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出臺,對推進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保障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會后,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條例》有關情況。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石曉介紹,《條例》分為總則、管理體制、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服務、創新驅動、海洋經濟、區域經濟合作、營商環境和附則。共10章59條。主要內容和制度創新如下:
一是明確了自貿試驗區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管理體制和相關機制。明確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制度框架和監管機制,逐步建成貿易投資便利、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園區(第3條、第4條);規定了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的定位和徹執行國家有關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自貿試驗區各片區相關工作等職責(第8條);根據省編辦有關文件和自貿試驗區發展方向,明確了自貿試驗區片區管理機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管理職責(第9條);規定了鼓勵改革創新、寬容失敗的激勵機制和容錯免責機制,明確規定在自貿試驗區進行的創新出現失誤或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符合國家和省確定的改革方向,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未牟取私利,沒有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不良影響或者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不作負面評價,免予追究相關責任(第6條)。
二是在投資貿易領域重點體現國家對自貿試驗區有關深化改革的試點任務。明確規定自貿試驗區可在法定權限內制定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措施,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第18條);健全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準入相關行業、領域和業務的公平競爭管理體系,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活動,統一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或者機構在資質獲取、招標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待遇(第22條);通過創新海關監管模式,按照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原則,建立與國際貿易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創新通關、查驗、稅收征管機制,促進區內通關便利,推進自貿試驗區與進出境口岸以及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貨物流轉監管制度創新(第24條);在自貿試驗區內實行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次辦結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制度,實現海關、海事、邊防檢查、稅務、外匯管理等單位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第25條)。
三是明確有關金融領域的試點任務要求,通過創新探索,進一步促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明確規定在自貿試驗區內創造條件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外匯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支持依法依規設立外商投資金融機構(第29條);推動自貿試驗區內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建立統一的內外資融資租賃企業準入標準(第30條、第31條);明確了自貿試驗區內在嚴格監管前提下審慎有序進行金融綜合經營試點、探索發展私募股權投資二級交易基金、創新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等金融創新的具體措施(第32條)。
四是對創新驅動、海洋經濟和區域經濟合作作出專門規定。在創新能力建設方面,明確規定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創新平臺,鼓勵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參與國際科技項目合作;支持企業聯合金融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建設產業創新平臺(第34條);規定了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完善知識產權評估、質押融資風險分擔、質押物處置和人才、技術資本化評估制度,完善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系(第36條);鼓勵自貿試驗區創新開放型的人才評估機制,構建市場化的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人力資本價值評測、出資和交易,建立人力資本價值統計、分析和應用體系,完善與人力資本價值相匹配的財富分配、資本對接、資源配置的多元化市場機制,推動人力資本產業發展(第37條);海洋經濟方面,規定了青島片區、煙臺片區重點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和采取的具體措施(第40條、第41條);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創新與日本、韓國地方產業合作模式,推進研發創新、品牌打造、標準制定、產業鏈拓展等多環節合作,強化優勢互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持續深化(第45條)。
五是在自貿試驗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規則,實行差異化監管模式,最大限度精簡審批事項、評估事項和下放審批權限,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第50條);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自貿試驗區內可以開展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服務)、一次辦好的事項(第51條);加強自貿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環境友好型項目,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綠色通道。鼓勵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申請國際通行的環境和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認證,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和技術,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第54條)。