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4-06-12 09:49:06
原標題:濱州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濱州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
來源:濱州日報
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恰逢6月8日,各地圍繞“保護文物傳承文明”主題,推出一系列相關活動。那么,您知道濱州有多少非遺項目、多少文保單位嗎?我們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是如何保護和傳承的?
此時,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濱州近年來在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59處、市級90處;國家級非遺項目10項、省級52項、市級214項。近年來,我市聚力傳承,傳統文化接續生生不息,組織開展“博物館過大年”“文物景區免費開放”“發現非遺之美·二十四節氣茶會”、非遺曲藝書場等形式多樣的宣傳展示活動。著力創新,“文物+”“非遺+”發展模式潛力巨大,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創新融合和服務轉化。文化遺產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廣大市民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注更加熱切。
非遺研學、非遺文創、非遺傳習、黃河文化,是當下濱州非遺工作的關鍵詞
在濱州,呂劇、胡集書會、鼓子秧歌、濱州剪紙、博興柳編等等非遺項目各具特色。近年來,濱州非遺工作多維擴展“非遺+”傳承發展路徑,將非遺保護傳承與現代生活、文化服務品質化提升相結合,創新驅動、亮點紛呈。
關鍵詞之一,非遺研學。2023年,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首度啟動“濱州非遺項目課程研發、培訓及研學服務項目”,成功開展“渤海之濱承古韻黃河之州綻芳菲”濱州市2023暑期非遺主題研學活動,聯動全市7個縣(市、區)創新設計打造非遺研學路線、開展非遺課程研發,將藍印花布、草柳編、曲藝、貝瓷、酸漿豆腐等項目體驗嵌入景點參觀、研學中,推出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手冊。此外,組織開展“京韻華章譜新篇香山枝頭滿春色”非遺主題研學走進北京、“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傳統文化主題研學走進曲阜等活動,積極探索跨市非遺特色旅游線路開發。
關鍵詞之二,非遺文創。去年10月,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山東航空學院藝術學院、市美術館開展了以“蓮花燈”為創意對象的項目推廣通識課,推出濱州首屆非遺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高校美術從業者、在校學生、文化創意從業者、設計愛好者對蓮花燈進行了多個IP形象、文創產品及包裝、公益招貼等平面設計,轉化成產品類的概念作品、手繪稿、數碼稿,并作展示。以此為契機,以“非遺資源活起來”為主題的濱州市非遺主題培訓班成功舉辦,特邀文化和旅游部資深專家戴珩點評和理論提升。
關鍵詞之三,非遺傳習。2017年起,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打造“濱州非遺傳習坊”品牌,常年開放展館,在寒暑假期間持續邀請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授課教學,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非遺)+學校兩輪驅動、雙向互動。2023年首次增設了成人班,開展暑期班、秋季班23課時,涵蓋絨繡、面塑、濱州民間剪紙、博興草編、蓮花燈、粗陶技藝等課程。
關鍵詞之四,黃河文化。2023年6月,黃河流域地方曲藝展演及現場交流活動在濱州成功舉辦,沿黃九省(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及曲藝人員齊聚濱州交流,曲藝展演直播參與人數達121.2萬。以胡集書會為依托、以非遺曲藝書場為陣地,以跨地域黃河曲藝類非遺系列活動為帶動的協同合作機制逐步形成。同時,濱州與恩施兩地聯辦的“衣被天下——藍印花布與西蘭卡普聯展、“草花怒放·魯北民間剪紙、刺繡紋樣比照賞析”展覽、飄香魯北·濱州市首屆非遺美食節、“山水回響”恩施·濱州文化藝術交流分享會等活動,備受關注。
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氏莊園、丁公遺址、龍華寺遺址、楊家鹽業遺址群、丈八佛
據2023年12月21日“讓文物活起來——文物保護利用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濱州文化遺存、遺物眾多。全市現已發現不可移動文物481處,其中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30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全市共有登記備案博物館23個,國有可移動文物20308件/套……
近年,市文旅局積極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創新實施智慧化賦能、清單化管理、活化利用、多元化聚力“四化”工作舉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
明顯成效。
我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氏莊園、丁公遺址、龍華寺遺址、楊家鹽業遺址群、丈八佛5處。其中,魏氏莊園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它建于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主體建筑保護完好,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丁公遺址,發現了大量龍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遺物。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鏟、磨制石斧等石器,還有骨簇、骨針及蛋殼陶片。尤為珍貴的是,黑陶鬼臉式鼎腿、豬嘴鼎腿等。
龍華寺遺址是南北朝至隋代古寺廟遺址,是山東省發現的最大的北朝遺址。古寺院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出土大批金銅造像、白陶佛像、石佛造像等佛教遺物,其質地之繁,出土數量之多,紀年銘文之全,價值之高,在國內罕見。
在楊家鹽業遺址群,發現了10處商周時期制鹽遺址、2處東周時期制鹽遺址。2013年,楊家鹽業遺址群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博興縣興國寺遺址發現的丈八佛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祗支,胸前結帶。2013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過大年”等活動受歡迎
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濱州市博物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我市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又一標志。
近年,“讓文物活起來”行動在濱州越來越豐富,品牌越來越靚麗。濱州市博物館站在三張地圖旁辦展覽,圍繞世界文明、中國文化、區域特色,每年舉辦原創展覽10個以上,全國性展覽每年2個以上,共展出文物千余件;“博學薈”項目入選“全省博物館十佳社會教育案例”,“甲骨文”志愿服務隊連獲獎勵;先后與多家省內外博物館合作辦展,引進日本、亞美尼亞等國外展覽6場次。
以“博物館里過大年”為例,2024年春節期間,市博物館精心策劃了涵蓋博覽薈、博學薈、博藝薈等5大系列62場次的“博物館里過大年”主題活動,實現除夕不打烊、春節假日全開放。春節期間,線下累計接待人數26651人,同比增加92%,接待人數和外地游客占比均創新高。此外,來自埃及、愛爾蘭、比利時等國家的在濱外籍專家、教師等國際友人走進該館,寫春聯、拓福字、繪瓷器、包餃子、拍全家福。
研學課程、社教服務,這是市博物館的品牌項目。如青少年品牌研學項目“博學薈”,構建了歷史講習、科普益智、藝術體驗于一體的精品課程體系,惠及學員3920人次。依托“博學薈”研學課程,把民俗歷史、書寫年味、童賞國粹等課程帶到孩子們身邊,與他們一同走近春節民俗文化、書寫新春寄語、感受戲曲風華;魔力無限、文雅茶藝、轉“餃”遇到愛等課程……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賡續中華文脈,共同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全面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為品質濱州建設貢獻文旅力量。
孩子們在市文化館做手工粘貼畫。(資料圖)
國際友人在市博物館體驗仿手繪青花瓷盤技藝。(資料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