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4-08-23 08:55:08
原標題: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聚力創新,讓高精尖醫療技術就在百姓身邊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聚力創新,讓高精尖醫療技術就在百姓身邊
來源:齊魯晚報
孔茜 王浩然 通訊員 朱國濤 康宇 濟寧報道
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錨定醫療服務提質增效,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為抓手,鼓勵學科帶頭人及業務骨干不斷創新、拓展醫療服務領域,促使一大批新技術、新項目落地發芽。醫院也呈現出重點學科百卉含英、技術成果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逐漸走出一條以創新驅動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追求卓越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百姓。”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月蘭表示,醫院始終堅持以黨建統領工作全局,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在全院營造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引導和鼓勵醫務工作者勇攀醫學高峰,努力讓群眾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骨關節科 一個小“針孔”,解決兒童骨折難題
脊柱外科 至“鏡”至“微”,帶給患者大受益
一個月前,許先生的孩子因不慎摔倒,導致右股骨近端骨折,骨折斷端完全錯位并成角。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利用彈性髓內釘技術成功為患兒實施了右股骨干骨折(近端)閉合復位彈性釘固定術,患兒術后恢復良好。
“一旦發生股骨骨折,則下肢不能活動。其骨折部位會出現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扭曲或成角等畸形,甚至下肢長度縮短。彈性髓內釘技術只需要在患處附近扎了個眼,幾乎無創面。”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賈古友表示,傳統手術治療方法為切開復位骨折斷端,再植入鋼板固定,需要較大的切口,如破壞骨骼血供,還會導致愈合延遲、骨不連等。彈性髓內釘技術是目前專門應用于兒童四肢長骨干閉合性骨折治療的新技術,相比于傳統手術,該微創技術創傷小、出血少,且手術時間短、骨折愈合快、并發癥少,對兒童的骨骼生長發育不造成影響。
“近年來,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在醫療技術和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專科臨床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通過與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成立‘名醫工作室’、加入‘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等途徑,讓眾多適宜技術落地,多元化滿足了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高航表示。下一步,醫院還將進一步推動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臨床技術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提升精益管理、內控管理、安全管理、區域醫療管理水平。在持續鞏固骨創方面優勢地位的同時,增強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整體發展實力,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打造區域醫療服務新高地。
隨著外科手術向精準化、微創化的方向發展,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UBE)已成為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創新和典型的代表。
“我們希望以最小的創傷和最佳的技術治療脊柱疾病。”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憲成介紹,科室始終緊跟國內外脊柱外科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積極引進和開展先進的醫療技術。自今年6月份起科室便開展了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UBE),目前已幫助多位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近期一名70歲女性患者的手術較具代表性。
“患者左側臀部與腿部麻木,疼痛感嚴重,是典型的神經壓迫。”張憲成說,由于患者頸椎病手術史10余年,曾做過腰椎3-4、4-5節的融合,現在出現2-3節腰椎管狹窄,胸8-9、胸10-11椎間盤突出并椎管狹窄等情況。如若采用傳統治療方法,患者至少要打6排釘,對患者創傷很大。不僅如此,患者高齡合并高血壓病史,使得手術及麻醉風險加大。
“通過采用單側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UBE)及減壓治療,患者手術效果良好。”張憲成坦言,該技術是科室微創治療的一個新突破,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UBE是借助天然解剖間隙建立微創工作通道,解除神經壓迫;對椎旁肌肉損傷較小,且能夠更大程度地保留完整的脊柱結構,維持了術后脊柱的穩定,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目前,該項技術常規應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椎間盤突出,也可治療腰椎椎管狹窄、胸椎椎管狹窄、脊柱感染等脊柱疾病。
康復醫學科 無創“沖擊波”,骨愈合成功率最高達75%
心內科 暢通綠色通道,急性心梗救治最快28分鐘
胸外科 告別“開胸之苦”,讓肺癌根治更精準
骨折術后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體外沖擊波治療是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開展的又一“新式”治療方法,已幫助了不少骨折術后延遲愈合或不愈合患者免受二次手術的痛苦。
