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2-18 15:10:02
原標題:AI來了③丨律師助理要被AI取代?案卷檢索由3小時減到2分鐘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AI來了③丨律師助理要被AI取代?案卷檢索由3小時減到2分鐘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杜鄭敏 報道
在人工智能(AI)被熱議的同時,哪些行業將被AI取代也成為各行業關注的話題。在法律從業者領域,當人工檢索案卷要花費3小時而AI只用兩分后,不少行業從業者在擔憂:律師助理這個行業危險了。記者采訪中發現,生成式AI工具在提升法律從業者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傳統法律服務模式。然而,科技是把雙刃劍,AI技術在法律領域的普遍應用,也會伴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風險。
目前法律行業使用頻次較多的生成式AI工具
2月10日,海報新聞記者采訪省內多位律師從業者了解得知,目前諸如Alpha GPT、DeepSeek、Chat GPT、法智、得力法搜等AI工具已普遍應用于法律行業,其技術能力甚至不遜于一位初級律師的水平,未來也或將取代律師助理的工作。
也有律師指出,現階段的AI只是進行機械化簡單的法律問答輸出,它擁有不了人類社交中的情感智慧,體會不到情緒變化,也做不到有“溫度”的心理博弈。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AI只有賦能,并不會取代律師這個行業。
AI檢索案例 由幾個小時縮減至一兩分鐘
“AI工具徹底改變了我的工作模式。”在濟南一家律所工作的朱先生,是一位刑事律師,每天面對堆積如山的案卷、復雜的法律檢索和緊張的庭審準備,時常讓他壓力爆棚,直到開始接觸使用Alpha GPT、DeepSeek等AI工具,才發現這真是一個“趁手”的神器。
“先前查類案和法條,得翻遍裁判文書網和北大法寶,現在我在Alpha GPT上,只需輸入相關指令,就能秒出結果,從原來的3小時到現在的2分鐘,省下的時間夠寫兩份辯護意見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多數律師使用AI工具來進行簡單的搜索、學習及工作輔助,如搜索法律條規、司法解釋、裁判觀點,測試初篩案例、審核修改合同、生成法律文書、起草起訴狀答辯狀、訴訟輔助以及學習法律知識等等。
AI已成為律師工作的有力工具
在青島做民事律師的曹先生和記者說道,他認為AI工具搜索出來的結果,比以前用百度搜索引擎更加快捷準確。
“比如我要搜索‘婚前雙方父母出資給小兩口買房,購買的房屋登記在某一方名下,談一下這個房屋歸屬問題’,那么彈出的頁面可能大多數是廣告,我需要再次仔細翻找;另外,在這個網絡信息轟炸的年代,也摻雜著很多非法律人士發布的虛假信息,這種情況就更加需要認真辨別。”
而AI工具的發明,讓曹律師不再遭受這些困擾。“有時候‘偷懶’,去DeepSeek搜一些簡單的法律問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體驗感是很好的。”
去年11月份,濟南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齊律師,在處理一起跨國并購交易時,采用了智能合同生成器來起草初版的交易合同。他首先將交易雙方的基本信息、交易標的、價格條款等關鍵信息輸入AI工具,然后選擇了適當的合同模板和條款庫。
AI工具迅速生成了一份完整的交易合同初稿,經過人工審核和修改后,最終合同得到了雙方的認可并順利簽署。
齊律師感慨地表示:“AI在合同審查與生成方面的應用,確實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它不僅能快速識別合同中的潛在風險,還能自動生成符合法律要求的合同條款。這對于我們處理大量合同事務的律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受訪者提供截圖,DeepSeek可以進行簡單案例的分析
AI或將取代未來律師助理的工作
DeepSeek作為中國AI大模型,有業界評估認為,它在法律信息檢索、法條對比與理解、案例檢索與分析、合同要件解構與漏洞識別、客戶咨詢與法律服務方案制定等業務場景中的潛力無限。
這款AI大模型“新貴”,在法律知識、執業技能方面,已經絲毫不遜于一個初出茅廬的法律實習生或者初階法律助理。甚至有人斷言,除了不能代替律師開庭、代替見律師客戶外,DeepSeek幾乎可以在律師全部工作環節、全部服務流程提供幫助。
“可以預見,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一定會對律師行業造成一定影響,其與律師行業呈現出高度適配性,律師團隊的一些助理人員將可能被DeepSeek代替而離開團隊。”廣州的楊律師這樣認為。
