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0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顧震宇、林柟)
編者按:為有效激發各地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優化知識產權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扎實推進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加強督查激勵的通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制定《山東省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成效明顯地方督查激勵實施辦法》,自2022年以來連續兩年開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縣(市、區)督查激勵活動。為堅持典型引路,帶動全面,擴大影響力和政策效應,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融媒系列宣傳:知識產權督查激勵看山東,將全省部分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經驗做法予以展示。
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成立于1991年的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威海高區”)是由科技部、山東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三方共建的全國三個火炬高新區之一,全區共有各類企業20000余家,涉及工業、服務業、建筑業和農林牧漁業等,是同時被國務院批準為“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兩項國家改革試點的高新區。作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這里的知識產權成果不斷涌現。
開展“檢察護企”暨世界知識產權日活動
典型引領
隨著專利數量的增長,如何提高專利轉化運用的質量和效益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為此,許多企業和機構開始探索和實施校企協同創新模式,通過聯合研究、專利申請、授權使用等措施,為專利轉化運用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支持。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威海“1+4+N”創新體系優勢,依托工信部威海電子中心、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新控股集團圍繞高新區五大主導產業,設立收儲740件發明專利的產業“專利池”。去年9月,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威海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心舉辦“專利池”開放實施許可和轉讓對接洽談會。區內8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代表和20余家企業代表參會。
除了用專利聚池,為轉移轉化供給聚勢蓄能,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還通過修定政策,為轉移轉化夯實工作基礎;專題部署,為轉移轉化做好科學謀劃;示范引領,為轉移轉化積蓄典型經驗;搭建平臺,為轉移轉化提供便捷通道;模式創新,為轉移轉化探索新的途徑。自2021年7月獲批“山東省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專項計劃試點”以來,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為進一步突破專利轉移轉化效率低、路徑窄、效益少的僵局,圍繞“政府引導、多元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通過凝聚資源合力、搭建對接平臺、暢通轉化渠道,逐步構建起了機制完善、運行高效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為專利轉移轉化注入新動能、為創新發展引入新活水。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區內中小企業累計通過專利權轉讓、實施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接受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專利技術182項,交易金額達到360.27萬元,轉化件數和金額均實現了逐年遞增。
專利轉移轉化工作有關文件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了解到,為保護本土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中的合法權益,提高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便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持續優化維權援助服務供給,聚焦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中存在的難點和痛點,主動匹配全球不同地域資源優勢,在完成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溫馨驛站設立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知識產公共服務機構海外布局工作,擴充了海外維權力量,護航“出海”企業揚帆遠航、行穩致遠。
為了及時掌握、跟進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需求,威海高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溫馨驛站、公共服務海外工作站為企業量體裁衣、把脈問診,開通企業海外知識產權服務“直通車”。
一是建立重點涉外企業聯系庫。累計走訪涉外企業60余家,收面向區內涉外企業發放《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需求調查問卷》,集涉外知識產權服務需求23項,確定36家涉外企業為重點聯系對象,實行入庫管理、動態更新,建立與企業的密切聯系,隨時掌握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情況。
二是開展“你預約,我上門”活動。向企業公開溫馨驛站預約電話,企業電話預約,驛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服務,針對企業實際需求,形成調研報告。溫馨驛站、海外工作站成立以來,累計答復企業海外維權咨詢23次,為企業提供預警分析報告8份。
三是開展專業培訓活動。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不同貿易對象國家和地區特點,定期開展專題座談會、培訓會、沙龍等活動4場次,惠及企業200多家次。通過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摸清企業需求,便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和服務。勇于探索,推進區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鞏固提升,推進高校專利轉化運用工程;校企聯動,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圍繞高質量發展中心工作,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在推進專利技術轉化運用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基礎建設領域科學謀劃、開拓創新,為服務區域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再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