近期,一位32歲的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導致右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及左尺骨鷹嘴粉碎性骨折,但在外院進行復位內固定術后,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卻并不理想,遂來到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尋求診治。“該患者是典型的‘骨不連’,通俗的說就是骨折不愈合,屬于骨折后嚴重并發癥,在所有骨折患者中,大約有5%-10%的患者會發生。針對骨折不愈合,傳統治療方法多為二次手術。我們開展的體外沖擊波療法不僅臨床效果與手術治療類似,其成功率更是高達68%-75%。”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權玉俊直言。
體外沖擊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的治療方式,治療儀通過能量的轉化和傳導,從而實現對患處的精確治療。不僅可以避免傳統手術帶來的創傷和痛苦,還能極大縮短患者的康復周期。“對于該患者,我們采用了適量多次進行沖擊波治療的方案。”權玉俊稱,經過該療法治療,患者恢復良好,原本不愈合的骨折處已逐漸愈合。
“為給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醫院成立并啟用了體外沖擊波治療中心。”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華斌介紹,該沖擊波治療中心可開展超聲引導下的發散式和聚焦式沖擊波治療,以及PRP(富血小板血漿)和疼痛的精準注射,提供骨延遲愈合、股骨頭早期壞死、網球肘等多種運動損傷治療,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功能。
對于心梗患者而言,第一時間進行介入手術開通被堵塞血管至關重要。“依托醫院胸痛中心建設,我們為急性心梗患者開通血管的時間一般控制在70分鐘之內。”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永寧稱,從患者入院到血管開通用時28分鐘,是醫院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記錄。
“當時患者突發病癥后被急救車送來醫院。為與時間賽跑,我們在急救車上就為其完成了心電圖檢查,并同步傳至醫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回憶搶救情景,趙永寧依舊記憶猶新。經過初步診斷,患者為急性心梗,科室隨即成立了救治小組,待患者家屬同意進行介入治療后,開通“繞行”綠色通道,直接將患者送入導管室進行手術。經過團隊密切配合,最終僅用時28分鐘,便開通了患者堵塞的血管,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為縮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時間,我科為急性心梗患者開通了24小時急診介入綠色通道。”趙永寧介紹,綠色通道大幅縮短了院前、院內周轉時間。此外,醫院還成為國家級心衰中心(基層版)認證單位,通過持續提升心衰患者的標準化治療水平,大大減少了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為了構筑高質量區域救治服務體系,我們充分利用全院醫療資源,發揮急危重癥體系化建設基礎和多學科綜合優勢,突出急救戰線前移,推進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癥救治、專科救治‘一體化’建設,持續提升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周曉鵬表示,2023年,醫院還啟用了心臟重癥監護病房(CCU)和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NICU);完成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PCCM)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心衰中心工作流程、質量標準和救治隊伍建設,在促進規范化診治的道路上邁上新臺階。
肺癌作為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其發病率亦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憑借其“切口小、視野清”等優勢成為該類患者手術治療的重要手段。“日前,我們剛通過胸腔鏡對一名右肺中葉癌合并右肺上葉三處小結節的65歲患者進行了微創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新介紹,經過研討,科室專家團隊采用微創技術準確地將患者病變的肺段切除,并保留了肺葉其余的正常肺組織。相較于以往肺葉切除,操作精細的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更能有效降低肺功能的損失,保證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自去年起,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便已獨立開展了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據悉,傳統的肺癌根治術為開胸手術,切口對患者的損傷較大,會破壞肌層及周圍的血管、神經,且術后可能會存在切口持續疼痛的情況。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作為微創手術的一種,該術式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小、流血較少,避免了對肌肉及神經的損傷,切開與縫合更為快捷。
“胸腔鏡手術對早期肺癌有確切療效,已成為業內的共識。”張新直言,盡管腔鏡操作減少了手術過程中的創傷和損害,但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因此對于操作者要求更為嚴格,不僅要有豐富的胸外科手術經驗,更要對肺部解剖非常熟悉。
為應對日新月異的醫療發展和患者健康需求,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在2004年就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聯合成立了濟寧市微創胸部疾病治療中心,2023年又與上海交大附屬第九醫院胸外科建立戰略協作科室,并邀請王明松教授定期來院坐診、帶教、手術等,持續提升自身綜合診療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