龍臥墨池”。
在菏澤有一種非遺,叫龍燈制作技藝
曹縣龍燈制作技藝最早出現于清乾隆年間,龍燈制作這一傳統手工技藝,是伴隨著舞龍燈這一民俗活動出現的,后此技藝成為曹縣倪集鄉王呂集村重要傳統手工技藝。每年春節、正月初七(火神節)、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十八(祭祀泰山奶奶)、正月二十五(祭祀玉皇大帝)、二月二(龍抬頭)等當地重要節日,都會舉行隆重的舞龍燈活動。曹縣制作的龍燈屬夜龍系列,適合在夜間舞動,舞龍時四里八鄉的人們都來觀看,場面十分熱鬧。傳統的曹縣龍燈制作工藝包括扎、糊、畫三大步驟,取材因地制宜,材料簡單易得,制作技藝獨特,充滿鄉土情趣和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民俗價值和文化歷史價值。
在菏澤有一種文化,叫鄄城舞龍
每逢春節、元宵節和農歷“二月二”,鄄城縣什集鎮東街村的群眾總能領略到一場傳承了500年的視覺盛宴——舞龍。相傳,明代正德年間山西有位商人來到什集鎮開當鋪,閑暇時把制作龍燈和舞龍的技術傳授給東街村民石餐陽,并一代代相傳下來,如今已有500年歷史。東街村一代又一代人的舞龍人從前輩手中接過“舞龍棒”,將舞龍的外觀和技藝不斷創新,舞龍水平不斷提升。
在菏澤有一種品牌,叫“降龍木”商標
曹州木瓜在菏澤市種植歷史已超過650年,與牡丹、耿餅、山藥并稱為菏澤四大著名特產。木瓜還有很多優美的傳說,明代小說《北宋志傳》寫道:“穆桂英用木瓜樹制成的降龍木大破天門陣。”曹州木瓜研究所已經為木瓜樹和木瓜果成功注冊了“降龍木”和“降龍果”的商標。2013年7月16日,木瓜樹被菏澤市人大常委會批準為“市樹”。近年來,菏澤市木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廣銷濟南、青島、北京、天津等地。曹州木瓜現有玉蘭、豆青、獅子頭等10余個品種,目前木瓜種植主要集中在牡丹區、定陶區、曹縣等縣區。
石榴花開工作室出品
策劃:曲欣萍
統籌:侯彥平
審簽:曲欣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