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4-12-25 09:10:12
原標題:青島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攀高逐新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攀高逐新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通訊員 張凱
12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完成了對2024年178家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工作,并公布了綜合評價前50名的高新區,意味著對全國范圍內的國家高新區進行了年度綜合“檢閱”。
記者自青島市科技局獲悉,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以下簡稱“青島高新區”)在綜合評價中居全國第13位,名次與去年持平;位列山東省第一位,較去年上升1位。同時,青島高新區范圍內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優質企業數量、工業總產值三個單項評價位列全國前20。
近年來,青島通過出臺“一區多園”協同發展一體化推進工作方案,成立高新區專委會并全面落實“三機制一平臺”的管理機制,放大高新區專委會統籌協調作用,以全域“一盤棋”的方式推動“一區多園”緊密配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青島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鍛造了強勁引擎。
全國高新區“同臺檢閱”,青島穩中有進
本次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使用了工業和信息化部2024年9月印發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可謂是對全國國家高新區的一次綜合檢閱。
具體來看,該體系包含高質量發展綜合質效、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產業結構與競爭力、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開放合作與國際化水平、營商環境與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等6項一級指標,下設43項二級指標,其中定量指標40項、定性指標3項。
前50名的名單顯示,中關村科技園區、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居前十位。
山東共有5個城市的高新區上榜全國前50。其中,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居全國第13位、省內第一位。榜單顯示,青島高新區在工業總產值榜單中排名全國第18位,在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榜單中排名全國第11位,在優質企業數榜單中排名全國第17位。這是青島在相關領域的長板以及下一步需要發力的突破點。
在近幾年的全國高新區排名中,青島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數量持續增多的情況下實現了排名穩中有升,從2020年的全國第20位提升至2024年的全國第13位。
這得益于體制機制的創新。近年來,青島在市級層面創新性成立“青島市國家高新區管理專題委員會”,由分管副市長擔任主任;出臺《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多園”管理辦法(試行)》,建立決策機制、工作機制等管理機制;同步建立青島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與所在區市、有關功能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一個能夠跨行政區域調配資源的管理機制誕生。自此,青島可以從全市高度規劃、研究、統籌、推動青島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發展,一系列發展成果紛至沓來。
現在,包含膠州灣北部主園區、青島高科技工業園、青島科技街、市南軟件園、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等在內的“一區16園”發展規模已經成型,青島高新區總面積達到561平方公里,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高新區全域覆蓋。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青島高新區正錨定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盤棋”突出園區特色,創新高地隆起
1992年,國務院發函批準青島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由此成為我國首批設立國家級高新區的城市之一。設立之初,青島國家高新區的格局以青島高科技工業園為核心,涵蓋青島科技街、青島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兩個區域,總共只有9.8平方公里的規模。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時至今日,牢牢把握“高”和“新”發展定位,青島高新區發展逐步構筑起“一區多園”格局,成為青島建設科技強市、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正牽引著全市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為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積蓄著能量。
此次綜合評價的相關指標沒有將培育園區的數據納入在內。以此為標準,來自青島市科技局的統計顯示,在不含培育園區的“一區十園”范圍內,2023年度共有火炬統計納統企業2862家,同比增長23.3%;營業收入6330億元,同比增長9%;工業總產值4205億元,同比增長8.8%。統計還顯示,有高新技術企業2426家,同比增長22.9%;有上市企業32家、瞪羚企業172家。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青島市科技局近年來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出臺硬核政策、搭建智慧平臺、提升園區服務,助力青島高新區在全國范圍內刷新“顯示度”的結果。
例如,在政策支持上,青島不斷完善園區科技政策的層級和梯次銜接,在高新區“一區多園”內推進“揭榜掛帥”隨發隨評獎補政策,鼓勵、支持園區內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技術需求對接;落實園區培育計劃,支持園區龍頭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產業重大創新平臺;探索建立園區會商機制,鼓勵各園區圍繞產業發展、企業培育、創新創業等方面提出重大政策需求,探索疊加市、區兩級政策精準施策。
再如,在產業特色上,加強“一區多園”產業統籌布局,打造科技園區“園中園”,形成“一園一特色,一園一品牌”的發展格局。其中,膠州灣北部主園區重點發展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保障的“1+2+1”產業體系;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圍繞先進制造業這一發展目標,發揮軌道交通裝備這一國家先進制造集群核心優勢,入選了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位于嶗山區的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已集聚了上百家產業鏈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虛擬現實產業的研發實力與產業集聚度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藍色硅谷核心區,集結了中國第一梯隊的海洋科研機構,形成了海洋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前,青島市科技局還在籌劃建設覆蓋藍谷、李滄區、嶗山區的科創大走廊,通過“串珠成鏈、聯合融通”,將其納入高新區“一區多園”的發展范疇,為我市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夯實根基。
全域發展青島國家高新區,用青島國家高新區成就青島。面向未來,青島將以更高的站位、更開闊的眼界,把青島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打造成創新、人才、產業、開放、改革的高地,為青島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共生鍛造“主引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