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2-18 19:17:02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排污許可、環境信用評價等制度。為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山東探索生態補償制度,通過獎優罰劣,倒逼各地市由被迫治理向主動治理轉變。
在前期大氣補償制度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山東又把水納入到生態補償制度當中,對此,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安德介紹,今年,在水治理方面,將全面實行生態補償,各市的河道水質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的改善率,省里要給你補助一定數量的獎勵資金。他說,水與大氣相比,難度在上游對下游的影響。所以,生態環境部門會通過設定一些檢測點把這個因素剔除掉,這樣可以通過一點點不多的財政資金,讓大數據說話,用質量改善說話,來倒逼地市從原來的被逼治理、被迫治理,逐步向主動改善、主動治理方向改變,雖然資金不多,卻能發揮成效,減少人為的干擾。
王安德介紹,在探索生態補償制度之前,財政資金的使用是投向具體的項目,這就造成了撒芝麻鹽,也造成了人為因素對錢的分配不公。2017年,山東開始對大氣治理探索使用生態補償制度。例如,pm2.5每改善一微克,省里給地市補償80萬,但是每惡化一微克,就要給省財政上繳這個錢,省里只考核總量,而不考核具體項目,給予市里更多的話語權,省里借助備案制來監督和落實具體的改善情況,這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王安德告訴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今年,山東又學習南方先進省市經驗,在此前質量監控推行生態補償的基礎上,在總量減排上也開始探索獎補機制。具體來說,地市每排放1噸污染物,要向省財政繳納生態補償費,年終算賬要是完成了減排目標,這塊錢可以再掙回去,如果沒有完成,省財政就會把錢扣下來用于支持完成好的地市。“總體上,就是要通過有限的財政資金來建立長效的倒逼機制,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如果落到具體問題上,落到項目上,沒法弄,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探討這些路子,從2017年的大氣、自然保護區,到今年把水拿進來,因為土壤現在正在搞全國的詳查,土壤的狀況還沒有出來,現在土壤的資金就是試點,選幾個項目搞試點,探索治理的路子。”
閃電新聞記者 廣播新聞頻道 趙國偉 李偉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