“DeepSeek的廣泛應用,勢必會帶動律師行業的‘內卷’。”曹律師則表示,很多人做了多年的律師工作,但還是原地踏步,而這些多年做著最簡單、重復、機械的法律工作者,未來肯定會被AI淘汰。
AI無法擁有情感智慧 未來時間內不會取代律師
濟南歷城區的一位年輕律師宋女士,發表自己對AI的看法與感受,她認為,“AI工具在文書制作和訴訟輔助方面的應用讓我受益匪淺。但是,AI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我們律師的工作。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和對時代需要的感知,這是AI所無法替代的。”
曹律師也坦言,國內大多數的案件,實際上是調解結案,去開庭時,首先是調解。“調解階段,大家并不會冷冰冰地陳述法條,而是在進行心理上的博弈,這種社交行為是AI模擬不了的。”
“再比如,我現在手里拿著的這份《智能自動化改造合同書》,自己是無法完成最終修改的,這需要把雙方當事人都叫到律所,面對面敘述情況,我親身感受兩方的關系及情緒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再修改合同。”
受訪者提供的用DeepSeek審查合同部分截圖
DeepSeek自己也講道,律師的核心價值仍不可替代。其中,復雜決策需要律師結合法理、倫理和社會經驗來綜合判斷,人際溝通方面,需要用到人類的情感智慧來調解協商、法庭辯論,涉及道德判斷和利益平衡的決策也需要律師的思考,以及設計突破常規的法律解決方案,更需要人腦的創作等。
未來,更可能形成“AI+律師”的協作模式:律師專注于核心價值創造,AI承擔基礎性工作支持。“就像計算機沒有取代會計師,而是改變了工作方式一樣,法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將因AI輔助而提升。”DeepSeek這樣說。
DeepSeek認為律師的核心價值不可替代
不可過度依賴AI 有時會出現自編法律條規及虛假案例
“AI工具雖然好用,但也不能長期依賴它,否則自身的專業能力會下降得很嚴重。”濟南市歷下區一位實習律師曾女士這樣認為。
盡管AI工具在法律行業的應用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問題始終是律師們關注的焦點。互聯網的數據庫可能存在虛假、錯誤及失效的信息,導致AI生成虛假或者有偏見的內容。
因此,律師在使用AI工具時必須對生成的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核實,尤其是在引用法律案例時,更需要確保其準確性和真實性。
“我過年期間用DeepSeek檢索一個民事案例,結果給出的案號是它自己編造的,我從威科先行查出來同案號案例,發現根本不是同一個案子。”近日,在濟南一家律所實習的于女士,哭笑不得地和記者說,“你質問它,它會道歉,并告知你這是它的模擬案例。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DeepSeek的預設機制里,當缺乏專業法律案例庫支持時,它會根據用戶問題的主題,按照一定格式隨機生成案號及案情,并且這類問題,涉及AI的內核邏輯,無法實時更改。并且每開啟一個新對話,都將恢復默認設置。作為平時使用來說,會給用戶造成一定困擾。
據曹律師所知,目前山東省內的一些律師事務所,正在構建自己的AI大模型體系,把越來越多的真實案例上傳到AI案例庫當中,作為下一步案例搜索的一個有力工具。
受訪者提供,在一個AI工具上搜索的案例及數據均為造假
“我用AI工具分析案件,只能給出框架,而且我遇到過,它自己編造并不存在的法條。細節還是要仔細審核,我覺得我以后的實習工作,可能就是審核+擴寫AI。”山東政法學院一位法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孟玉告訴記者。
此外,AI應用還可能帶來數據安全風險。在收集、存儲、處理或泄露當事人提供的個人信息、隱私、商業秘密等敏感數據時,可能會導致數據安全風險。一旦數據泄露或被濫用,將給當事人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我們的部分律師認為,現階段的AI,正處于萌芽期,說實話,(法律工作)無法對它產生依賴,但在未來的發展中,AI的潛力很大,所以也絕對不能小看它。”曹律師如是說。
當前,AI技術在法律行業的應用正在不斷拓展和深化,為法律從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機遇。然而,也應清醒地認識到,AI技術的局限性和潛在風險。在未來的工作中,法律從業者應充分利用AI工具的優勢,同時保持謹慎和理性的態度,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國法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審簽:魏 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