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海報新聞
2019-03-10 08:18:03
□ 本報記者 楊學瑩 周 艷
方 壘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里、落實在行動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
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山東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聚焦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開展生態修復,奮力補齊生態短板;大力推進“四減四增”,加快結構調整,破解制約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矛盾。一年來,山東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越來越多地回到人們身邊。
重拳治污,還人民群眾藍天碧水凈土
3月4日,天剛蒙蒙亮,淄博市生態環境局高青分局環境監察大隊執法人員就來到淄博華梅化工有限公司突擊檢查,公司環保工程師孫榮義對此早已習慣。2018年,山東打響藍天保衛戰,在“史上最嚴”環保要求面前,這家高青有名的“大煙囪”熄了火。企業投資500多萬元購買了環保設備,污水、噪音、粉塵、廢氣全部治理達標。“嚴是好事,綠色生產企業心里更踏實。”孫榮義說。
華梅化工的變化,是山東污染防治“八場標志性戰役”的縮影。藍天保衛戰、柴油車污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危險廢物處置、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治——八場戰役齊頭并進,損害群眾健康的“黑色山頭”一個個被攻破。
臺賬上的數字,記載著攻城拔寨的過程。截至2018年底,山東4萬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972臺現役燃煤機組和936臺符合要求保留的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8.59萬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整治;2018年,完成439個地級及以上水源地整治,“十三五”規劃的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加緊推進,預計2019年年底利用處置能力基本滿足實際需求……
環境的改變,百姓最有發言權。微信朋友圈中,曬好天氣的少了,出門享受自然的多了。數字也印證了人們的感受:2018年5月,山東在全國《大氣十條》終期考核中被評為優秀;2018年全年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分別改善了9.6%、14%;地表水質優良比例增加了7.3個百分點,劣五類水體比例減少了1.2個百分點。至2018年,山東的水環境連續15年持續改善、大氣質量連續5年持續改善。
建設生態文明,山東高點謀劃、高位推進。2018年,山東高規格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動員大會,出臺“1+1+8”系列謀劃方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了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和大氣污染防治專題詢問,省環保督察實現全覆蓋。
推進綠色發展,山東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調整對16市的綜合考核指標,將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像大氣考核一樣由“扣分項”變為“加分項”,綠色發展導向更加鮮明。
山東還高度重視有效制度供給,提高環保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2018年,山東修訂10項生態環境法規,將環保約談、在線監控數據超標處罰、重污染天氣應急、區域限批等做法上升為地方法規,同時全面清理廢止違反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的“土政策”。山東還編制完成了32項環境保護標準,13項已發布實施。繼大氣之后,2019年山東將首次對16市實行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打擊環保違法,必須“嚴”字當頭。2018年,山東對生產不達標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廠家開出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的全國首張罰單;全國首創的企業“駕照式”環保信用評價實施到第3年,1573家紅標企業受到了聯合懲戒;全省法院審結一審環境資源民事案件8191件,受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42件,審結114件。
系統治理,讓齊魯大地靚起來
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頂著結構調整與生態修復的雙重壓力,山東用系統思維統籌,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給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3月5日,在泰山頂上,記者看到一處處灰色的蓄水池和供水管道已連接成網,在岱頂形成了一個可隨用隨補的“水源地”。“水不上山,寢食難安。”項目施工負責人武玉軍介紹,項目完成后,山上的儲水量將由以前的3000方增至14000方,可徹底解決泰山景區全域生產、生活、防火、抗旱等缺水之患。
這個工程只是正在進行的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一小部分。根據相關意見,這項修復工程劃分為泰山生態區、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和小清河生態區三個片區,統籌協調、各有側重地安排地質環境、土地整治、水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監管能力建設等5大類工程,形成“一山兩水、兩域一線”總體布局。
目前,僅泰安就已開工子項目210個,完成投資46.8億元,今年將確保完成工程總量的70%。整治完成后,“山青、水綠、林郁、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態帶,將更好地屏障華北、潤澤山東。
不僅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山東多地展開實踐。3月6日,在日照港石臼港區海龍灣退岸還海項目現場,項目副經理丁元鵬正在指揮工人整平沙灘。原來黑乎乎、硬邦邦的煤炭堆場邊沿,又變成了金色柔軟的沙灘。丁元鵬說,修復后,這片沙灘將與北側緊鄰的燈塔風景區、陽光海岸、夢幻海灘等融為一體,為日照海濱再添一處美麗風景。通過系統治理,山東3345公里的蔚藍海岸上,多處再現昔日美麗容顏。在青島西海岸,“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將137公里自然岸線還岸于民。在威海、日照,海岸帶迎來地方立法保護。今年,我省將編制完成《山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統籌海岸帶的保護、修復、利用。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是關鍵點。威海華夏集團生態修復項目近日傳來好消息:2018年這里接待游客230.2萬人,收入2.3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15%、21%。華夏集團董事長夏春亭以生產塔機起家,一度成為全國塔機行業的“領頭羊”。掙到了錢,夏春亭想到要整治家鄉的采石場,還鄉親們一片綠水青山。他帶領職工和周邊村民,累計修復44處礦坑,栽樹1127萬棵,總投資44.3億元。如今,這里荒山長滿了綠樹,礦坑蓄滿了清水,開山的隆隆炮聲被蟲叫鳥鳴所取代。每到假期,都有眾多游客前來欣賞生態之美。以威海華夏城為標桿,山東已完成治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622座。2018年全省采煤塌陷地治理累計實施382個項目,完成治理68.5萬畝,占已穩沉采煤塌陷地面積的62.2%。
同時,山東深入開展國土綠化,2018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90萬畝,森林撫育227萬畝,確保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0%,比2017年提高約2.5個百分點。齊魯大地,正在變得靚起來、綠起來。
“四減四增”,讓產業綠起來輕起來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山東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經濟體系,加速經濟發展綠色轉型。
在方圓7平方公里的魯西集團化工園區,通勤大巴越來越忙碌,近年來這里又有3000多名員工遷來工作。這是集約化、一體化、智能化的智慧園區。進區入園后,魯西化工各板塊的生產裝置相互關聯,上下游產品互為原料,形成了相互關聯的煤、鹽、氟、硅、石化產業鏈條,實行廢水“零排放”、煙氣超低排放。同時,產品結構脫胎換骨,由原來的化肥為主,變成以聚碳酸酯、氟硅材料等高端化工新材料為主,后者超過總收入的85%。
像魯西化工一樣,堅持生態優先,正讓山東化工產業不斷綠起來。2018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創新制定出臺了園區認定管理辦法等措施,對全省現有近200家化工園區進行重新認定,目前已分3批公布了72家,總數將控制在85家以內。通過進區入園等手段,山東計劃到2022年,將化工“三廢”全面實現綜合治理和回收利用、達標排放,園區污水再生回用率不低于45%,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不低于90%。2018年,“轉”“嚴”“減”“遷”四篇文章齊發力,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長都在13%左右。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鍵在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與生態環保治理一起部署、一體推進。山東下大氣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
將《山東省加強污染源頭防治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中的187項任務建立臺賬、掛圖作戰,這是記者3月6日在省“四減四增”工作專班辦公室看到的一幕。專班負責人丁建民介紹,他們對16市和31個省直部門進行月調度、季通報、年評估。目前187項任務已完成28項,但絲毫不能放松,必須牢牢盯住不放。
交通運輸行業,正迎來越來越多的綠色升級。在油城東營,開了春,幾條原油成品油管網建設如火如荼。2018年3月,東營出臺方案推進4大主干管線及系列支線共17個管網項目建設,2018年底,已建成原油管線管輸能力2247萬噸,等于一年少跑了68萬輛次“罐罐車”。2019年元旦起,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的煤炭集港全部改為鐵路或水路運輸……山東“公路獨大”的運輸結構正在悄然改變,2018年全年新增鐵路營運里程522公里、油氣長輸管道里程220公里,全省鐵路貨物發送量2.51億噸,同比增長12.56%。
不僅化工行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各高耗能行業,正在不斷變綠。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七大高耗能行業都在進行大調整、大布局、大優化。
在污染防治倒逼下,新舊動能轉換“加減法”正在加速。在淄博,3年前的11個鋼鐵廠現已壓縮至“2個半”,焦化廠從8家減少至1家,煤炭基本全部退出。另一方面,淄博2018年實施市重大項目372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工業項目的72%;2019年,淄博力爭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新醫藥、電子信息“四強”產業規模占全市工業的40%。產業結構轉變了,生態環境也跟著變好:2018年,淄博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190天,比2015年多了47天。包括淄博在內,近3年,山東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152萬噸、生鐵產能505萬噸。
這樣一組數據,折射山東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2018年前三季度,山東規模以上高耗能行業投資下降9.3%,而全年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十強”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7%、6.0%和5.5%,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一慢一快”中,山東的產業不斷綠起來、輕起來。
污染防治任重道遠,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山東將堅定不移走高質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綠色發展之路,不斷開創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建設新局面,讓齊魯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讓百姓暢享碧海藍天、綠水青山。
(本報記者 栗晟皓 程芃芃 曹儒峰參與采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